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另一半對婚姻與養育子女的想法
一旦結了婚,兩人會聊些什麼樣的話題呢?新婚時期我想多半都還能維持交往時的氣氛;但實際進入婚姻生活後,夫妻能否針對“對於未來懷抱著何種理想”提出具體的溝通,可就是事關兩人能否朝著同一方向並肩而行的重要事項了。
根據我自己的例子,以及詢問過周遭人士後,我深深感受到,每個人對於結婚生子的觀念,會受到自己的成長環境以及社會風潮的很大影響。
共同走進婚姻生活的男女雙方,如果對於結婚生子的想象差異很大,日後兩人就有產生嚴重爭執的風險。想要當一對“彼此敬重、支持對方實現自我的夫妻”,最好在婚前就先了解另一半對於結婚與育兒的真正想法。
不過,人類畢竟是複雜的生物。男人即使想“努力當個好爸爸”,進入婚姻生活後,還是可能因為工作推不掉、不停加班,以致根本無法帶孩子;還有一種情形是,原本自豪於“我很會做菜!”的男人,卻漸漸隻在家庭聚會等重大場合才下廚,每天的三餐完全交給太太。這種情況也時有耳聞。
為了今後的夫妻關係能夠順利維持下去,至少必須先知道對方的價值觀——但是,該怎麼做呢?
我的建議是,兩人要試著討論某種“正經事”,舉凡政治、世界情勢、經濟、教育等議題,什麼都可以。一旦討論到這種略為偏離日常會話的議題,就能從對方的溝通方式中,漸漸看出對方對於解決問題會抱持何種態度。
若是辯論到快輸的時候就開始吹毛求疵,或是針對枝微末節吐槽、打斷對方講話的人,就可能會在討論重要議題時臨陣脫逃,或是不把對方看成對等的夥伴。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情境中,“能否好好聆聽對方的論點直到最後,又能夠好好傳達出自己的意見”,都是很重要的事。能夠做到這樣,婚後一旦碰到什麼問題,應該都能夠誠懇麵對。
結婚前,男女隻要一講到未來結婚的事,往往隻會講些“到時候希望住在××”、“希望每年可以出國旅遊一次”之類的甜蜜夢想。那些固然也是快樂而重要的時光,但人生總會有遭逢意外、困難的時候。屆時眼前這個對象能夠和你一起解決問題嗎?結婚時,我認為也必須從這種不同的角度,好好觀察另一半。
把夢想轉換成具體的文字或數字
另外,我還建議婚前可以製作“未來電子表格”(參見49頁),以檢視雙方的價值觀是否契合。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討論婚後的“家計”問題。
或許有人會覺得“婚前討論這個會不會太過現實?”,但婚姻原本就是要處理現實生活的問題。請把婚後預計會有的收入、生活費、旅遊費等項目,一直到是否要生孩子、孩子幾歲時會花多少教育費,以及老年時要如何生活等項目,全都輸入到電子表格中仿真看看。除此之外,也把“希望兩年可以出國玩一次”、“何時要買車?是否需要買車?”、“今後想要考取的證照”、“房子要租還是要買?”等等夢想以及所需要的花費,全都打進去。
當然,夫妻兩人現在還年輕,不可能百分之百預測到未來的樣子。這沒有關係,項目與數字都可以輸入個大概就好。
像這樣把原本的夢像化為實際的數字“具體化”之後,就能漸漸形塑出彼此對於未來的規劃及價值觀。
就算是在婚後,我也建議夫妻可以每隔幾年就做這樣的設計。重點是要像在管理家計一樣,兩個人一起做這件事,而不是隻由夫妻之中的一人負責處理。
看看電子表格裏的數字就會明白,光靠夫妻的其中一人工作,與兩人都工作比起來,兩者有著何等明確的差異了。太太隻要每年有67萬日元的收入,30年的收入就是2000萬日元。光靠先生的收入如果覺得不是很夠,那就兩人一起持續工作,應該就能實際感受到“日子還算過得下去”。夫妻共享這張電子表格,就能建立起“生子後,太太也要繼續工作”的共識了。
多看看“兼顧工作與家庭”前輩的實際生活
結婚後,最好能找周遭的夫妻當範本。比自己早三到十年左右結婚的“前輩”,是最理想的。若為上班族,看看身邊有沒有正在請育嬰假的女同事?假如有,看看能不能到她府上拜訪一下。
在前公司服務時,我也曾經到一個為了帶孩子而縮短工作時數的女前輩家拜訪過。她平常在公司時,總是一副忙碌的樣子,還會嚷嚷著:“啊,已經這麼晚了!我該去托兒所接孩子了!”我原本以為“工作與帶孩子要兼顧,真是不容易。周末她想必也很累吧”,然而,實際拜訪她府上後,我卻發現,她那種認真的表情與披頭散發的忙亂樣,全都消失無蹤。我隻看到她開開心心地陪孩子,散發出幸福光彩的樣子。
“雖然我在公司老是說兩者要兼顧實在很累,但那隻是我用來縮短工作時數的‘姿態’而已。假如不表現出那樣的態度,周遭的人會覺得‘她根本不忙,竟然還大剌剌使用這樣的製度’,變成無法理解我對工作有多認真。這話我在公司講不出口,但帶孩子真的再開心不過!”
我還記得,聽了前輩這麼說,我那時的感受是,“什麼嘛,原來帶孩子這麼快樂,快樂到足以彌補同時兼顧工作的辛勞呀!既然這樣,總有一天我也要像她一樣!”
工作場合中,我們隻能看到同事生活中的一麵。像這種工作麵與家庭麵我們都了解其狀況的前輩,將能夠成為未來我們想要持續工作下去時很好的心靈支柱。
現在,每個周末,都會有公司的後輩或朋友來我家玩。一次,來了一位事業心很強的女性後輩。周遭的人都認為“她應該是不生孩子、全心投入工作的那種女性”。
來訪時,她和我先生與孩子聊了很多,也問了我家事之類的問題。離去前她告訴我:“今天真的非常感謝你們。原來日子也可以這樣過!我現在的男朋友很喜歡小孩,這下我可以積極和他一起規劃生活了。”
看來她似乎把我當成查訪的樣本。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幸運地挑到我家當樣本,後來她結婚了,也在生子、休完育兒假後回到職場,繼續生龍活虎地工作。
在日本,一談到結婚與育兒的話題,多半給人一種“好辛苦”、“問題好多”的感覺。就算是滿足於這種生活方式的幸福家庭,也大都不願意直接把喜悅分享給周遭的人。年輕人若隻是一味地接觸“結婚很辛苦”、“帶孩子很辛苦”之類的負麵信息,對於結婚或生子、帶孩子的不安,不就會變得更強?甚至產生“前輩這麼優秀,尚且這麼辛苦,我應該是絕對沒辦法吧”的想法。
自從察覺到此事後,我都會有意識地全力散發出幸福的光芒,向四周傳遞“結婚、工作與帶孩子三者並行,快樂加倍!”、“雖然辛苦,但是幸福感遠遠超過辛苦!”等訊息。
我希望各位讀者也能把結婚與帶孩子的“幸福感”傳達給即將走上這條路的後輩知道,就算講得誇張一點也無妨。
夫妻溝通不良的兩個原因
你們夫妻之間有沒有過如下的對話呢?
太太向先生提起:
“今天課長又丟給我一個難題,真討厭。他真的都不聽別人的意見啊。而且客戶又投訴了,真是糟透的一天……”
聽到這話後,先生說:
“你之前不也講過同樣的事嗎?課長是你的上司,你要多花點心思才能讓他把你的意見聽進去呀。比如說……”
先生會像這樣給太太意見,不開心的太太就回他:
“這種事,不用你講我也知道!”
如此相互傷害之後,雙雙產生不好的感覺,夫妻之間對話就漸漸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