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恐懼與自我(2)(3 / 3)

G:嗯。

谘詢師:還有一點,今天做這個環節的時候,我幫你找到核心認知,你的核心認知是非常需要放下的,出乎我的意料,你的思想其實那麼獨立。但你自己卻沒意識到獨立的存在,所以你就一直在尋求獨立的答案。與我的交談也是一種尋找的方式。這種探索是很多哲人窮極一生所做的事。比如蘇格拉底說的“我是誰?我來自於哪裏?我去何方?”這樣的思考。你發現你的了不起了麼?你帶著這樣的迷惑和困惑,走入你的人生。但是,當你把這種思考注入你的生命,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你必須要學習,因為答案在學習中,在經曆中,在感受中,這樣才會慢慢地越思考越清楚。你現在的困惑或迷惘,隻是對現在的路還不夠清晰,或者脈絡還不夠多。所以,你要通過學習,學習如何交流。你覺得你會像耶穌那樣,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麼?

G:我想他直到最後才會明白他的人生之路在哪裏。

谘詢師:很有意思,我很欣賞你的答案。人在最後一刻才會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G:困惑也是一種道路。

谘詢師:沒錯。困惑也是一條路!一條通往不再困惑的路。 我們一起正在尋找著走出困惑的出路。講到這裏,谘詢師看到G漸漸生出信心,“希望”的曙光正慢慢浮現,在單純“超我”的語境下,往往可以讓G感受更為良好。G:謝謝老師。我以前一直很想從困惑中衝出去。我從沒想過,我還會有其他的選擇。

谘詢師:所以你從來沒有進入到困惑之中,你隻是在困惑的邊緣徘徊而已。因為你從來都還有其他的路可以選,因為你沒有踏入深淵。

G:那誰踏入深淵了?

谘詢師:你想一想,誰踏入深淵了?萬劫不複的是誰呢?《聖經》中萬劫不複的是哪些人呢?

G:嗯,瑪拿西(以色列王,一生作惡無數——作者注),犯罪的人。

谘詢師:你可和他不一樣吧。所以,你不在深淵,隻是迷惘而已。前麵你踱步的時候,我感覺有很多條路把你圍繞著,你一直在路口,一條,兩條,直到找著自己的路。因為你隻有找到自己,才知道該走哪條路。找到一條符合自己的路。對不對?

G:是的。

谘詢師:總結下今天谘詢的感覺。

G:看清了一些事情。您谘詢的模式很特別,能啟發我的智慧和思考。所以,我回去以後還要做些思考。當然,最重要的是學習,我會按要求繼續學習。

谘詢師:你有寫日記嗎?下次可以帶給我看嗎?

G:我擔心我寫的東西別人會笑話,想脫離這種感覺。我今天感覺“這關”過了,還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您說的,也不要太注重最終的結果。這個過程就已經是個結果了。關於得道,我覺得能找回自我就是得道。

谘詢師:很好。我很欣賞你的感悟。幾乎所有人自小就生活在一個“超我”規則和道德的語境中,“希望” “勇敢” “正義” “奉獻”等辭藻伴隨了人的一生,谘詢師看到正是這些詞仿佛G的母親投射在他身上的“火”一般讓他“受之有愧”且無力承擔,讓G在“火”的映照下暴露出自我的弱小和本我的“邪惡”。於是生病和死亡成了兩條可行的出路。谘詢師看到了這些,如果要把來訪者從病態依賴和死亡寄托中引導出來,那隻能耐心地讓其重新認識那些貌似熟悉的名詞,重新建構它們的意義。這樣才能激發來訪者的心靈感應,以自我的力量來再次審視和評估這些意義,逐漸增加自我的力量,擺脫迷惘,呈現獨立,直至健康。

“心理谘詢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在黑夜裏迷路的人們指引方向。如果可以,我願意做夜空中那顆閃亮的星星,和他一起同行,一起等待太陽升起的時候。”這句煽情的話一定不是職業心理助人者的心聲,因為這個職業會讓人在壓抑和崇高的兩個極端中起伏,平靜和煽情都隻是穿給別人看的外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