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辦洋槍的任務,總算是順利完成。胡雪岩費盡心思,購得洋槍,無非是想在動亂的時局中保障自己的利益,而能夠獲得此利,當然需要古應春這樣善於同外國人交道的人,還有自己錢莊的資源、官場、江湖的靠山。資源有的時候就像一副紙牌,聰明的人善於尋找牌中合適的資源和機會,將其整合起來,組成同花順、清一色等好牌。
騰訊的創辦人馬化騰,領導公司進行擴張,就是以QQ即時通訊軟件為平台不斷向外散射的花瓣形結構,是充分利用優勢開發新的業務和功能,從而實現做大做強目的的一種創新。以下是他2006年4月在海南舉行的亞洲博鼇論壇上發言的精彩部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商業思維和智慧,對我們領會他的擴張思路大有裨益。
1996年以來到現在,中國的互聯網由一開始的少數人使用發展到了現在的普及,以前網絡應用隻是一個少量的點綴,技術人員才能使用,而現在普通人都可以使用。在發展的過程中,實際上得益於幾個因素:
首先是基礎架構的改善。從撥號到寬帶,以及未來無線的互聯網,以及三網合一,就是計算機網絡、通訊網絡、電視網絡融合的趨勢帶動下,未來的互聯網應用空間是更加大的,它可以提供給人們資訊、通訊、娛樂、商務方麵的需求!
其次,騰訊還分析用戶年齡不同的需求變化。這是一個從兒童到老齡的變化。作為服務提供商,做產品一定要清楚,服務對於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需求。中國互聯網用戶群現在是1.1億,也有說法是1.5億,但在未來有機會到三四個億的水平。根據調查,現在網民70%在30歲以下,而每年產生2000~3000萬的畢業生,從學校一年一年推上來,現在有1億的網民每一年都要大一歲,都往上推,這個結構讓人會去思考不同用戶群的需求,對產品提供商的要求更加細致、更加專業化了。
最後的需求是場景變化的需求。人們通常有幾個需求,首先是在學校和工作上,另外是在外麵和家裏,這也是兩個不同的應用環境。比如工作中更加注重通信和效率,比如電子郵件、會議等,在學校可能是學習、獲取資訊更加重要,所以相對其他的應用來說,這方麵的場景會要求在學校中對資訊獲取以及社區交流、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更加重要。家庭也是一樣,可能其他的需求都有,但是另外兩個場景更偏重娛樂、休閑、親情這樣一種需求變化。
所以,從人出生到年老,都有一個家庭的場景。就是說下端從IN、電子郵件、無線、3G等不同的需求到上麵,還有博客等,我們試圖用針對貼近用戶的不同場景、不同年齡層的不同需求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這是馬化騰對中國未來互聯網的一個理解。他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的大環境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有了騰訊的運作模式和發展思路,這是他對“整合商業模式,共創在線生活”最好的解釋。
其實,富人們都懂得如何利用現有的一切資源為自己所用。自己的資源,根據自己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類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製造財富方式。有的人在房地產市場裏如魚得水,但做股票處處碰壁;有的人愛好集郵,但投資房地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如果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又從事比較專業的工作,你大可抓住網絡時代的脈搏,在知識經濟時代利用你的專才,運用網絡工具進行理財。如果你是從事專門藝術的人才,你可充分發揮你的專長,在書畫藝術投資領域一展身手,但這是一般外行人難以介入的領地。整合別人的資源。別人的時間、經驗、金錢、主意,凡是別人的優點,我們都可以拿來整合。
要想跨越窮人的圍牆,躋身富人之列,我們就應像胡雪岩一樣,從身邊的資源出發,將它們有效地整合。當你真正開始嚐試去做時,你就會發現,由組合所產生的奇跡,你一樣可以擁有。
紅頂官帽+黃馬褂:往臉上貼金,增加辦事籌碼
在清朝末期,紅頂商人,是指擁有良好的官方關係和官方信息網絡,或者自己本身既是官又是商的身份。他們總能在國家的巨大變局中獲得先機,占據主動;還能夠同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或者重要領袖有特殊的私人關係,達成某種默契,獲得某種暗示性的支持;他們八麵玲瓏,洞察人心,在私人財富和國家財富之間創造騰挪空間。
胡雪岩一開始可能沒有想過要當官,起步時,隻是想著要辦好錢莊,幫助王有齡來成就自己而已。但是同官場打交道多了,就嚐到權勢的甜味,也想給自己弄個一官半職,做起生意來肯定更加的順暢,“求人不如求己”可能正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