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完美溝通——讓你脫穎而出3(1 / 3)

讚美他人,有藝術

對別人的衣著、成就、過人之處、出色的交際能力等等進行讚美,容易嗎?其實很不容易,讚美是把肯定和敬重獻給別人,但是多數人隻把曝光傾注在自己身上,常常忽視別人的需要。男人與男人之間,女人與女人之間,由於相似點很多,就很難欣賞對方的優點,同行之間也是這樣,不是說“同行是冤家,隔行如隔山”嗎?有的人不分場合,沒有把握時機或者衝撞忌諱,都會使讚美變得很難。讚美是一門需要修煉的藝術,但隻要你窺破了它的“秘訣”,你不但能讚美別人,而且能如意地得到別人的讚美。以下是讚美的“禮節”:

要真誠。人們慨歎讚美別人難,是因為關注自己太多,即使讚美,也不是出自真心。隻要真誠的讚美,才能使人感到你是在發現他的優點,而不是以一種功利性手段去分享他的利益,從而達到讚美的最高目的。真誠也把讚美和阿諛奉承區分開來。菲力普說:“很多人都知道怎樣奉承,很少有人知道怎麼讚美。”讚美具有誠意,阿諛沒有誠意;讚美是從心底發出,阿諛隻是口頭說話而已,讚美是無私的,阿諛完全為自己打算。因而人們喜歡讚美而厭棄阿諛奉承。

投其所好。讚美別人之前,必須對被讚美者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比如對方的優點和長處,他的缺點、弱點,還要熟悉對方的愛好、興趣、人品等,這樣才能避免泛泛而談或者無話可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要讚美他引以為榮的事情。在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之上,有無數讓他們引以自豪的事情。真誠地讚美這些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與人相處,可以使他人容易接受你的建議,可以使他人感到幸福。對於一位老師,最希望別人稱讚他教過的學生,對於一位默默無聞的母親,可以稱讚她很有出息的孩子,對於一位老人,可以讚頌他一生事業的成功之處。

從小處著眼。常言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讚美別人時,要“勿以善小而不讚”。因為凡夫俗子不可能有許多大事值得讚美,千萬不要吝嗇,一定要慷慨地從小事上稱讚別人。善於從小事上讚美別人,不僅可以給人驚喜,而且可以樹立你明察秋毫、體貼入微的形象。一位服裝店的員工發現新上架的衣服有做工問題,及時把它移走,值班經理讚揚他為公司著想,決定給他加獎金。這位職員受寵若驚,到處稱讚那位經理。

記住別人的閃光之處,哪怕微乎其微,經過你的讚美,小事就不小,其意義自然而然明顯出來,對方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讚美別人的忌諱

忌太誇張。讚美需要修飾,但是過分地、太誇張的讚美就會變成阿諛奉承,讓人感覺不到真誠,隻留下虛浮和矯揉造作。丁聰有一次被別人冠以“畫家、著名漫畫家、抗戰時重慶的三神童之一……”,他聽後就極不舒服,批評說話者給他戴了這麼多帽子。

忌陳詞濫調。一些人的讚美言辭中,充滿了陳詞濫調。如久仰大名、百聞不如一見、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一些人在社交場合讚美別人時,隻會鸚鵡學舌,說別人說過的話。

忌衝撞別人的忌諱。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忌諱。忌諱仿佛是永不結疤的傷痕,每個人都不允許別人侵犯它。讚美別人千萬不可觸及及對方的忌諱,否則,極易造成交際的失敗,引起他人的反感。不要誇獎禿頂的領導:“您真是聰明絕頂。”也不要當著殘疾人的麵讚美別人:“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有一位大學生喜歡用歇後語讚揚點綴,一次球賽中,他笑罵著稱讚本班的籃球中鋒:“你小子真是禿子頭上不長毛——沒治了!”說完之後才意識到本班一位同學最近頭發幾乎脫光了,正為此煩惱,那位大學生為此後悔不已。

勇敢,表現自己

在社交的場合裏,麵對他人時感到排斥和不安,這是對群體的不適應,也可以演化成社交焦慮症。壓力和挫折感紛至遝來,總讓一些機會從身邊走掉。傳統中,女性不太喜歡公開地表現自己,也不願意扮演左右逢源、世故的角色,因此容易產生社交焦慮,這是真的嗎?

有心理學家分析:競爭激烈的職場是最有可能發生社交焦慮的場合之一。女性含蓄、內斂的特征正是焦慮的主要原因,如此推理,公司裏的眾多女性很容易會對社交有焦慮感。而調查結果是:多數的女性在職場社交領域表現出自信,受到焦慮困擾的不多。

78%的新女性不懼怕在上司和同事麵前演講、發言。麵臨在公司的高層會議上做陳述、演講,近3成的女性充滿了期待;約5成的女性表示會盡全力準備;少於2成的女性心中有不安感覺,隻好硬著頭皮準備;因為每次當眾發言表述都會出醜而根本手足無措的隻有1%。

談判桌上,70%的女性在商業談判中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示會盡力做到最佳。14%的女性更高一籌,信心十足,認為自己對商業談判遊刃有餘,所以根本不會擔心和客戶打交道的問題;有15%的女性因為對商業談判缺乏經驗而有些忐忑不安,但是恐懼到要逃避的隻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