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新的世界(大結局)(2 / 3)

彼此的瓜葛少了一些,對於這位相對年輕些就身居高位的家夥,說不定還有壓製的想法呢。

畢竟李承乾自己麾下的心腹也有適合這種位置的啊,他也得慢慢提拔自己的班底不是。

就比如說這一次對高昌的戰鬥,蘇定方和慎獨兩位經李承乾的手,提拔到將軍的家夥就都參與了進去,各自還都承擔了一路先鋒,或者是副總管的角色。

既是看重了他們的勇猛,也未嚐沒有製衡李績的意思在裏麵。

不過效果倒是一如既往的,那位高昌國王鞠文泰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安排,隻不過這次他可不是安穩的死在高昌城裏,而是在慎獨破城之後被抓住了,在押回長安城之後,就被當著眾多部族首領的麵給哢嚓了而已。

之後大唐置安西都護府,蘇定方正是第一任都護,慎獨卻一如既往的回長安城任職了,因為他不想離家太遠。

當然封賞也是少不了的,職位上調整不大,勳官和散官自然還是要升一下的。

再之後大唐還是和吐蕃和親了,找了個宗室女子給了個公主的封號。

隻不過這一次李承乾也聽取了慎獨的意見,並沒有賞賜任何的工匠和技術,隻是弄了很多吃穿用度,免得落了大唐公主的麵子。

還給了她一些個手下讓她方便保衛自己,同時也鞏固地位。

當然少不了帶去很多佛道儒三教的書籍去,都是關於加強自身修養這類的,增強統治力的或者是兵書,那肯定是沒有的。

不過不久之後大唐和新晉的草原霸主薛延陀之間,還是沒能避免大戰了一場。

慎獨自然又挑起了開路先鋒的重任,李績依然是三軍統帥,一戰將薛延陀給滅了。

感受到大唐的強大,北方的各大部族,包括九姓鐵勒這些本來跟隨薛延陀混的,都投了大唐,契丹,回紇等也都老老實實的聽命於大唐。

至此,李承乾的威望算是徹底樹立了起來,也將大唐的領地擴張到了一定的極限,在北方也設置了一個都護府,用來管理草原上的事務。

在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徹底鞏固現有地盤後,李承乾自覺地已經是時候了,該實現李世民一直想要實現的一大理想,征伐高句麗!

大唐國內如今可不缺糧食,因為連年豐產,尤其是水稻的高產,糧食價格一直處於低位,大唐官方每年都要從百姓手中買上許多糧食,放入常平倉,以免糧賤傷農。

如今戰時需要的糧食調撥起來可就方便多了,儲備的多啊。

不過李承乾倒是也沒有太盲目的打算一口氣就把高句麗都給滅了,而是選擇了穩紮穩打,逐步蠶食,先吞下幾座大城建立,穩定的防線再說。

所以真正開赴過去的軍隊,並不像曆史上規模那麼龐大,主要也就是李績及薛萬徹,慎獨等幾員猛將,當然還有兩路配合的大軍。

形式上也更像是輪番上陣,先後攻下了遼東城,白岩城,最後還來了個圍點打援,把安市城也給吃下了,然後就暫時罷戰,轉而穩固在這幾城重的統治了。

而這一線隨後就成了大唐這邊練兵的地方,當然也成了許多新生代將領的試金石。

畢竟大唐開國已經這麼多年了,最早跟隨李唐皇室轉戰天下的那批老卒,都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也不適合再繼續征戰了。

而程咬金他們這些老一輩的將領,如今也更多的是作為威懾力量存在,輕易的不會出戰的。

比如這次的征伐高句麗,程咬金他們就是處於二線,駐防幽州等地,先確保大唐立於不敗之地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