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紫羅蘭被腳踩扁的時候,卻把芳香留給了它。”這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給寬容作的一個最為形象的注解。其實,寬容別人的同時,也是釋放自己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可以原諒他,因為沒有原諒,就沒有新的開始,也沒有真正自由快樂的心情。但是,你千萬不要將它真正遺忘。因為傷害是一麵鏡子,它照出了你結交之人的一個側麵,啟發你重新認識人性。同時,它也是一座警鍾,時時警示你避免再遭受同樣的創痛。
麵對傷害的明智選擇是寬容
英國著名曆史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的特裏維廉曾講過一個二戰期間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英軍與德軍在森林中相遇,激戰一夜後有兩名英國士兵與部隊失去了聯係,這兩名士兵來自於同一個小鎮。
兩名英國士兵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相互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係上。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是整個森林除了一隻鹿之外,他們再也沒看到過其他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有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過那一夜的。第二天,部隊救了他們。
事隔多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傑克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接下來這麼多年,我裝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能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容了他。”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就會消失”。麵對別人的傷害,我們要以德報怨,時刻提醒自己,讓傷害到自己這裏為止。
寬容他人是我們的靈命
有很多人,遇到挫折後,不是去尋求合適的方法克服困難,而是把一切原因都歸結到別人的身上,喜歡遷怒於別人。挫折心理都是由刺激即挫折源引起的。自然逆境引起的挫折沒有人為性,而社會逆境和個體自身因素引起的挫折都具有人為性的特點,這樣就必然涉及挫折後如何對待他人的問題。
社會逆境引起的挫折,挫折源都是人為的。對於有意為自己設置障礙的人,受挫折者該如何對待呢?是耿耿於懷,視為永遠的敵人,還是寬容大度,化幹戈為玉帛呢?應該是後者。因為包容他人是我們的靈命,遷怒於別人隻能給自己的人際交往帶來障礙,對排除困難沒有好處。因此,受到挫折者也應該善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