第3章 我想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1 / 1)

最近幾年很流行電視達人秀比賽,比如“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很多人能走上這類節目,是因為他們的心裏都有一個夢想。

很多大學生在學校渾渾噩噩過日子,他們的理由是,目前所學的專業自己並不感興趣。他們會說假如我讀的是喜歡的專業,肯定會努力。

我在大學聽到很多學生以不喜歡專業為由,不好好學習,以致荒廢學業和虛度青春。我深感痛惜。

真正的夢想是經過現實無情打擊後,卻依然願意去相信、去堅持的。那些讓大家感動落淚的參賽選手,哪一個是一帆風順的?其實,之所以能賺到你的眼淚,是他們在打擊麵前選擇了堅持,而你選擇了放棄。

如果隻一味地抱怨專業,為自己的懶散、不求進取找借口,我隻能說,你真的錯了。

什麼是專業?專業是將來走到社會上能夠讓自己生存的一技之長。

專業不等於愛好,也不等於畢業證。所謂專業,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歡它,都必須經過大量艱苦的專業訓練才能成為“專”才,然後靠它就“業”。

要知道,把自己的愛好當工作對99%的人來說是一種奢望,最現實的選擇是通過大學四年學習讓你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能。一個人隻要有了一技之長,就能立足社會,將來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發揮的空間機會就會很多。

還有同學說自己已經很努力地學習但沒有成效,是不是不適合目前這個專業?很多書都強調要成功就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假如沒有特別的天賦,是不是應該盡快換一個專業?

我其實不喜歡機械專業。如果談營銷策劃,談廣告文案,談PPT製作,談項目管理,談時間管理,我都自信可以成為一流高手。在機械領域,我隻能說自己很平庸。但正是這份平庸的技能幫我謀得了一個大學教職,使我慢慢有了空間去發展自己真正的愛好。

大學裏的專業學習,好比學做飯,隻要肯學都能學會。除非你要成為頂尖級的大廚,才需要點廚藝天分。

除了個別專業,當今大學裏麵的功課,並不要求你有多麼高的智商和天賦。

抱怨自己很努力卻沒有成效的同學,也許要反思一下,真正的問題不在專業,而是你根本沒有適應和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

絕大部分“天才”是經過艱苦的專業訓練後擁有特殊技能的人。其實,最好的天賦也需要不斷修煉才能成器,“勤奮+堅持”是打敗天賦的最好武器。

還有的同學擔心自己的專業是冷門專業,就業困難,是不是應盡早調換其他專業?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大學裏也有換專業的空間。

但是我要提醒大學生朋友,在換專業前需冷靜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你了解自己的專業嗎?

第二,你了解自己想調換的專業嗎?

第三,你想過十年後社會更需要哪種人才嗎?

當然,我不建議大學生強迫自己去學自己完全沒興趣的專業,我隻是提醒,在說愛或者不愛一門專業之前,至少要能說出這個專業是學什麼的,將來能夠在哪些行業、哪些崗位,發揮怎樣的作用。假如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那為什麼這個專業適合或者不適合你?無論理由是什麼,都顯得蒼白。

在了解專業後,先試試能否培養出你對專業的熱情。任何行業做到精深,都不愁就業,也不缺成就感。

我喜歡的態度是:先做出一流的事,自然拿一流的回報。

在這裏提醒大家,冷門專業也許意味著競爭對手少;也許是未來社會的熱門專業。

選擇所謂的“好”專業,也要考慮將來盡可能利用你家庭的人脈資源。沒有背景的人,選擇一門相當艱苦、技術含量高的專業,將來總可以靠它吃飯。

建議大家看一段@羅振宇的視頻《羅輯思維:夾縫中的80後》,一定會有收獲。

實操訓練

繪製你所在學校換專業的流程圖

現在大學大都提供調整專業的機會,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規定。如果真的想明白需要調整專業,那麼決定轉專業之前,你應該弄清楚相關流程。

在啟動任何工作之前,嚐試畫出整個事情的流程圖(見圖一)。隻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判斷出其中的關鍵環節,為不可預測的挫折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好的流程圖,除了讓人了解各個階段的銜接順序,還應讓人了解這個過程中傳遞的信息。如每個階段負責人是誰,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進入下一環節,每個環節有無資金或其他的特殊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