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失業救濟,從而減輕了貧富分化,達到增加平均消費傾向c的效果,最終市場形成,消化了過剩的存貨。消除貧富分化是消除經濟危機最好的辦法。20世紀東歐國家與中國所進行的社會主義實踐證明,他們從沒有經曆過過剩性質的經濟危機。
當然,他們造成的是另外一種更嚴重的危機,短缺經濟。政府對經濟的絕對控製謀殺了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元素———創造力。但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他們消除了經濟危機,盡管我們可以批評他們的生產落後,但他們比19世紀的歐美經濟要發達很多倍,歐美資本主義經濟早就已經開始出現經濟危機了。
(3)擴大政府支出。通過政府的財政赤字,把未來的錢拿到今天來用,增加額外的購買,以消除產能過剩。
(4)發展金融業,讓工人們負債消費。既然我們廠商生產的產品太多,你們工人用一年的工資怎麼也買不完,那麼我們讓你們把未來幾年的收入都拿到今天來買東西,總是可以消除存貨的吧?在可以負債消費的時代裏:C=nβL。其中n為負債倍數,就是說你現在已經消費了未來幾年的收入,我們之前所研究的隻是一個n=1的特例。
(5)降低投資的吸引力。通過向企業征稅,提高企業的成本,降低企業利潤,從而降低投資的吸引力,提高平均消費傾向c。由於征收的稅款被用於政府支出,因而最終市場的總
貨幣支出M並沒有下降。這時候,我們的消費與傳統經濟學的說法已經有了分歧,我們所說的消費包括了個人消費與政府消費,即政府投資供應的公共品,比如公路、學較、圖書館
等。這些東西雖然不屬於私人所有,但也直接為人民帶來福利,而且學校與圖書館等與一般的資本品之間有兩個本質的區別,一是它不創造利潤,二是它不直接增加社會的產能,它屬
於最終市場。從現在起本文再講到消費,就有了一個擴大的含義———個人消費與政府消費。我們所說的消費,實際上指的是最終市場。
嚴重的燒餅過剩,讓屌絲與土豪都對宋江的管理不滿,微博上不斷地流傳出宋江與閻婆惜的豔照與視頻,太尉高俅已經派人來調查宋江的作風問題了,難道就這麼走上梁山了?一個叫薩伊的家夥送給宋江一本書,告訴宋江:一種產品需求的不足一定來源於另一種產品的生產不足,鄆城之所以燒餅過剩是因為鄆城不生產爐子,是爐子生產的不足導致了燒餅的需求不足!宋江再次大喜,既然鄆城鎮擁有5億個燒餅產能而隻有3億個燒餅的購買力,他就派人到魯縣把魯班和他的5000個徒弟請來造爐子,鐵匠也是屌絲,他們用一個爐子換10個燒餅自己吃掉了,這樣一來鄆城的燒餅需求每年增加了2萬個,剛好與產能相等,終於產能不過剩了!宋江這次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武大郎用燒餅換來的爐子補充完折舊,繼續擴大生產。
第二年他擁有了11000爐子,生產了52000萬個燒餅,而總需求是50000萬個。
一晃20年過去了,武大郎擁有了18000多個爐子,每年積壓上億個燒餅,武大郎發現自己爐子過剩了,決定今年不買爐子了,魯班應聲失業,買不起燒餅了,燒餅需求下降。武大郎從過剩1億個燒餅變成積壓3億個燒餅……
用同樣的方法推演之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新的結論:
每個國家的投資與消費有一個最佳比例:低於這個比例會導致經濟增長下滑;高於這個比例經濟短期增長加快,長期增速下滑,其轉折點是經濟危機。越高於這個比例,經濟短期增速越快,經濟周期越短,經濟危機越嚴重,長期增速越慢。
所以一個國家資本品(投資) 生產與長期GDP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其均衡位置在投資=資本折舊的位置,一旦投資過多,則資本積累高過折舊,就會發生企業倒閉帶來的資本損耗,看一下美國曆史投資與資本損耗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1979年之後它們是高度同向運動的,而1969~1979年之間相關性弱一些,但也保持同向運動,原因是那段時間美國經曆了高通脹,我們將用短期經濟理論解釋這一現象。而相對於隻生產消費品的經濟,同時生產資本品與消費品經濟的產能過剩要輕得多,因為它們的消費中增加了資本品生產中屌絲的消費。
由於資本品需求是消費品需求的衍生需求,隻要消費品需求下降,資本品需求自然也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