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指數:★★★★☆
有趣平台1:青年誌,定期舉辦年輕人的分享活動。
青年誌,為中國青年把脈
幾年前,不到三十歲的張安定和妻子、朋友等幾個人共同成立了青年誌研究團隊。這是一群沒有任何創業經驗的年輕人,他們憑借專業知識和熱情,隻做關於青年人的行為和生活調查,在這個受眾看似很窄的領域裏,青年誌已經成長為一個年收入數百萬,為耐克、雀巢、諾基亞、雪佛蘭等跨國品牌做調查的公司。
對於張安定來說,青年誌商業上的成功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青年誌同時成立了“開放青年誌”平台,推動黃油青年會議、青年誌基金和青年誌學院等非盈利項目發展,致力於給年輕人帶來更多的價值。
因為熱愛,所以聚集
曾經,張安定的夢想是好好念書,成為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學者。因此,他在求學的路上狂奔,在複旦大學讀完本科和研究生,畢業後立即赴英國深造,修政治社會學。他打算讀到博士,有一天忽然感覺讀書變成了職業,很無聊,便不再繼續了。
回國後,張安定進了國內一家知名的財經報紙做頭版編輯,這已經是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一份工作,時尚、體麵。然而做了兩年後,張安定卻陷入了周期性的煩惱,這份工作已經讓他學不到更多新的東西,他想是不是該離開了。
長期接觸社會科學讓張安定對人非常感興趣,尤其關注青年人和青年文化。他的妻子當時供職於一家國際市場調研公司,接手的定性項目裏有很多是關於青年人的,客戶希望與調研公司合作進行年輕消費者的研究,了解中國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麵貌。然而由於大公司體製的限製,對年輕群體的研究並不深入。張安定對妻子說,其實我們可以跳出來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專注年輕消費研究的公司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中國,這一市場才剛起步。
在市場研究這個領域,有很多條規,要有客戶、要有人投資、要有社會關係,但張安定什麼都沒有,他隻相信一條,自己想做最好的研究。他認為對於中國年輕人的理解存在大量偏差和誤解,而對於這些偏差和誤解的消除有助於自己認識自己。
張安定說,我們成長的年代,是不確定的年代。我們麵對的世界,是一個日漸富足,但愈發讓人混亂和不安的世界。不確定的年代,意味著難以把握的風險,更難以建立的信任。對於個體來說,最難的事情,是在不確定中,明了自己的身份、熱情、方向和夢想,探尋生活的意義。消費主義正在過度定義年輕人的夢想和生活方式。麵對不確定,很多人尚未開始嚐試新的可能,就已經退縮。或者,早早開始奮鬥,卻始終隻信仰物質標準下成王敗寇的單一向度。青年誌相信年輕的創造力,相信世界的可能性,相信不隻有一種價值觀,相信一切有趣的東西,然後把這些發現傳遞給品牌,提供研究和谘詢,幫助他們解決商業問題。
這個方向將妻子和幾個朋友都吸引過來了,5個人的團隊大家都幹勁十足。
收入來自哪裏,他們並不擔心。頭2個月他們隻做研究,到街上、到網站查資料,寫中國年輕人的狀況,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完之後分享到博客上。
創立不久,青年誌就發表了調研報告《中國青年趨勢與商業啟示》,列舉了新公民,新國人,新極客,新娛樂和新生活五個趨勢。這些是有關中國年輕人價值觀的重要轉變。包括從追尋個人生活意義引發的社會參與,對文化和代際身份的探索,對自我表達和喜好的深度化,對創意文化的巨大需求,以及對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肯定。所有這些,都折射出當下中國年輕人,正在如何構建自己越來越獨立和豐富的個體性,尋求生活意義和個體身份。很快,全國熱愛青年人文化、關心青年人研究的人士通過網絡找到他們,給他們留言。
雀巢咖啡就是在這時候找上門的。當時,雀巢的即溶咖啡已經是國內頗受歡迎的品牌,但大學生似乎不怎麼買咖啡的賬,為什麼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大學生咖啡的消費量最低呢,雀巢為此困惑不已。傳統的調研方法可能會得到“咖啡不像可樂那麼冰爽解渴”或者“咖啡不像茶可以反複衝泡很方便”之類的答案,這並不能幫雀巢解決問題。
青年誌把“大學生不愛喝咖啡”放到更大的範圍去尋找答案。首先通過案頭研究尋找咖啡在其他國家代表什麼,同樣是亞洲地區,為什麼日本和台灣地區的咖啡文化就可以興起?接下來是頭腦風暴,選出與喝咖啡關聯性大的因素,然後逐個調研。他們在校園裏做了大量物理空間和環境的觀察,因為咖啡文化可能與空間和環境關係密切。咖啡與健康的關係也在調研之內,大學生不愛喝咖啡是出於健康考慮嗎?青年誌在調研時,不會直接提問,而是請同學們講個小故事,譬如第一次接觸咖啡的經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