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ONE THREE CHINA!”(1)(2 / 3)

機場這一趟行程可以算得上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饑腸轆轆的我們在向導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家私人餐館,餐館的老板是向導的朋友,我們邊吃飯邊和他聊了起來。餐館老板說,他的家人都在倫敦,他是從英國回來的,在摩加迪沙開了這樣一家餐館。這讓我們聯想到了酒店裏的那個“黑老大”,那個家夥也聲稱是從英國回到索馬裏的。不知怎麼回事,自從昨天見麵之後我們心裏對於那個人始終有著揮之不去的陰影。後話少敘,還是回到正題。這個餐館給我們的感覺還是挺不錯的,整個裝修的感覺,包括整體環境和安保級別在索馬裏來說,應該是“first club”,這是他們喜歡用的形容詞,也就是“頭等”或者“一流”的意思。當然食物的水準比起我們在酒店吃的那些,也絕對堪稱是珍饈美味!雖然我覺得他們的安保未必有我們自己聘請的安保好,但是就吃個飯來說,還是夠用了。

向導為我們準備了當地的貨幣,厚厚的一遝,是準備結賬用的。我們都以為要給很多美元才行,因為根據這幾天的觀察和經驗,摩加迪沙的店鋪通常更歡迎美元結算。這一方麵是因為兵荒馬亂,國際貨幣相對本國貨幣自然是要穩定得多;另一方麵的原因是索馬裏常年處於無政府狀態,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央行負責發鈔,市麵上流通的索馬裏先令鈔票都是使用時間超過20年的舊鈔,而且在陷入戰亂之前索馬裏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通貨膨脹極其嚴重,隨便上街買點兒東西就得準備一大捆先令(有點兒類似中國民國末期的金圓券)。這是我們第一次用先令來埋單,向導拿的這一遝鈔票都是千元麵值的,二十多張才相當於1美元,隻夠買一小瓶礦泉水。花這種幣值極低的貨幣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體驗一把揮金如土的感覺,吃完飯給服務生的小費隨手就是二三十張“千元大鈔”,太酷了!

當我們酒足飯飽要離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驚喜。餐館裏來了一群白種人,其中有幾個還操著中文跟我們打招呼。我們就也跟他們打招呼,然後聊了起來。他們實際上是兩撥人,其中一撥平時在摩加迪沙工作,另外一撥會講中文的在肯尼亞的內羅畢工作,他們來到摩加迪沙這個地方是為了拍攝摩加迪沙二十年來第一家銀行的開業典禮。

這時梁紅想起來,今天我們在街上抓拍到的一張照片上就有“BANK”字樣,真沒想到竟然是第一家,這真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聽這幾個老外說,銀行是5月12號剛剛開業的,主要的業務是儲蓄和彙款,可以把錢從索馬裏彙到國外,也可以接收從國外彙往索馬裏的資金。不過這麼多年了,索馬裏的老百姓普遍都已習慣了把錢隨身攜帶或者藏在家裏,對於銀行這一“新生事物”還是抱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所以銀行開業之初主要還是麵向索馬裏的上流社會。

我們跟這兩個白種人聊得很開心,因為他們會說一點兒中文,溝通起來自然是方便得多,加上我們用的相機又是同樣的型號,共同語言越來越多。我們還交流了各自的拍攝利器,我給他們展示了車頂吸盤,他們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叫sun light的濾光鏡。臨別時我們說希望下次有機會和他們在另一個地方見麵。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全世界各地跑,所以真沒準兒哪一天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我們就又碰麵了。他們的下一站是烏幹達,我們的下一站是烏克蘭,真巧,都帶個“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