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愛孩子,從管錢開始(1 / 1)

中國有句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對於幼小孩子的不合理欲望,父母不要遷就、附和,一定要看清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以及將產生的惡果。

大膽講錢,讓孩子知道錢為何物

孩子天天遇到錢,吃穿住行每天都跟錢打交道。怎樣跟孩子談錢,這是人生最重要的課程,而授課的如果不是父母,也許就是騙子或其他人。

在寫這本書的日子裏,雨奇采訪了加拿大的大學教師安德魯,他講述的故事也許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啟示:

小時候父母告訴我:錢隻是一張紙。你掙錢和花錢的方式將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10歲時父親對我說:“兒子,請記住:當你沒有錢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是,當你有錢時,你也不會成為什麼。”

這句話當時我無法理解,但是,有一天,當有人問我,你會選擇快樂,還是金錢?我突然想起父親說的那句話。父母試圖在告訴我:先讓自己快樂,不要讓任何外界的事情影響到你的生活,當你有能力讓自己快樂的時候,金錢名利、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會打敗你。

後來,父母經常告訴我:“如果你想在家吃,可以免費,但想在外麵吃,想有零花錢,就要找工作掙錢。”

14歲那年,我開始找工作,給周圍的鄰居幫忙,因幫鄰居做事付的錢很少,我必須多攬幾家的活,每天都很辛苦。當時,我不能明白,為什麼其他小朋友可以從父母那裏拿錢隨便買東西,而我卻要自己掙錢,為什麼我這麼不幸?是父母不喜歡我嗎?

工作以後,漸漸地明白人為什麼要工作,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開始懂得父母的用心,特別感謝他們給我上的最有價值的金錢課。

告訴孩子錢能買來什麼,而買不來什麼。孩子就不會接受金錢肆無忌憚的折磨。

以生活為課堂,給孩子正能量金錢觀

金錢不光負責購物交換,它同時能攜帶正負兩種能量,正能量多,金錢就會助人,正能量少,負能量多,金錢就會毀人。雨奇在采訪英國巧克力大使路易的媽媽時,專門和她探討了關於如何給孩子正能量金錢觀,他媽媽獨創了很多方法,不但在路易身上獲得成功,實踐證明這是一套可複製和廣泛應用的財富教育模板,特別推薦給年輕的父母。

學校缺少關於財商教育的課程。如果父母在家裏不給孩子講,等孩子走向社會就會因為不會使用錢而惹來各種麻煩。給孩子正能量金錢觀很容易,每天都有機會給孩子上這一課,課堂就在生活中。

我經常讓路易看我的櫥櫃裏缺少什麼,讓他列一個清單,然後讓他去超市買。同時,我會告訴他這一周生活費的預算是多少。每次去超市,我都會帶上他,讓他去做決定什麼樣的食物我們要買。

先讀食物標簽上麵的成分,然後,我們一起討論這個食品上的某些成分我們是否該食入,比如:棕櫚油和其他化學成分。剛開始,這樣做對於母親來說可能很麻煩,因為這樣花在購物上的時間會很長,但是路易學得很快,很快就能分辨出什麼食物該買,什麼不該買。後來,他不但可以幫我購物,而且還會記賬算賬。

必須讓孩子了解食物的成分,從哪裏來的,合成食品的成分組成。

當決定用現金付賬時,我會叫路易去付錢。其實,讓孩子親自購物,並不需要很長時間,孩子就能學會並掌握各種物品的價錢,我們的預算夠不夠。

還要讓孩子了解平時的一般生活消費。例如:煤氣和水電等。當孩子明白了生活的各種需要都不是免費的,都需要錢時,他對世界的態度和看世界的眼光就變了。

銀行是財富教育的重要課堂,銀行是怎麼工作的?支票、信用卡和利息是怎麼回事,每次去銀行我都會給路易講。

一個孩子從上學到大學,所學的不能僅是書本的知識,一定要孩子在生活中懂得並理解世界是怎樣運行的,方法很簡單,隻要讓孩子明白身邊的事物是怎樣運行的就夠了。購物時跟孩子耐心地講物品的來源和交換,讓孩子尊重錢,尊重勞動,知道錢不是樹上生的,也不是地上長的。錢隻有在你尊重它時,它才會實現其價值。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之所以成為卡奴,隻是因為他們以為花信用卡的錢很輕鬆,但是你總是要為你花的一切多付一些錢。

帶孩子去超市的機會很多,如果年輕的父母像路易的媽媽那樣,把每一個環節都設計成教育課,孩子從生活的大課堂裏很容易學會管理錢,管理好錢自然就管理好了欲望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