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宗的修煉方法和道魔兩家區別很大。道魔兩家是從積累(開發)自身能量(法力)入手,然後以自身積累的能量(法力)去感受天地間的能量(法力),從而提升自身對能量(法力)的認知,理解能量(法力)的規則,對規則的理解上去之後,又能利用規則來提升法力(能量)的量和質,形成一種循環。
佛修卻是直接從感應規則入手。
普通人類之所以感應不到這天地間的大道規則,是人類為自身感官所惑,導致雜念眾多,心不得淨。
所以佛家首先修煉的不是法力,而是如何去屏蔽自身器官的雜念。這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又稱為六根。
從六根又引申出六塵、六識來。
這色、聲、香、味、觸、法被稱為六塵。另外通過六根獲得的感受稱為六識。
一個人如果六根被六塵阻塞,六根便成了六塵的奴才,也習慣地成了六塵的應聲蟲,色塵來了,眼根應付,聲塵來了,耳根應付,香塵來了,鼻根應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樣。
如此一來,他的感官就永遠被困於事物的表象,再也找尋不到事物的本質。這事物的本質就是佛性。也就是道家追尋的“大道的規則”,魔修追逐的“力量本源”。
因此佛修每斬去一根,就能清淨一識,就等於獲得一種神通。若能去掉五根,則能得一大神通,其境界就相當於元嬰期大修士。六根去盡,則人間法修行圓滿,相當於化神期。之後再無瓶頸,隻需盡心積累法力就行了,若能在壽元盡前,法力積累圓滿,那就可以快樂的登上彼岸,去陪伴心愛的佛祖了。若不能,也不要緊,地藏王菩薩就在下麵呆著呢,去了也有人罩著。
孫勝己搞不清小和尚的來意,心裏就有些猶豫,不知該怎樣去回答小和尚的問題。
小和尚也不急,笑眯眯的望著孫勝己,嗯,這位未來的師兄。
“悟性小師傅,你問這個幹嘛?你跟裏麵的妖獸有過節還是說有交情啊”。孫勝己看那小悟性的架勢,感覺還是不能跟他比耐心,直接一些可能效果更好。
“阿彌陀佛,小僧奉師傅之命,前來四季穀送信給幻狐一族,誰知小僧愚鈍,找了數天,也沒找到幻狐的駐地,故此冒昧的跟施主打聽一下”。小和尚說罷,一臉期待的望著孫勝己。
“原來是來送信的,那看來是跟幻狐一族有些交情的了。也罷,看在幻青青姐姐的麵子上,我就帶你去一趟吧。反正出來沒多遠,來回也要不了多少時間”。孫勝己想到這裏,就衝小和尚一點頭,道:“小師傅既然是來送信的,那我就帶你去一趟吧。我和那幻狐一族也有些交情,我把你送到那兒,你們自己去說事情,我還有急事,馬上就要離開”。
孫勝己離開了十來分鍾,又帶著小和尚悟性回來了。
來到洞口,沒一會兒,幻青青就帶著小幻狐迎了出來。
孫勝己張開雙臂就想和姐姐來個零距離接觸,誰知姐姐輕輕一揮手,就把他給定在那兒了。
孫勝己隻得睜著那雙純潔、無辜的大眼睛,可憐兮兮的看著姐姐。
姐姐卻嬌笑一聲,香唇有如蜻蜓點水一般,在孫勝己的小臉上輕觸了一下。接著將掛在自己脖子上的小幻狐往孫勝己的懷裏一塞,才解除了對孫勝己的禁製,道:“好弟弟,還真是惦記著姐姐啊,才離開一小會兒就又想著回來了,姐沒白疼你”。
說罷,又指著小和尚道:“弟弟,這位小師傅是誰啊?你不會一出去就皈依佛門了吧!這位是你的小師兄還是小師傅”?
孫勝己還沒來得及開口,小和尚接過去了:“阿彌陀佛,這位女施主說笑了。小僧是五台山法華寺定一禪師門下弟子,這次奉了師父之命,前來給失主傳一口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