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對爺爺和奶奶來說,沒有什麼比指明孩子成長的方向、教導孩子一些新鮮的事物和給孩子創造一些動人的回憶更好的事情了。隻是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該用的方法以避免我們在他們心中成為嘮叨的人!
爺爺奶奶的專屬標識
我已經對你說過,但我還要重複強調一遍以確保你已經完全記住了:你不是為了“教育”你的孫子或者孫女而存在的,這個任務應該落在他或她的父母身上。就像你們以前所經曆的一樣,這是一項全職、令人疲憊不堪而且無產出的工作,原則上來說,得等待好幾年我們才有可能摘到比較成熟的果實!而你的角色則需要更細微而且能夠使他滿足,因為這個角色在於開啟孩子的好奇心從而避免他成為一個傻小子,教會他所有你會的東西,賦予他一雙觀察世界的眼睛,使他在音樂、繪畫上有所啟蒙,最後賦予他所有你認為能夠提高他思想及靈敏度的東西。
顯而易見,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長。不是每個人都在考試裏獲得過第一名,就像我們常說的那樣——“重在參與”。
孩子們需要有一個標誌,對於這點,你們很清楚。你們會發現沒有人比他們更善於觀察了,所以確定標誌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像這樣總是能夠吸引四周注意力的俏麗的奶奶,想象有一天你要素容上街,你可能會這樣想:“為什麼我今天沒有在嘴唇上塗口紅?”而爺爺,你換上新眼鏡的那一天,你得確信我們會用詫異的眼神看著你,然後我們會把你的眼鏡拿下來帶著好奇心不禮貌地審視,最後對你說:“這眼鏡讓你的腦袋看上去很奇怪,我們還是喜歡原來那副眼鏡。”
香水同樣非常重要。特別對於奶奶們來說,因為爺爺們很少會噴。你們會讓這香水味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裏。假如是個男孩,他以後可能會對某個女孩說她聞起來有奶奶的味道,女孩可能錯誤地認為這隻是句表示禮貌的話,其實這代表了男孩最真摯最強烈的示愛。
在標誌的問題上,我們同樣可以安排在某些早晨,孩子非常驕傲地像優雅的國王一樣同祖父一起做一次一生難忘的漫步,就兩個人,在兩個男人之間,在地上、在海上、在城裏,手牽著手,講述著讓對方開懷大笑的小笑話,一同撒尿比賽誰的射程遠。至於小女孩,愛護孫女的祖父總是會盡力滿足她的一切要求。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無可匹敵的標誌——“祖母”蛋白酥浮島的味道。雖然我舉了蛋白酥浮島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其他的甜點,這甜點可能會在孩子的童年記憶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聽好了,他以後再也不會在別的地方吃到這樣的好東西了,他未來的愛人也沒辦法做出與之相媲美的美食。
貼心奶奶的建議
立即開始準備蛋白酥浮島吧(請翻到第188頁)。假如你想用一些草莓糖來做裝飾,你會獲得成功的!
餐桌上的學問
(這一章是專門為奶奶們準備的,除非爺爺在家裏掌管廚房大權。)
廚房裏的女士們,戰爭的號角吹響了!
這是一個沒有憐憫、沒有同情的戰爭,在戰場上我們看到了“番茄醬拌意大利麵大戰蘿卜土豆燴羊肉”,在兩代人之間,它們就是一對永遠爭鬥的敵人。我就不說被億萬兒童視為世界上最好的美食的麥當勞了。隻有奶奶能告訴小朋友,食物並不僅僅局限於在餐盤上放一塊速凍的比薩餅、一些切好的蘸著蛋黃醬的冷香腸或者鼎鼎大名的番茄醬拌意大利麵。
可能我們在某些地方做得有些偏差以至於廚房文化在我們及我們的女兒之間傳遞得如此失敗,至少廣告商們被“他們吃得很差”的信息所啟發,所以推出了能帶來兒時記憶、可以放在雞湯裏的調味料,還有那種可以在家裏削、切、炸的薯條。
長期以來,在青年公寓裏,當你的孩子在那裏住下後,你提供給他們的日常用品中,微波爐的使用率遠比爐灶要高。在廚房的壁櫃裏,我們根本沒可能找到藏紅花粉或者小豆蔻,冰箱裏塞滿了速凍食品及核桃味冰激淩。有活兒要幹了,就像我們講的一樣,你需要耍些花招去引導孩子的飲食習慣,同時注意不要在他們父母的眼裏變成一個對研究飯菜著魔的人。
飯桌上的注意事項
·坐在桌前吃飯,同時要保證飯桌上有愉悅的聊天氣氛。請不要在飯桌上和他談論學校的事以免引起爭吵。
·在他不能吃完盤裏的飯菜時,避免臉上的苦笑和憂慮的眼神,是否吃完並不重要。
·不要自尋煩惱,我們沒有要求你讓他喜歡燉苦萵苣或者小牛頭。其實我們隻是打算讓他學習評價一道真正的家常菜並拓展他的味覺欣賞能力。用小貝克麵做的gratin(用麵包屑或幹酪絲撒在菜麵上烘烤的烹飪法)配著貝夏梅爾乳沙司(請慢慢品味肉豆蔻!),或是配著火腿,這道菜可以成為一個極好的開始,你還可以將綠豆角碼放在菜的旁邊做裝飾,澆上一些土豆泥,就像雪中的森林一樣。所以,請變得更有創造力且多樣化,讓菜肴能夠時時成為驚喜、開心的源頭。久而久之,他會慢慢形成他的喜好。當有一天他跟你點“他的菜”時,我敢跟你打賭你會驚訝地癱坐在你的椅子上!
貼心奶奶的建議
我個人付出了很多才成功地做到這些,相信我,我這一路走了很長時間。我有一個三十五年來從沒成功做出蛋黃醬的女兒,還有一個典型的嚴格遵守猶太教教規、素食主義的女婿。作為鼓勵,我想跟你們分享我等了十年才品嚐到的勝利的滋味,那就是當馬克斯將他那張在複活節的假期裏想吃到的所有東西的列表遞給我的那一刻。
事實上,雖然我從來沒有強求這個激動人心的結果,但是我確實一直為之努力。盡管如此,我還是要盡量避免他年輕的味覺有一個早熟的喜好,一開始我給他準備的是削了皮的胡蘿卜,後來是在冰激淩或巧克力糖上麵鋪的水果蔬菜沙拉,有時我也會給他準備一個“真正的”麥當勞家庭漢堡,就像真的麥當勞一樣!
寶寶必須有教養
在今天,當我們看見酷似南方猿人的那種惡心的走路方式,我們會說“好修養”,當然這裏是貶義的。事實上“修養”這個詞語的真正意義現在已經很難派上用場了,因為那個男孩們脫帽向女孩行禮、問早安、再見及道謝而女孩們行屈膝禮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是的,那個年代處於石器或者青銅時代,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所以你們要開始著手學習一些似乎已經滅絕的禮儀標準,而且作為祖父母,你們是唯一能夠把它們傳遞下去的人,因為你們在它們消失之前可以或是已經清楚地了解它們。這些禮儀包含一些家庭或社會生活準則,其實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這些對現實生活還是很有意義的,除非下幾代人演化成隻通過電腦交流,每天生活在虛擬世界。但那時我們已經不在了,而且那種世界還不會那麼快來臨!
好修養的第一條,我選了最差的幾點中的最差的一條來開始。當人類的飲食文化慢慢地成為在電視機前的進食行為,飯菜以紙盒包裝的快餐為主,我們自問為什麼還要保持這樣的風度?我所要說的是在飯桌上的風度,或者更通俗地說:“魯迪文,請你坐好,不然的話我要發怒了。”
必須要說孫子孫女們這樣的行為情有可原。對他的父母,我們說過同樣的話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他的父母後來因此上了巴黎政治大學。然而他們在這個問題上一點兒話語權都沒有,我甚至要說他們對餐桌上的禮儀完全不在乎,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電視前托盤食物的皇帝,他們出生的時候比薩餅外賣服務剛剛開始興起,而且那時在桌上吃飯被視為浪費時間的行為,除非是朋友之間的聚餐或者到父母家吃飯。
花費了一整個早晨準備飯菜,用在小花園裏剛剛采摘的小雛菊裝飾桌麵,當一大家子最終圍坐在飯桌前時,將會發生如下的情景:
小孩子半邊屁股坐在凳子上,顯得氣呼呼的,那是因為你要求他把電視關上;
他說“我不餓”,因為他已經吞下了四分之三的奶酪,而且喝了三杯飲料;
他的雙肘緊緊地貼在飯桌上,即使他最崇拜的超人也不能把它們分開;
他不喜歡羊後腿,他不喜歡豆角,他不喜歡吃熱菜,他想吃薯條,他想離開飯桌,他不時地抱怨,他很勉強地吃飯,他甚至有時什麼都不吃。這使你很發愁,他的父母不勝其煩地允許他去看電視了,你則不得不把怨氣強壓在心裏;
你端上甜點,一碗十分精致的梨蛋撻,你的拿手好戲。你讓孩子回到飯桌上來品嚐奶奶做的甜點。他不喜歡梨蛋撻,他想要一份巧克力冰激淩,而你家裏沒有。你實在是受夠了,幾乎要發出貓頭鷹那樣的尖銳的叫聲。
就像你看到的一樣,你的任務就是變得更粗魯些!目的是讓孩子與這個被椅子環繞的飯桌和睦相處,讓他能夠用整個屁股踏實地坐在上麵,教會他用整套餐具吃飯而不是用手抓,當看到喜歡吃的東西時不要狼吞虎咽,坐的時候要挺直腰背,不要把雙肘支在飯桌上,更不要癱坐在椅子裏。每次吃東西的時候要好好兒抓住叉子,直到把食物送進嘴裏。每次起身之前得征求長輩的同意,這個可以是選修項。不要在盤子裏剩下任何食物,而且你也不需要每次都重複“你得想想那些可憐的什麼都沒得吃的小孩子”。這個理由對成年人都沒有用,何況是小孩子呢。
第二個好教養叫作“禮貌”。這個教養好像隨著時間的發展慢慢地被人們丟失了,比如孩子父母那一輩就比你們這一輩要不懂禮貌。他們身上現在隻剩下一些不可免去的詞語,如致謝、問好、請和道別。他們小時候不看也不聽這個寶貴的傳統,而是穿著他們惡心的鞋子在沙發上爬來爬去,為了可以再吃些餅幹而高聲號叫,拔小狗身上的毛,將手指插在鼻孔裏,小聲嘀咕著粗話,在別人對他說話的時候聳肩膀,對著女士說髒話。總之,就是那些所有大人都討厭的壞孩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