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薦語: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和經濟的衝擊(2 / 3)

第三影響的是各種商品的需求。先看房價,通常一個人是在30歲左右成家和買房的。中國新出生人口的高峰是在1990年,對房屋需求的高峰將在2020年左右到來,而以後將開始萎縮。所以,10~20年以後的房地產業將是一個夕陽產業。事實上,和房子一樣,許多商品(健康和旅遊產品是例外)消費最旺盛的年齡都在30~40歲。所以,很多產品和服務包括教育產業,都將在10~20年後出現需求增長緩慢或萎縮的狀態。

第四影響的是環境和資源。和房子等其他商品需求同步,中國人對資源的需求也在10~20年內達到頂峰,然後開始下降。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年後,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到20000美元左右,是個中等發達國家,也將有更多的財力去治理環境。同時,一些新能源的技術也逐步成熟,並開始推廣。所以20年後,環境和資源的矛盾將大大緩解。

圖1 中國的人口結構(2008年、2040年)

從2010年到2040年,中國最有活力的20~40歲的人口,

將從4.36億降到3億,下降幅度超過30%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

圖2 美國2040年人口結構預測

2040年,中國中位數年齡已經接近50歲,而美國隻有40歲左右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

圖3 印度2040年人口結構預測

2040年,印度20~40歲的年輕工作人口將比中國多50%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

第五影響的是創新能力。中國經濟在10~20年後放棄了勞動密集型行業後,將依靠中高技術水平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這些行業需要的是創新型高技能人才。一個人最具創業和創新能力的年齡是在30~40歲,所以1990年出生的2600萬人將在2020年到2030年,發揮出最佳的創業和創新的能力。但是到了2030年以後,中國年輕人迅速減少,整個經濟的創新和創業的活力也隨之下降。這不僅僅是年輕人數量少的問題,而且是個結構性問題,如果一個社會(或公司裏)五六十歲的人遠遠多於二三十歲的人,年輕人的晉升和曆練的機會就大大減少。那麼,這本來就少的年輕人的進取心和創造力會更低。這種狀況很像現在的日本。

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但是到了90年代,情況發生了逆轉,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日本企業的創造能力似乎突然停滯了。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日本20年經濟蕭條的根本原因是其創新和創業能力的缺失。而這是和日本企業和社會老齡化因素密切相關的。

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人口老化,企業中老人的比例越來越高,原本富有創造力的日本企業逐步變得保守。日本企業中普遍存在論資排輩、資曆重於能力的現象。隨著企業裏中老年人比例的提高,年輕人的提升空間越來越小。本來就在迅速減少的年輕人,還得不到足夠曆練,以及社會關係和資本的積累,其創業的能力大打折扣。

數據表明,日本年輕人的創業欲望隨著老齡化不斷降低。日本新企業的數量占比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6%~7%,降到了最近幾年的3%~4%。美國10大高科技公司有6家創辦於1985年後,而日本在最近二三十年再也沒有出現全球性的高科技公司。一項調查表明,日本年輕人的創業意願是世界上所有國家裏最低的。

日本不僅缺少新的企業,而且現有企業也顯得保守、僵化和遲鈍。當然在一些傳統行業,隻要用戶需求和技術變化不那麼快,像傳統的汽車行業,高齡的日本企業像本田、豐田還是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越來越重要的新技術領域,日益老化的日本企業似乎已經跟不上世界技術進步的步伐了。

我的研究還分析了世界上幾十個發達國家的創業數據,發現年輕人的創業意願和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是顯著負相關的,也就是說越是老的社會,年輕人的創業活力就越低。同時,我還分析了主要發達國家風險投資的數據,發現人口結構越老的國家,風險投資的活躍程度越差。另外,我還分析了本土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力,也發現人口結構越老的國家,本土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力就越弱,往往競爭不過外資的互聯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