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要讓愛成為一種負擔(1 / 2)

曾經有位男士找到我谘詢,從他歉疚的表情中能感覺出他內心的不安與自責。他自稱離異多年,現在也找了一位合適的女子,雖然女友一再催他辦理結婚手續,可他猶豫不決,又不肯說出理由,逼急了就摔門而出,兩人為此差點分手。他說自己很愛現在的女人,可前妻的行為讓他遲遲不敢下定決心。

我問他:“你還眷戀前妻,想複婚?”他搖搖頭,表情異常堅定。

“或者說,現在這個女人還是有點不滿意,讓你難以抉擇?”

他馬上表態:“不是的,我很愛她,一定會給她後半輩子幸福,我願意給她做丈夫。”

我用狐疑地眼光看著他,希望從他那裏找到準確的答案。原來,他前妻雖然離異多年,但還一直保持著從前的做法,每周去他家幫前公婆做家務,經常給老人買一些補品,或帶著孩子陪老人一起玩,一副“我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的雄心壯誌。

前妻也知道,他早就不愛她了,但總會想著法子幹擾他現在的生活,非讓他每周按時接送孩子上下學。他畢竟開始了新的感情生活,因為孩子上學的事整天往她那裏跑,自然惹得現任女友不高興。他跟前妻商量把孩子帶過來自己養,前妻堅決不同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架勢就是抓住你不放。親朋好友多次勸她另覓新歡,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她一概回絕,認定這輩子單身到底,帶著孩子不會再找任何人。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有些愛,執著也是一種傷害。雖然表麵上看她對愛的堅守異常執著,令人感動,可是,結束一段沒有感情的生活,並非壞事。大把的歲月耗費在一對你沒有知覺的人身上,並不能撬動一顆封閉的心,而最終受苦、受累、受傷的卻是自己!

雖說這女子的執著有些另類,這樣的人也不多見,但生活中還是有一些女人在愛的表達方式上我行我素,依著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愛身邊的男人。不知不覺,夫妻之間的距離越走越遠,卻不知道錯在哪裏。

令人遺憾的是這類現象非常普遍,一旦發生婚姻危機,妻子拚命挽救,丈夫根本不買賬,一來二去,雙方吵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表麵上看,都是為一些生活瑣事爭執,其實是在“給愛”和“索愛”的理解問題上產生誤差,而當事人卻渾然不覺。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張是位愛整潔又勤奮的女子,小李回到家不洗腳就上床。小張不樂意,總是逼著他洗腳,如果哪天小李看電視忘了洗腳,小張就不讓他上床,小李幹脆睡在沙發上。小李愛看書,上個廁所都拿本書,小張則嫌他書籍到處亂放。一次,小李正在客廳看書,小張在浴室裏弄得臉盆牙杯叮咚響,突然一本書丟出來,把小李嚇了一跳,兩人為此大吵一架。結婚十年,小張每次都把小李的換洗衣服放在浴室門外,然後把換下來的衣服洗幹淨;家裏的飯菜也色香味俱佳,外人沒一個不誇她的燒菜水平。到了這個時候,小李卻堅決要求離婚,不想再過下去。

小張特委屈:“我把你招呼得這麼好,家裏什麼事情都不讓你操心,連你的內衣內褲、襪子都安排的好好的,我哪裏錯了?”小李一句話就把小張噎了回去:“我需要的不是這些,我隻想要一個讓我安安靜靜輕鬆愉快的家,隻要聽到你是吵鬧聲我就頭大!”

顯然,小張表達愛的方式不是小李需要的那種,當然付出越多效果越差。許多女性朋友在我麵前哭訴,覺得自己委屈不被理解。她們說,我給他做飯洗衣,在家帶孩子,打掃衛生做家務,甚至連他四季換洗的衣服都買回來,但他從來不認可我的付出。顯然,這都是愛的方向出現了問題,就像平行的兩條軌道,永遠都不會交叉,也就談不上感情交彙。

在我大量的案例谘詢中有一個普遍現象, 兩個人在一起沉悶得“沒話可說”或者“說不到一塊”。夫妻二人在婚姻生活中沒能有效地釋放積極情感,也沒能收獲令人愉悅的情感報償。而那些不小心上了“婚外情”這條賊船的人,大多因為情感壓抑,得不到釋放,幾經努力效果甚微,轉而“在外承包”,在別人那裏索取片刻的情感滿足。從道德和法律上講,這是嚴重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譴責。

所以,當我們深愛著一個人時,就要學會“交換”情感,如果你不想“交換”或者不會“交換”,對方在婚姻中得不到情感的正能量交流,他(她)就會外麵找別人“交換”去了,絕大多數的“婚外情”皆源於夫妻情感“交換”失敗。

很多女性在聽過我的講座後大呼“震驚”,她們從來沒有想到,結婚並非萬事大吉,還隻是萬裏長征第一步。也有女性朋友委屈地說,跟老公“交換”情感,但效果不佳。這裏的問題在於你不善於有效“交換”,如果你每天跟他交流的都是些讓他心煩的事情、不感興趣的事或者老調重彈,誰不煩?

情感“交換”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包括夫妻之間如何交流、在哪些方麵進行交流、怎樣達到最佳狀態等等,都需要探索和實踐,特別是有效的溝通訓練。而傳統婚姻沒這麼多的“高科技”含量,大家在一起過日子,對情感的需求不像現代人這樣強烈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