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習李政府開啟經濟體製改革大門的時候,一部分書呆子急吼吼地呼籲金融市場國際化與經濟私有化,試圖推動中國進入美國那種體製。金融市場國際化當然是好東西,美國的政府
與市場也肯定比中國更有效率。但在中國內部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推動金融自由化那叫找死,這個時候放開金融管製,等於為一部分貪汙的官員們的資金外逃打開了方便之門,也為外資在最高點獲利退出開了方便之門,同時還為一批對中國前途已經極度失望的富人的資金轉出中國開了方便之門。在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這麼多資金離開中國會帶來什麼?
至於民營企業?沒有那麼美好,我在上市民營企業做過,中國民企隻要做大了,國有企業該有的事一樣都不少。2009年我到浙江生活了4個月,實際看到的是:很多中小型民營企業老板都是一天一個想法、無法無天的土皇帝。比如有一家市值10多億的浙江企業,老板突然腦袋一熱,用底薪6千招了一群銷售人員,工作3個月之後,老板又突然腦袋一熱,每人減2千,再過3個月,腦袋再一熱,又把底薪取消了。勞動法?他沒想過,也有能力不鳥!整個過程中為逼迫銷售人員接受而采用的手段稱得上是令人發指!這絕對不是一個單獨的個案,我在上海、浙江所見到的中小老板相當一部分都是這個德性。我在建築行業做了多年,對這一行業比較了解,所以中小型民企造的房子我是打死都不肯買的。我不敢說全部是豆腐渣工程,但不是豆腐渣的我還沒見過。而這些事情在高度求穩定、一定程度受政府監管、因高管權力鬥爭被政治對手事實上監督的國企要好得多。國企的壞處是腐敗比較嚴重,好處是守規矩。當前中國,國企有國企的問題,民企有民企的問題,根本不是一個私有化就能解決的。國企最受指責的是壟斷,比如中石油;但民企取得壟斷地位之後做的事情並不比國企好,比如騰訊對中國互聯網創新精神的摧毀。所以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競爭體製而不是私有化,要反的是壟斷,而不是國企。國企的主要問題是治理腐敗,建立監督與責任體係,而不是掛國家擁有之名,行權貴得利之實。中國的國企從來沒真正被國家所有過,沒有民主,哪來國有?誰是國?怎麼有?民企要建誠信體係,加強法製,控製他們的某些見利忘義行為。至少在短時間內,國有民有不是主要問題。
自由與私有隻能提高效率,是發展問題,而結構調整才能防範危機,是生存問題。人都在糞坑裏快撐死了,你那裏給我報名校買寶馬有何意義?更何況曆史證明公平即效率,貧富過度分化必然帶來經濟蕭條。不解決公平問題,就不能解決發展問題,公平是發展的前提。時至今日,不要再幻想著能通過自由與發展來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不解決根本性的公平問題,別指望中國能逃過經濟危機。
眼下經濟學界的主要任務,不是去引進美國的那套體係,而應該研究中國結構該不該調,往哪個方向調?我的答案是:必須調,向貧富更均衡的方向調!
我花了6年時間去研究經濟學,越來越發現我們所學的經濟學不能解釋中國經濟的現象,其根源在於現行經濟學沒有把貧富分化納入基本經濟理論體係,而曆史證明:每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有一個最佳比例。低於這個比例會導致經濟增長下滑;高於這個比例,短期內經濟增長會加速,長期增速下滑,其轉折點是經濟危機。越高於這個比例,短期內經濟增速越快,長期增速越慢,經濟危機越嚴重。如果一個國家的貧富分化處於最佳比例或低於這個比例,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將失效,經濟發展將符合古典經濟學理論,比如貨幣中性理論也將在短期生效。中國經濟之所以難以用西方經濟學解釋,其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政府對經濟幹涉過多、市場信息不夠透明、資源和權力壟斷盛行難以形成完全競爭等,而貧富分化的嚴重失衡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解釋當前中國經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是一個學科能夠解決的。屌絲經濟學解釋的是貧富分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其本質是結構平衡經濟學,基於屌絲立場的屌絲經濟學則試圖撥亂反正,依據中庸思想,凡事過則不達,萬事萬物都有其平衡,過左過右都不是最佳狀態,我所研究的是經濟結構的平衡、失衡和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