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如何培養自己的專注力?(1 / 1)

很多同學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但總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注意力,中間不是上網就是聽歌,又或者做其他事情,結果正事一拖再拖。

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正在進行的事情讓你找不到滿足感,所以需要做點別的事情尋求解脫;

第二,缺乏讓你堅持的目標,自然就容易把時間放在讓你開心的事情上;

第三,已經養成了碎片化的時間使用模式。

我想重點說說第三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已經被各種郵件、短信、網頁、聊天記錄等新媒體培養出時時刷屏的習慣。

如果在大學養成這樣的習慣,到了職場,很多人也無法改正。這種行為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讓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我們隨時會因為一點無關的事情打斷正在進行的工作。

我在前麵分享過一篇文字,告訴大家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但是學會利用碎片時間還不夠,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任何天才在成功之前都經過了至少10000個小時(相當於7年)艱苦而專注的係統訓練,這可不是碎片時間能搞定的。

簡單地說,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為頂尖專家,你需要在這個領域刻意練習10000個小時,專注7年。

依據我的經驗,如果你能做到每天堅持在某個方向訓練兩個小時,隨便哪個方向,堅持一年就足夠成為一名專業人士。我在2009年2月份開始學習做幻燈片,在一年之內就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PPT“專家”,其實我不過是有那麼兩個月天天發瘋一般做5—6個小時PPT而已。

這種刻意訓練往往不令人愉快,因為它超出正常的工作強度。不過你得想想那些一流運動員,這輩子他們花在訓練上的時間是遠遠超過比賽時間的。

不是說單調重複的訓練就有意義,還得方法得當。我觀察過我的小孩子練習乒乓球,需要教練經常糾正她的錯誤動作,才能讓肌肉形成正確動作的記憶,否則無論怎樣反複訓練都是打野球的路子。

練習需要反饋,反饋讓你感知進步。我堅持寫博客也是一種獲取反饋的方法。把自己學到的內容寫成文字,再通過閱讀讀者的評論,就能找到改進自己寫作的方向。為什麼人能專注打遊戲?不就是遊戲不斷提供對自己的激勵,進而導致人能堅持玩下去嗎?

很多同學問我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學習卻進展緩慢?我給你的回答是:

1.在你學習的時間內要專注,假如不專注,你學習十個小時的質量不如專注者的1個小時。

2.要主動尋求突破你熟悉的領域,這樣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經驗,持續進步。

3.一開始就要設計可觀察的反饋指標。

我推廣微信會天天看粉絲的增加量或者減少量,我對數字指標敏感到讓一些人感到奇怪的地步。他們說有必要對數字這麼敏感嗎?我也不希望每個人都對數字那麼敏感,這讓大家壓力都很大。但是要出類拔萃,你不敏感不成。持續地反饋就是一種壓力源,可有幾個人願意持續麵對壓力?

對於缺乏專注力的朋友,我有一個訓練的小建議,就是找一個感興趣的、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也不複雜的事情,每天堅持做,然後要求自己每次進步一點點,比如寫日記、練字、跑步。堅持下去就會慢慢培養你的專注力。

作為普通人,每天堅持比別人多專注訓練一個小時能讓你成為專家;對有天賦的人,每天堅持比別人多訓練一個小時能讓你成為天才。無論是哪種結果,都不壞。也許天才的定義應該是那種自己可以為自己找到一種正確訓練方法的人。這個方法也許就是所謂的好習慣。

最後推薦一本書:《哪裏來的天才——練習中的平凡和偉大》。

實操訓練

試試冥想訓練

冥想這個詞來源於梵文的DHYANA。在古代把這個詞翻譯成“禪”,很多人希望通過冥想訓練排除內心的幹擾,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人的內心可能有一種騷動,這種騷動會幹擾自己的情緒,進而影響自己對目標的專注。內心的幹擾往往比環境的幹擾更嚴重,而冥想時,人們靜靜地坐著,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呼吸。隨著空氣從鼻孔中出入,人們沉浸在自我感覺中,任憑思緒湧入腦海,又輕輕將其拂去,呼吸,拂去。

有研究認為訓練冥想三個月,大腦分配注意的能力將得到大大提高。

很多成功人士都利用冥想訓練找到自己內心的感覺,你也可以試試。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請專業教練輔導,防止走火入魔,比方你可以看看《矽穀最受歡迎的情商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