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廟子灣(1 / 2)

我合上爺爺留下來的藍皮筆記本,陷入了深深地回憶.....

解放前,我的爺爺是在國民政府“神秘事件調查小組”裏混飯吃的。這個“神秘事件調查小組”權力不大,卻歸特務頭子戴笠直接管轄。在八年抗戰中,屬於高度機密的組織,後來台灣當局將將戴笠的日記解密之後,世人才知道國民政府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神秘的組織。

山東解放後,我的爺爺帶著我奶奶就回到了魯西北老家,在一個叫廟子灣的小村裏住了下來。後來,我的爺爺還成了村裏的五知。

這個叫廟子灣的小村就是故事裏的小村,我爺爺也就是故事裏的五知。而我也出生在這個叫廟子灣的小村上。

廟子灣,這個村子在很久以前並不叫廟子灣。

當年忽必烈攻下南宋後,為了更方便的運送兵糧,於是命令水利專家郭守敬挖鑿了一條貫穿六大水係的運河。後來取名為會通河,而廟子灣的地裏位置恰巧就在會通河的最後一個拐彎處,所以當時的人們都稱廟子灣為運河灣。往後到了明代,大約是在“靖難”之役期間,廟子灣這一帶突然發生了件怪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附近幾百個村莊的人竟然全部死光了,據說最後連死人的屍體都找不到。史書上說是發生了瘟疫,也有野史說是鬧饑荒,不管什麼原因,反正當時方圓幾百裏都成了荒地,一個人影也見不到。

“靖難”之役過後,明成祖朱棣為了開墾荒地,從山西、陝西往山東等地進行了強製性移民。傳說,當時負責此事的是“靖難”第一功臣道衍和尚。在大移民之前,道衍和尚孤身一人來到運河灣勘察了一番,回去之後便調兵在運河灣村修了七十二座廟,並親自將運河灣改成了廟子灣。

關於道衍修廟這件事兒隻是一個傳說,正史上並沒有記載,但廟子村有七十二座廟,卻是真真實實的。在廟子村裏流傳著一條俗語:“七十二座廟,廟廟顯神靈。九廟圍一井,井井藏真龍。”

在廟子村的正東、正西、正北、正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上各有九座廟。廟的種類也多種多樣,有北王廟、天王廟、興佛廟、水南廟、九神廟、孔廟、真武廟、武聖廟、觀音廟......另外,每九座廟中間還有一口井,每口井有九米多深。那井沿全部是由青石堆砌起來的,周圍刻滿了虎頭畫,栩栩如生。

廟子灣這個小村也因為這七十二座廟的存在,在附近村莊裏有了些名氣。附近村莊來廟子灣燒香拜佛的人曾經也是絡繹不絕。

不過廟子灣有些地方很邪門,其一就是每十幾年發生一次的冬雷子,這在別的村莊裏幾百年也見不到一次的雷電風暴,在廟子灣這個小村裏卻快成了家常便飯。廟子灣的村民已經對冬雷子這種現象司空見慣了,就好像沙漠裏的居民看慣了沙塵暴一般。

第二個邪門的地方是廟子灣裏雖然有七十二座廟,卻是有廟無僧,也沒有道士、尼姑之類的。整整七十二座廟全部由村裏的村民自發來管理。據村裏的老人講,以前廟子灣裏是有和尚也有道士的,並且數量也不少,加起來有二十多人,還代代收徒,延續了幾百年。後來到了清朝末年,當時村裏所有的道士和和尚不知道什麼緣故,全都彙集到會通河的土閘口上做起了法事,又焚香又燒紙又念經的。這時本來平靜的會通河上忽然刮起了大風,又泛起了波濤,接著冬雷子就好無預兆的從天上打了下來。到了第二天,村裏人到土閘口上一看,個個都嚇呆了,二十幾個和尚和道士全都被冬雷子燒焦了。從那次事情發生後,村裏剩下的幾個道士(或者和尚)的徒弟全都收拾包裹離開了廟子村。之後,再也沒有道士(或者和尚)敢來廟子村了。廟子村的村民傳言,那次做法惹鬧了冬雷子,冬雷子把道士和和尚趕出了廟子村。

我的爺爺來到廟子村後,就安安心心地住下了。這一住就是十幾年。期間,因為當時的環境和我爺爺不太幹淨的身份,我們一家經曆了許多“特殊的事情”,不過那時我爺爺在村子裏很受村民的尊敬,所以我們一家也沒有遭受到太大的風波。直到六三年的一個晚上,我正在床上睡大覺,三輛解放牌汽車開進了院子裏。當時車上走下來了幾個中年軍人,很幹脆地把我爺爺拉到裏屋裏聊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爺爺和奶奶就簡單收拾了一些東西,跟著幾個軍人上了解放汽車。那幾個中年軍人對我老爹解釋說是國家讓我爺爺和奶奶去執行一項任務。可是到後來我爺爺就一直沒有了音訊。在我爺爺走的時候,他將一塊血紅色的玉石遞到了我老爹的手裏,讓我老爹好好保管。過了一年多,我老爹又把那塊血玉石掛在了我的脖子上。我老爹說這塊血玉石可以保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