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在這場戰鬥中落敗,那麼他是敗在自己之手;從有形和外在上講,可以說是敗在他人之手,但從精神意義上講,能夠打敗自己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索倫·克爾凱郭爾
從我們在地球上出現開始,先賢上師就一直在告訴我們有關生活中苦痛根源的真諦。而他們所指引的方向與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卻是南轅北轍。敵人並非我們的想象。生活中讓我們苦痛,讓我們憤怒,又驅使我們苛責他人的那個真正對手,並不是我們一直以為的那個。它不是某種“外在”的東西,而是某種“內在”的東西,即親密的敵人。
我們誰都能舉出許多可稱之為敵對的事物,但下麵這些不在其中:
·背叛你的朋友·每況愈下的經濟形勢·咄咄逼人的老板·某些頑固的壞習慣·粗鄙的司機·不能正常工作的電腦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麵對的問題。而真正的敵人比這些離我們更近。
所有乍一聽到“親密敵人”這個詞的人,都會去想這究竟是誰。我們知道失敗就像一種自我折磨的聲音,始終在我們心中徘徊。誰都沒有我們自己對自己那麼苛刻。我們都知道那些矛盾的聲音如何在心中縈繞,一會兒是這樣,一會兒又是那樣,讓我們難以抉擇。誰都沒有像我們自己這樣破壞著自己的想法和幸福。我們從來沒有獲得過一勞永逸的勝利,這並不奇怪。嗯,我們也許總能找到“擺平”敵人的機會。或許是一次心靈的溝通,撫平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焦慮,或許是辦公室的一個工作項目幹得漂亮,讓老板另眼相看;但是,外部問題的“擺平”對於內在問題的解決毫無意義。不快樂的本性樹立第一個敵人之後,就還會樹立另一個敵人。樹立第一個敵人時的那種內心失望還會繼續在內在主宰自己。
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一天,某人在自己的房子附近散步,一粒石子不經意滑進他的鞋底裏麵。這粒石子的大小剛好讓這人走路有點趔趄,在經過崎嶇不平的地麵時,他滑倒了。懊惱之餘,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毫不遲疑,這個人立刻找來工具把地麵修理平整,而不去管嵌在鞋底的石子依然讓他感到不適。繼續漫步時,這種不適讓他眉頭緊蹙,以至於沒有留意到前麵低垂的枝椏。於是他迎麵而去,撞到自己的鼻子!盛怒之下,他把樹砍倒,“擺平”了新的問題。這一次他更加沮喪不已,持續的痛楚讓人無法清醒思考,於是他遷怒於雇來的人沒有處理好這些危險情況。顯然,“擺平”這事的方式就是讓那人卷鋪蓋走人!
作為旁觀者,我們很容易發現他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擺平”之所以無窮無盡,原因恰恰在於他考慮問題的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所“擺平”的都僅僅是次要的問題。他根本就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是這樣,我們一直竭盡全力去改變的其實隻不過是次要的結果,根本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我們每天為保衛自己而與之戰鬥的敵人,實際上根本就不是我們苦痛的真正原因。一切問題的解決在於正確地找到並去除“我們鞋底的石子”。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就要努力走上自我發現之路,尋找自身的隱蔽之處。這個旅程結束時,我們會以另一種方式看待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新的理念會讓我們獲得始終不敗的內在實力。
發現內心衝突背後的隱秘力量
我們感受到的不快樂往往是缺乏自省所釀成的苦果,彷徨之間做的許多事情都是自我傷害。我們當然不是有意用這種方式傷害自己;真正的原因是來自於一種隱秘的、潛意識的力量。我們在本書中將像幾千年以來的靈魂典籍一樣,用幾種方式為您解讀這些力量。過去它們一直被稱為負麵能量、黑暗力量、反向力量,甚至邪靈等等,不一而論。如何稱呼這些矛盾衝突的力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承認它們存在這一事實。不論我們如何稱謂,它們都意味著一件事情:它們是讓人們像不會思考的機器一樣行動的潛在的、機械的力量,讓人們對自己做的事缺少反思。無論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我們都能夠看到被某些無法抵抗的東西所主宰的男女,那些東西或是憤怒、恐懼、欲望,或是貪婪,這些就是背後的隱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