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在順豐的官網上,四日件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順豐特惠。這是一個整合了四日件、港澳經濟快件等的陸運快件,同時針對顧客非緊急寄件需求推出的經濟型快件。其價格也與“四日件”一樣,走下了中高端的金字塔,更加親民,雖降低了運送速度但卻不減高質量服務,更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雖然“四日件”獲得了成功,但是順豐管理層依然對走下中高端市場存有疑慮,為此王衛2013年的年初講話中,作出了解釋:“我們現在必須做出改變,要把公司的經營思路全麵扭轉,改變閉門造車的模式,走到客戶中間去,看看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快遞服務,為他們量身定做一些東西。如此一來,公司內部的所有環節都要以客戶為導向,而不是拍拍腦袋想當然的做決定還自我感覺良好——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你自以為客戶操碎了心,而人家根本不領你的情。
真正的以市場為導向,不是那個職能部門說了算,也不是總部那個總裁說了算,當然也不是我王衛說了算,而是客戶說了算,客戶才是我們真正的老板。客戶說他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我們能夠做到,而且做出來能夠令他滿意,那才是真正的好,才是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麵,才是公司的長遠發展之道。所以我今年把所有的組織架構,激勵方案,考核辦法等都做了調整。我相信,這一整套東西算是為接下來順豐第三個十年的發展引擎,做一個改造升級的工程。”
不過變幻莫測的客戶需求,依然容不得順豐放鬆,謹慎的王衛講話中說道:“以前我們都把客戶認為一些好的產品和服務推銷給客戶,效果並不是很好,接下來我們要走到客戶中間去,圍繞客戶真正的需求去為他們量身定做一些產品和服務。這將是我們2013年最大一個改變。”
戰略大腦:專注比什麼都重要
曾經有人用軍隊來比喻中國快遞行業的格局,其中中國郵政和順豐屬於正規軍隊, “四通一達”叫做軍閥部隊,而宅急送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快遞公司被稱為“遊擊隊”。
1993年,快遞業異軍突起,其中有三個成為後來行業的主力軍,就是宅急送、申通和順豐。創業之初,三個創始人都不是要幹上一番什麼大事業,而隻是為了養家糊口填飽肚子。宅急送為了有業務不至於虧本,送過牛奶和鮮花,還接些搬家送貨的活兒;申通創辦之初是搞貨運的,在上海和杭州之間來回穿梭;至於順豐,王衛那個時候每天背著書包親自送快件。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考量一家快遞是不是合心意,一般有四個標準。
從快遞費用上來看,順豐並不占優勢,因為王衛這個順豐的“戰略大腦”鎖定的是中高端客戶人群,但是貴有貴的道理,高資費對應的是高水平的服務。他為順豐製定了統一的服務標準,其他快遞公司還不能保證三天內能送到的時候,順豐快件兩天內就可寄到,真正做到了“順風”。不但速度上占有優勢,順豐的快件損壞和丟失情況都要比別的快遞公司好很多。憑借著出色的服務,王衛帶領順豐迅速地將自己相中的中高端市場拿下。
至於服務態度,每個順豐快遞員在上崗之前都要進行一係列的培訓,考核合格才能上崗。快遞員的服務態度由客戶的投訴情況來衡量,王衛還規定員工的工資直接與送件的數量相掛鉤,所以曾有順豐員工送快遞的路上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奔跑的事情廣為流傳。雖說王衛將順豐經營得風生水起,但苦於整個快遞市場的不景氣,收益也不是甚好。
就在這個時候,快遞市場迎來了它的春天,2003年非典席卷中國,外麵變得空空蕩蕩,人們都躲在家裏上起了網,網購成為那時最火的事情,快遞市場也隨之熱了起來。順豐貨物量激增,王衛這時發現,當貨物達到一定數量後,用飛機運和用汽車在運送成本上相差很小,既然這樣,為何不采用速度更快的飛機運輸呢?加上非典的影響,這時的空中運輸價格跌入低穀,王衛順勢與航空公司簽下了租賃合約。
自從用飛機為快件護航,順豐的速度更加快了,王衛又推出了限時服務。當別的公司含含糊糊地說“差不多三天能到吧”的時候,順豐承諾“48小時一定送達,加急快件24小時一定到”。在穩穩地籠絡住原有客戶的心的同時,順豐的中高端市場不斷加大。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渴望享受更高水平的服務,因此服務更可靠、速度更迅捷的順豐越來越受青睞,很多低端市場中的客戶被吸引過來。雖說在淘寶上購物,寄其他快遞可以包郵,寄順豐就要加郵費,但順豐在網購中還是不乏眾多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