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錢,馬雲從來都不把它看得太重,從早年做海博翻譯社的時候他就體會到:一個人真正想做大事,就要把錢看得很輕。但是,馬雲也好,他的夥伴也好,大家一起幹活就圖一個“爽”字。錢給得少些不要緊,但總得說到做到,給大家畫了一張巨大的“餅”,卻讓人家永遠都吃不到,這是讓人心裏很不爽的。在很多場合,馬雲都提到了當時的“委屈”(其實更多是為夥伴們感到不平):“我們那時候就拿幾千元一個月的工資,其他什麼也沒有。”
另外,除了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兩個大項目之外,在馬雲的帶領下,他們的團隊又先後做了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係列網站。平心而論,即使以今天的水準來衡量,馬雲團隊幹的這些活兒都很漂亮、很出色。尤其是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作為中國政府首次組織的互聯網上的大型電子商務實踐,其第一年就實現了淨利潤287萬元。但是,這些功勞與成就,絕不會被記在馬雲團隊的名下,因為他們都是無名小卒。在中國黃頁的風雲時代,盡管最終跟杭州電信弄得不歡而散,但是在1996年之後的杭州城裏,從普通百姓到政府高管,很少有人不曉得馬雲和中國黃頁,馬雲團隊也是當仁不讓的互聯網開創者。如今,在偌大的北京城裏,誰認識馬雲?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又有多少人會把馬雲放在眼裏?即便在各個辦事部門裏,又有多少人把這群杭州來的十幾個人當一回事呢?
所有的委屈、痛苦與無奈,全在這一刻如暴雨般傾瀉,忍辱負重的馬雲,已經壓抑得太久太久了……
誠然,馬雲給大家指的這後兩條路都是“明路”,選擇後兩條道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絕對算是明智的。實際上,這些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選擇一家知名的企業,安心做個白領,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
馬雲把那些委屈、痛苦與無奈說出來之後,大家一時仍舊解不開心結:從終點又到起點,不斷創業,不斷漂泊,這是為什麼?業務上,業績上,從任何角度看,我們都幹得不錯,沒有任何理由一定要重新開始、從零開始啊?
大家舍不得讓馬雲走,在北京雖然很苦很累,但有了馬雲這個主心骨,大家就會覺得有希望,再苦再累也值。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吃飯,這種日子多麼值得留戀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已經習慣了跟馬雲一起幹活的感覺,習慣了按他的吩咐去做,盡管有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或者為什麼不能那麼做。如果是團隊中的其他某個成員要走,大家當然也會不舍得,但那更多的是出於大家平日在一起相處的感情因素,舍不得也不至於影響他們自己未來的生活、工作。而現在要走的人可是馬雲,他們的頭兒,意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也許,大家完全沒有想好他們離開馬雲之後在北京還圖個什麼,也不知道前方的路該怎麼走。
馬雲當然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清楚他們的想法,所以,他也給大家留了一條“棄明投暗”之路:“當然,你們要是願意跟我回家二次創業,也可以,但會很苦,非常辛苦。第一,你們每月將隻有500元的工資;第二,未來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裏,而你們自己要租房子住,而且不能離我家太遠,必須在離我家步行5分鍾以內的範圍內,不能打的上班;第三,至於將來具體要做什麼,我自己還不知道,我隻知道我要做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網站。到底是跟我一起回去還是留在北京,你們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了再作決定,我給你們3天的時間考慮。”
隨後,是死一般的沉寂。所有的人都明白,他們此刻的抉擇也許會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軌跡,要麼是陽光燦爛,要麼是墜入萬丈深淵……
盡管馬雲給了3天的考慮時間,可5分鍾後所有的人都作出了一致決定:一起回杭州,重新開始!
這是一個合作多年、相知多年的團隊,這是一幫情同兄弟姐妹的戰鬥集體。反對也好,不理解也罷,真正到了作抉擇的時候,這些平日裏同甘共苦的夥伴們沒有任何猶豫,在理智與情感之間,他們還是選擇了後者。人心,都是肉長的。
在那一刻,馬雲的內心發出一聲無比強烈的呐喊:謝謝你們,我的夥伴,我的朋友!
在那一刻,他感到了一股暖流在身上湧動,那幸福與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5.“大不了從頭再來”
1998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寒風刺骨,天空中飄著鵝毛大雪,北京一個普通的小飯館。
馬雲和他的團隊聚集在這裏,舉行一場告別宴會。大家凍得直打哆嗦,這群江南才子、西湖麗人,來了一年多了,還是不能適應北方的寒冷氣候。
幾杯酒下肚以後,熱流頓時激蕩著這群人。在那場宴會上,大家喝的是地道的北京二鍋頭。一開始,大家用的是小酒杯。不過,喝了幾杯之後,大家覺得不過癮,就讓老板換成了大碗。這群土生土長於江南水鄉、西子湖畔的青年知識分子,此刻更像是即將下山的一百單八將,也大有“三碗不過岡”的豪情。就這樣,大家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聲叫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