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市屬院(校、所)衛生工作(1 / 3)

北京市兒科研究所

事業概況職工81人,其中科技人員77人,包括主任醫師(含相應職稱,下同)8人,副主任醫師11人,主治醫師24人,醫師34人;行政後勤人員4人。

已完成市屬科研院所第二期“三保一掛”科技承包經營責任製各項任務,並受到市科委表彰,又同市科委簽訂了“九五”期間“一定,二改,三高”責任製合同書。

科研工作申報課題16項,其中院裏中標9項,報上級單位中標4項。微生物室“孕產期B族鏈球菌的診斷及其對胎兒生長發育和新生兒的影響”被列人國家科委“九五”攻關計劃;呼吸功能室的“應用纖支鏡經氣管、肺注藥的臨床應用及安全性研究”和“呼出氣”濃度與哮喘氣道炎症關係的研究”以及結締組織病室的“抗磷脂抗體的特性及在小兒結締組織病中的研究”等3個課題被列為衛生局級基金課題。另外呼吸功能室的“新生兒嬰幼兒非侵人性呼吸功能檢測新技術基礎及應用研究”課題是1993年延續下來做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做為實用兒科學副主編,江載芳教授獲國家科技二等獎和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

結締組織病室完成了“幼兒類風濕關節炎易感基因與疾病相關性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白細胞室新開展了“細胞活力測定”的檢測項目。營養研究室開展了“北京地區學齡前兒童鉛中毒研究”,結果表明1996年北京學齡前兒童血鉛水平高於正常標準的百分數,高於10年前,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發表論文共29篇,其中國外雜誌4篇,全國性雜誌16篇,地方性雜誌9篇。參加各種學術會議28人次。舉辦全國性講座、學習班2次,參加300餘人次;地區性講座、堉訓班5次,參加257人次;參加全國性會議11次,共26人次。

教學和醫療本所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人。本年度在本所就讀的研究生9人,8月博士後工作站的第一名博士後進站。接收了1名進修醫師。

所內專家繼續出專家門診,並參加眹院及外院會診。

各研究室繼續開展各類檢測,並不斷增加新項目,國際交流接待外國專家20餘次,共有6人次參加各類國際會議12次,派出4名科研人學習。

完成與瑞典國家傳染病控製研究所“合作汗發兒童病毒性疾病診斷技術”第一部分(兒童中樞神經係統病毒性疾病)和第二部分(兒童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內容,二篇論文在國際雜誌上發表,目前已從瑞典閏際發展合作司獲得對合作第三部分(兒童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資助總金額約合64萬元人民幣。繼續同瑞與國家傳染病控製研究所合作“臨床病毒學診斷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並有2人赴瑞典學習。8族鏈球菌分子生物學研究列為國家科委中俄雙邊合作項目,繼續與俄羅斯實驗醫學研究所開展3年合作。

與醫院內科神經組共同承擔的國際合作課題“小兒急性運動軸索神經病的病例對照研究”,在進行中,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金已經到位。

精神文明建設組織職工學習了中國近代史、現代史,並參加了市科委組織的“愛我中華”征文比賽1人獲二等獎。全所人員積極向貧困地區小學捐獻文具用品,向河北災區捐衣捐物,共產黨員發揮了帶頭泎用。在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建黨75周年市科香紺織的“全市首都科技界革命歌曲大彙唱音樂會”演出中,本所女聲小合唱獲三等獎。

著名教授江載芳獲衛生部頒發的1995年度諸福棠獎。丁宗一教授獲吳階平醫學研究獎。

北京胸部腫瘤結核病醫院

事業概況在職職工81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糾3人,包括正主任醫師(研究員)36人,副主任醫師(副研究員)32人,主治醫師(含相應職稱,下同)155人,醫師276人,護士112人,未定級32人;行政後勤人員171人。

醫院特色該所(院)是由我國第一所結核病防治機構一中央結核病研究所發展成為因前的北京巾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北京市胸部腫瘤結核病醫院,兼設“世界衛生組織41國結核病化療研究合作中心”,口生部結核病控製中心”、“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和“屮國癌症研究基金會胸部腫瘤研究谘詢中心”,並設北京職工醫學院醫療一係/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研究所(醫院)占地麵積13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麵積6萬多平方米。現有病床603張。設有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8個,研究室11個,並設有內、外、婦、兒、口腔科綜合門診。

研究所(醫院)承擔著結核病、胸部腫瘤的科研、醫療、防治、教學任務。建所40多年來先後獲局級以上科研成果163項,其中國家級成果5項,部級成果10項,省市級成果39項,局級成果109項,發表論文1252篇,編寫著書39本,主要譯著12本,編印刊物2種。作為所院合一的研究所,是全國知名的專科醫院。建所以來共收治結核病、胸部腫臒患者6萬餘例,從七十年代以來收治腫瘤患者萬餘例,施行肺廟手術5000餘例,其中45%的病人為中晚期肺痛,術後5年存活率達62%,10年存活率76%。研究所(醫院)在胸部腫臒、結核病的診斷治療方麵形成了診斷、鑒別診斷、%科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完整體係,裝備有X線機、電子直線加速器、高壓氧艙等大型先進儀器設備,具有結核病、胸部腫瘤檢查治療的全套設備和手段。近年來,利用分子生物方法,對肺癌基因、抑癌基因、結核分枝杆菌診斷及結核病流行病學的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為胸部腫瘤及結核病病人的早期診斷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1996年底經北京地區醫院評審委員會評審批準該院為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

醫療工作門診患者19624人次,其中專科門診患者18771人次,綜合門診患者853人次,急診232人次;急診搶救289人次,搶救成功率97%。全年收治住院患者2483人,出院患者2408人;床位使用率78%,床位周轉次數452次床;平均住院日6343天,住院病人治愈好轉率72925%,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75%,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85%,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98%,七日確診率77%,住院病人搶救成功率8022%,病死率58%。

全年完成骨、%科手術517例,90%以上為大手術,主要有肺切除、肺動脈成形、骨腫瘤切除及食道癌手術,總支氣管、中間幹支氣管切除術二級隆突重建的總支氣管成形術、肺段支氣管、總支氣管成形術等高難度手術均獲得成功。

以爭創“三甲”醫院為契機,加強全麵質量管理。,首次彙總健全了內科診療常規,骨科、胸外科診療常規,完善了各科登記檢查記錄,使醫院各項工作初步納人了有章可循的規範化管理軌道。

強化“三基”訓練和考核,訓練考核教材人手一冊。全年組織各,級醫師觀看三基訓練錄像及學術講座10次,進行經常性操作考核近50次,全年模擬搶救演習5次,理論考試10次,使規範化基本操作有了明顯的提高。

加強病案管理,成立住院病曆質量考評小組,重點檢查病曆中三級查房記錄,病程記錄及手術記錄情況,對1994一1996年病曆首頁4500餘份進行了整改,對1996年2408份出院病曆全部進行了驗收,並追囬了三年未歸檔和%借未歸的全部病案予以歸檔。

改善門、急診條件,為門診患者提供方便。門診建立了專家介紹櫥窗,設立病人谘詢台,並由專人取送門診化驗標本及報告單,解決了門診患者送化驗難的問蘧。為住院病人排憂解難,開設24小時磁卡電話,取消營養科承包製,降低飯菜價格,改善病人就餐條件,將飯菜送到病房,改善了病人就醫條件。

護理工作已初步納入護理規範化、標準化、製度化、科學化。完善了護理常規和院感管理製度,對病區辦公室、治療室、處置室、病室實行了規格化管理。護理工作年有計劃,季、月有工作重點、有檢查、有總結。設立護理質量控製組,對所屬單位護理質量工作定期檢查,有獎有罰。強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基礎護理工作,從護士長抓起,在護士長人人達標的基礎上對護士逐個進行訓練和考核,並建立了護理操作訓練教室,全院護理操作考核做到了經常化。全年進行不同形式的理論考試6次,成績一次比一次明顯提高。在醫院評審中,護士理論考試以平均92分的成績受到評委和專家的好評。

科研工作在研課題47項,其中國家基金課題1項,市基金課題3項,市科委合同基金課題2項,市科技新星課題1項,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培養基金課題2項,世界銀行貸款實施性研究項目4項,衛生局課題1項,所級課題33項。14項局級以上課題均得到國家和市政府基金,世行貸款資助共110萬元人民幣。獲獎科研成果6:項,其中31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三1項;衛生局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全年發表科研論文159篇,其中國際會議交流21篇,國內會議交流104篇,國外期刊發表2篇,中華級雜誌23篇,地方性雜誌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