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經濟規律用一種人們看不見的方式默默地調節著產能與購買力的平衡,經濟危機在產能、購買力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三個方向上產生作用,危機到來後產生了三個結果。
1產量Y減小。經濟學認為總產量是由資本與勞動總量決定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小鎮能做多少燒餅取決於我們擁有多少人做燒餅和我們擁有多少爐子。同樣多的爐子,如果屌絲多,加班加點幹活,也能做出更多的燒餅,如果屌絲總數不變,爐子多了,每個屌絲的效率會提高,也會做出更多的燒餅。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就是總產出是資本與勞動的函數:
Y=αK+βL
當經濟進入大蕭條時,由於企業大量的倒閉與停產,資本的消耗率d大大增加,資本存量K以及利用率迅速下降,從而消費品產量Y下降,引起庫存下降,從而走出危機。
2降價,價格下降讓同樣的工資有更高的購買力。在經濟危機時,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生存,而非贏利,他們寧可虧本也要收回現金,價格下降到成本以下,銷量上升,庫存下降,從而走出危機。
3總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例上升。總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例上升導致銷量上升,庫存下降,走出危機。這是怎麼實現的呢?前麵說過,貧富分化是導致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危機時,資本利潤大大降低,甚至虧損為負數,因而大老板們的收入大大下降,而他們的消費並不會下降。與此同時,工人工資的下降則慢得多,至少不會變成負數,由於工人才是消費的主力軍,從而導致平均消費傾向c上升,從而走出危機。
大自然以這三種形式為產品過剩設了一套枷鎖。資本主義雖然天生有造成過剩的動力,但它也天生就有消除過剩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就是經濟危機,也就是說,經濟危機也是市
場規律,它是市場調節手段的一部分。
二、人類也在發揮著自己的智慧
盡管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幾種走出過剩的方法,但這是一個極為痛苦而又相當長期的過程。人類不甘於被大自然擺布的本性決定了我們會想一些新辦法出來。
1銷毀存貨與產品。既然經濟危機是由產品過剩衝垮信心所引發的,所以走出危機的第一種方法便是銷毀存貨,這在人類曆史上曾經出現過不止一次,它很殘酷,但很有效。由於
現行的傳統經濟學是按產出來計量的,當人類銷毀一萬個麵包再生產一萬個麵包的時候,他們認為GDP沒有下降,經濟在正常發展,可笑不?
2重塑信心。隻要我們相信自己的產品還能賣得掉,我們就能維持生產,但這種加高河堤的方法屬於治標不治本,曆史上凡是靠重塑信心走出危機的沒有一次能夠長久。當然,反
過來說,因為外在事件摧毀信心而不是存貨過剩引起的危機總是能很快地結束,比如說9·11事件引起的經濟衰退。
3降低產能。要想從根本上消除產能過剩,我們還是要從存貨過剩形成的根源開始。既然產能Y=αK+βL,那麼隻要摧毀產能,就能消化存貨。其中最有效而且也最殘酷的就是戰爭,戰爭摧毀了大量資本存量,把大量的勞動力變成戰士,勞動與資本下降,產量自然下降,消化了存貨,從而走出危機。
4增加產品總購買力。在國內的總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尋找國外的購買力,那就是出口,這是當代中國和早期資本主義走出危機的方法,既然國內的消費貨幣不足,我們去尋找國
外的貨幣去。但是等到國外市場瓜分完畢,沒有了新的消費市場(最終市場),存貨過剩重新開始,新的經濟危機循環再次開始。從這個角度上來講,1929年大蕭條的根子早在1913年就已經種下了,當全世界的殖民地瓜分完畢之後,存貨過剩型的經濟危機已經不可消除,資本主義將進入戰爭與經濟危機的循環(事實上,這一次全球化經濟危機也是發生在這一輪的全球化高潮)。但是偉大的凱恩斯改變了這一切,自他開始,人類終於開始從製度上去消除經濟危機。既然企業自身為了實現更高的會計利潤,並無降低價格與庫存的原動力,那麼我們可以用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1)降低實際價格P。通過增加貨幣供給,引起通貨膨脹,在名義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實際價格,從而達到消除庫存的效果。
(2)增加平均消費傾向c。前麵我們說過,平均消費傾向c過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貧富分化造成的,通過遞增式的個人所得稅征收,讓富人們上交更多的所得稅,同時提高窮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