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活用時間,溝通無時差(3 / 3)

同樣地,我也會把家人介紹給公司同事認識,一有機會,也會見見同事的另一半、孩子、父母,或是正在交往的對象。我不是出於好奇心才這麼做,而是因為身為他們雇主的我,認為那也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工作與生活不可切割,家庭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工作。假如能夠熟知同事的狀況,包括家中情形在內,就會更容易為對方著想,而樂於協助對方或幫忙分擔工作了。

假如你很擔心“我的另一半一直加班加個沒完”,請務必運用假日的這類活動,試著與另一半的主管、部屬或同事建立關係。

隻要工作環境中有人知道你的狀況,在你忙碌之時,他們就會多體諒一點。最後,組織應該可以成為一個溝通順暢、工作有效率的地方。

就算隻有三分鍾,用心安排,兩人世界也可以很窩心

雙薪夫妻是很忙碌的。工作和家事已經夠忙了,假如再加上帶孩子,必然會變成“要好好做完每天的事就已經很拚了”的情形。因此,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們雖然知道夫妻間的溝通很重要,但是都已經這麼忙了,哪有時間再交談呢?”我也承認,事情確實就像他們所描述的。

現在,我正在學習“教導”,自己也找了一位“導師”。這位導師送了我一本書,書名是《三分鍾教導》(伊藤守著),裏頭寫道:“教導隻要三分鍾就足夠。” 所以我察覺到,隻要花點心思,就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電子郵件、電話與社交網絡係統等工具固然都要盡量活用,但是家人之間溝通時,這些工具的效率都不是最好。隻要用心安排,家人之間應該還是有時間能夠好好交談一番,麵對麵感受一下對方目前的狀況。雖然有些難為情,以下還是試著整理一下我們家所采用的方法。

喝晚茶

以我們夫妻為例,晚上哄孩子入睡後,兩人會“喝晚茶”。我幾乎喝不了酒,因此就泡個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之類的東西,在這段時間好好喘口氣。喝茶時間大概40分鍾左右,兩人談的除了孩子的話題外,也會彼此閑聊當天在工作上碰到的事、現在正在學習的事、正在麵對的問題等等,或是從對方那裏聽聽自己可以當作參考的信息。

目送家人出門的動作要確實做到

每個家庭一大早都好像身處在戰場,對吧!準備早餐、幫孩子打點、自己準備好出門後,就衝出家門了,根本沒空去看先出門的另一半的樣子,隻出聲講了一句“路上小心”而已……

過去的我也是這個樣子。

不過,從某個時間起,我就有意識地改掉這樣的方式。先生與孩子出門時,差不多都是我化妝正在收尾的時候,但我還是會暫且放下化妝工作,來到玄關好好看著先生和孩子的臉,說:“你們要走啦?路上小心啊,今天也要努力哦!”我也會在玄關和兒子擊掌,看著他們的眼睛說“路上小心”。雖然隻是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但是像這樣“確實做好送家人出門的動作”,就已經是一種溝通了。

其實我是個怕生的人,很不擅長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有一次,有個部屬對我說:“你給人一種好像沒有認真聽別人說話的感覺。”思考之後我才察覺,“是因為我沒有好好看著對方的眼睛”。在那之後,我都會記得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

這麼一來,別人對我的印象應該就完全不同了吧!

洗晨澡

我有一招要推薦給因為孩子還小而無暇交談的夫妻:早上全家人一起洗澡,也就是“洗晨澡”。

在我們家,包括周末在內,每天一起床都會全家一起洗晨澡。由於浴室裏沒有報紙、計算機,也沒有手機,大家溝通時可以不受這些東西的幹擾。要晚上一起洗澡當然也行,但夫妻兩人多半有其中一人會工作得比較晚。而且洗晨澡後人很清爽,早餐吃起來也特別美味。這個方法特別推薦給因為生活時間不同而經常碰不到麵的夫妻。

平日共進午餐

還有一種溝通方法,我也要推薦給雙薪夫妻,那就是平日共進午餐。雖然這得要工作地點相距不遠才容易做到,但也可以利用其中一人有事外出的機會,來個兩人小約會。借此看看不同於平常在家、工作中另一半的樣子後,有助於雙方聊一些新鮮話題。或許有不少男性會覺得“被同事看到和太太在一起很難為情”,但其實可以找個離公司有一段距離的餐廳,或是直接約在要去的餐廳。像這樣有意識地從不同角度觀察對方,往往會有新發現。

有了“家事計分表”,分擔家事變成了另類的家庭情趣

我經常聽到女性有這樣的煩惱:結婚時明明講好“家事要共同分擔”,但不知不覺間,兩人間的約定變得模棱兩可,我一個人做的家事變得愈來愈多……

就算男性有心要分擔家事,導致女性累積不滿的原因似乎在於 “家事分擔不完”。在分擔家事時,你們家是不是隻列出做飯、洗衣、打掃等大分類(即比較明顯的家事)而已?

我建議,要先把家裏的“所有”家事全都列得清清楚楚。把平常在做的家事好好列成清單後,就會發現還有許多“不明顯的家事”存在,熨衣服、倒垃圾、洗廁所、折洗好的衣服、收拾報紙、澆花、擦紗門、擦鞋等等都是。像這些表麵上不容易看出來的家事,多半都是誰注意到誰就做(往往是太太),結果演變成夫妻其中一人覺得自己負擔愈來愈重,另一人卻完全沒有察覺。為去除這樣的不公平,首先要把“所有家事”都列出來。

把所有家事都列出來後,就開始分配工作。

這時最重要的除了以“花時間和不花時間”區分之外,也要從“擅長和不擅長”的角度分配家事。就算為了公平而以是否花時間為基準來分配家事,但一般人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家事會有較大的心理負擔,其結果很可能就是隨便做做。

對此,我想推薦的方法是“家事計分表”(參見102頁)。

分別為寫出來的家事項目製訂分數,每做一次就獲得設定的分數,再以每周或每月為單位計算,以兩人得到的分數能夠相同為分配原則。可以先確認目前的家事分擔狀況,再設計想要達成的分擔目標。粗略的原則如下所示:

·“花時間的家事”設定較高的分數。

·就算是“不花時間的家事”,假如“夫妻兩人都不擅長”,就設定高分。

·將“明顯的家事”細化……做飯就分為“早餐”、“晚餐”,打掃就分為“掃客廳”、“掃臥室”、“掃玄關”等等,分別設定分數。

我們公司會針對夫妻與個人舉辦“工作與生活平衡學院”的講座。由於經常碰到有人詢問“家事該如何分擔”,才設計了這份計分表。因為大受好評,現在隻要舉辦夫妻講座,都一定會介紹它。

某對參加過講座的夫妻,先生原本很有自信“我算是會做家事的那種先生”,等到實際計分後才發現,太太和自己的家事分擔比例是八比一,嚇了一跳。還有一對夫妻笑著告訴我們,在學會這套計分製後,他們開始搶著要做兩人都不擅長的“清除排水口垃圾”,因為那一項的得分很高。

做飯與打掃等“內容較多的家事”,隻要經過細分,負擔也會變小,變成比較容易著手。我把“做早餐”切割給先生做之後,原本不擅長料理的他烹飪技巧明顯進步了。本來他得花兩小時才能煮好飯、做好味增湯,現在隻要半小時就完成,還三兩下就做了魚和另外一道菜。

計分表的好處在於,它把原本讓人覺得像“義務”的家事,轉換為開心地玩遊戲的感覺。

對方做得好就稱讚一下,對方偷點小懶或是做得沒有那麼好,也不要責備。不過,為了不流於敷衍,也可以考慮根據計分表,采取“把沒做到部分的點數加總起來,在年底改以現金償付”、“根據雙方點數的多寡互贈聖誕節禮物”之類的方式,設想適於兩人的“特別玩法”,以快樂的心情持續實施下去。

先生被任命調職,我該辭職嗎?

我們的婚姻生活進入第二年時,和我不同公司的先生卻接到了調職命令,而且是遠到得坐飛機的地方。我自己在公司才剛接手責任很重的工作,雖然也考慮是不是要讓先生一個人過去工作,但一調職就不知道要待幾年了。到底我們是該分隔兩地,都繼續工作下去,還是我該辭去工作跟著去?真的很煩惱。

——M女士(35歲,金融業)

小室:很多女性的離職原因都是因為“先生調職”。她們都像M女士這樣,被迫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二選一。

駒崎:嗯,想想真是很可惜。不過,這種“公司一道命令,就被調到國內某地工作”的形態,未來應該會愈來愈少了吧?

小室:是啊。一直以來,企業已經因為調職而失去許多優秀員工了。因此,最近有些企業改為在當地找人,或是設計一些製度,像是先把員工的配偶一並異動到員工要去的分公司,或采用“先離職,再重新雇用”的方式。

駒崎:過去的價值觀都是“隨著調職,生活形態也必須跟著改變”,但現在該是好好檢討這種價值觀的時候了。

小室:我認識的一對夫妻,因為先生調職,太太辭了工作跟去。但兩年後,先生又調回原本的服務地點,太太似乎十分懊悔自己當時離了職。M女士也一樣,應該先舍棄“太太必須跟著先生到調職地去”的想法。

我自己也是,婚後一個月先生就出國留學,我們過的是一年隻碰麵三次的“遠距離婚姻”。不過,為下次的碰麵訂計劃,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再者,現在有網絡、手機、Skype這些東西,要聯絡並非難事。以長遠觀點來看,夫妻要一起度過幾十年的時間,就算因為調職而分隔兩地,可能隻是很短暫一段時間而已。假如為此就舍棄自己的職涯,我會覺得相當可惜。

M女士的選擇應該不是隻有“要不要辭”而已,也可以從多個角度想想看,像是問問公司能否把自己調到同樣的地方工作,或是在先生要調職的城市,找找看有沒有自己更感興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