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父:能,能做到。
谘詢師: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心理醫生。心理谘詢師隻是配合家庭工作。如果你們能做到,堅持做到,你們的關係不僅會得到改善,孩子的情緒也會調整。接下來呢,孩子各個方麵都會漸漸康複。G悟性很高。
G母:他對弗洛伊德研究很深。
谘詢師:嗯,這很好啊。
谘詢師:弗洛伊德研究人的潛在動機。我也給G寫了一個大大的字,就是癔症的癔。許多沒有器質性心理疾病的人多會起癔症反應。有時患上心理疾病就是他們對現實不滿的一種反抗表現。他們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但潛在的動機卻是希望一切變得更好一些。用生病來逃避讓其痛苦的局麵,其實是在提示,你們得為他做些什麼,現實得為他妥協。不然他就會生病,這不是他的主觀意識,是潛意識的。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裏,是由明顯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導致的精神障礙。臨床症狀的共同特點是沒有器質性損害,心理暗示導致功能失調,因此治療方法也來源於心理暗示。如來訪者自己覺得無法走路,而實際上經過醫院檢查並未有相關的生理性問題。後經心理醫生暗示治療會產生好轉,繼而健步如飛。 G父:明白了。那麼平時我們怎麼和他談話呢?能和他談人生、希望和未來嗎?
谘詢師:如果你們能不把自己的要求加入對話中,不要讓他感覺到他和你們話語中的差距的話,對話是沒有太多限製的。說他能做到的,鼓勵他去嚐試,但更多的是需要傾聽他的想法,讓他多說,而不是讓你們的話充斥他的耳膜。
G母:我們會多聽他的意見。
谘詢師:對,多詢問他的意見。願意跟我一起去做嗎?其實你隻要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注重孩子的感受,對他表示尊重。因為從小他的自尊就被你們壓抑了。現在屬於壓抑後潛意識的爆發。今天他表現出來的不就是反常行為嗎?就是他潛意識這個籮筐裝不下了,爆發出來了。每個人都是這樣。比如,你也有對夫妻關係感到不滿的地方,但你沒有選擇離婚,說明你裝得下。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世界,你得接受世界,接受所有的挑戰。但能不能把G的這個潛意識籮筐變大,我覺得第一步不應該是這樣,而是應該讓他先宣泄和表達出來,擠掉潛意識中貯存太久的壓力。第二步再通過認知調整的手段將他的內心籮筐放大,讓他學會“容”。這可能是我針對你孩子心理治療的大概過程。在對父母表述這些時,谘詢師一方麵簡要介紹了谘詢方案,另一方麵讓他們認識到孩子有一個內在的實體,有一個內在的精神生命,而這個生命需要得到尊重。父母越尊重孩子的需求,就越要擴充孩子的自我,這樣他就會對生活中的很多挫折更有承受力和耐受力。G母:現在這個狀況,您覺得我孩子的問題到底來自於哪些方麵?
谘詢師:那我們來看一下可能的來源吧:遺傳、家庭關係、父母教養方式、社會關係、環境變遷、經曆創傷或突發性事故,這些是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其中一個或多個。
G母:您說的這些都有!隻是我不太明白遺傳是指什麼?
谘詢師:就是在你與G父親的兩個家族直係血親中有無類似的抑鬱或其他心理障礙者?
G母:遺傳好像沒有,但其他問題應該都存在。其實人類的遺傳除了基因,還有我們的關係處理模式的遺傳,其實就是模仿。很多模仿是無意識的,特別有趣的是,我們還總會模仿我們反感的東西。比如“內攝機製”,就是把父母美或醜的形象內化到自己心中,在內心形成父母的表象,形成自己很多時候的行動指南,自己也會以幼年時父母令自己反感的行為來應對外界。父母婚姻關係中的相處模式很容易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關係就是這個原因。G父:所以,我們很希望您能幫忙解決這些問題,今天很早就過來了,我們對他說,心理醫生肯定能幫助你,他非常相信這一點,我們說這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