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地說一句,我多次想進入http: //wwwcensusgov/找關於貧富分化的原始數據,想做個漂亮的圖表,但每次都進不去,身為屌絲一族想研究經濟還真不是個容易的事!
所以完整的產能與購買力平衡圖(在不考慮政府的情況下)是這樣的:
在長期,過剩的資本永遠等於資本消耗,所以資本的長期經濟利潤為零,與曼昆等人把歐拉定律當成一個結果告訴我們不同,屌絲經濟學證明了歐拉定律。
在真實的經濟裏,從來不存在完全的就業,在土豪經濟學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失業率理論,在這個理論體係裏,失業率之所以經常高出自然失業率,是因為工資太高了,導致願意工作的人高出了這個工資下的勞動需求。如果這是事實,整個社會應該在工資更高的時候總產出更低,工資更低的時候總產出更高。
但在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第五版) 向我們提供了一組數據。
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在中長期,工資在GDP增長中占比越高,GDP增長越快。曆史與理論結果正好相反!為什麼理論與曆史事實如此的不一致呢?
因為經濟學采用了一種錯誤的勞動供求曲線在傳統經濟學裏,他們是把勞動的供給與需求分別研究的,工資是勞動的價格,當價格上升時供給增加、需求下降,供大於求推動價格(工資) 下降到均衡點。反過來工資下降時供給下降,需求增加,供小於求推動工資上升到均衡點。但由於就業需求本身是工資創造的,我們不能把勞動的供給與需求分開來看。在我們的經濟學模型中,勞動的需求曲線是先向上傾斜後向下傾斜的(見圖2-17):
圖2-17 勞動需求曲線(屌絲經濟學版)工資越低則消費品購買力越弱,企業需求越小,需要的工人就越少。用一個比較極端的現象可以更說明問題,如果工人都不拿工資,那麼就沒有人買企業的產品,企業的銷量為零,則工人需求量為零。反過來說工資過高則會讓企業沒有利潤減少生產,從而導致總產出下降,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平衡,過於偏向哪一方都是錯的,這是中庸教給我們的道理。
在屌絲經濟學裏,我們會經常看到長成這樣子的曲線(因為屌絲經濟的哲學基礎是《道德經》與《中庸》),勞動供給曲線是條水平的直線(我們的勞動市場曲線是以工資為橫
坐標,在以工資為縱坐標的傳統經濟學坐標係中則為垂直向上的直線,即充分就業率下的勞動供給)。曆史上工資在GDP增長中占比越高,GDP增長越快,隻不過是因為我們經濟處於勞動需求曲線的左半部分,而非右半部分。為什麼呢,因為傳統經濟學認為工資低將導致工人不願意工作這個基本假設是錯的:
對大多數屌絲而言,並不會因工資下降而減少工作!
孩子要養,房子要供,怎麼會因為工資低了就不工作了?
事實上我們這時候工作欲望更強,看看那些低工資的工人為了吃飯供房而到處找兼職、加班加點賺錢就知道了,在工資下降的時候失業率高?那僅僅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工作而已,而不是我們不想工作!因為工資創造了工作需求!傳統經濟學中所謂勞動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其實是屌絲經濟學勞動需求曲線的左半部分,經濟學學者們以工資低了工人就減少工作作為勞動市場經濟學的研究基礎,我隻能說這些經濟學家們過得太舒服了,他們把屌絲們的生活想得太容易了。這些土豪的腦袋怎麼能懂得屌絲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邏輯?我隻見過屌絲們因為工資低而過得不好,還真沒見過哪個屌絲因為工資低而不想工作了,屌絲們確實也想要高工資,但隻是在他所有可以得到的工資中選擇一份工資最高的而已,這與工資低了就不想工作是兩回事!必須說明的是,無論薩繆爾森還是曼昆其實都知道勞動供給曲線並非向右上方傾斜,但就像他們對國債的風險處理方式一樣,他們對這事一帶而過,繼續用向上的勞動供給曲線推導出對屌絲們不利的經濟理論。
在進一步對經濟進行探討之前,在本章的最後兩節我們還要證明我們的結論對於土豪也消費、既生產消費品也生產資本品的現實世界也是有效的。
在前麵兩節中,我們采用了一個過度簡化的模型來描述了現實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隻有一個土豪武大郎,因而他的消費被忽略不計了。但在真實世界裏,一個國家不會隻有一個老
板,所以他們的消費對產品過剩的影響也需要分析一下。社會消費品的總購買力:
C=C0+Cw=c0Q0+βL
其中C為社會消費品總購買力,Co (大寫C) 為所有老板的總消費,c0 (小寫c) 為每個土豪(owner) 的消費,Cw為屌絲(worker)的總消費,Q0 (quantityofowner) 為這個國家的土豪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