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是。
谘詢師:還有呢?繼續,別停。
G:無助的。
谘詢師:還有呢?
G:孤單的。
谘詢師:還有呢?
G:心懷恐懼的。
谘詢師:還有呢?
G:不安的。
谘詢師:繼續。
G:想要解脫的。
谘詢師:很好,非常好,繼續。
G:害怕的,容易衝動。
谘詢師:很好。還有呢?
G:想停下來。這種行為治療模式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的使用常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除了讓來訪者身體裏的情緒得到宣泄以外,也把潛意識中的不良感受一並表達出來。其實谘詢師現在使用的是一種動態催眠技術。谘詢師:很好,覺得想停下來。但是……不能停,停下來就抑鬱了。還沒有找到自己,不能停。
G:覺得停下來就會自殺的。
谘詢師:很好,繼續。你什麼時候說你找到了自己,就可以停止。明白了麼?你找到自己就能停。好不好?
G:嗯!
谘詢師:接下來繼續,還有什麼你自己沒有說到位的?
G:我沒找到過去。我走了一生了,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裏,經曆的痛苦,把一路的記憶給模糊了。我不知道我的一生。一生非常短暫,活著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一直沒做出來點什麼。我“一生”活在糾結當中,就這一個課題,沒有解決,從小到大,就這一個課題!我要了解我的本性,要給出一個符合自己內心的答案。我要是解決了這個課題,那就可以自己的路自己走了。
谘詢師:好,現在就解決這個難題好不好?現在你在走的過程中就尋找這個答案,如果不能確定,就先多做假設。多些假設就會多些可能性,當然也就會更接近正確的答案,這樣好不好?
G:嗯。
谘詢師:來,先說第一個。
G:別人說了自己的意見之後,我完全服從他的意見。完全接受,奴隸式的。第二種是,我表麵聽別人的意見,但心裏不接受,然後靠別的方式發泄,稀裏糊塗過了一生。第三種是我反抗對方,不聽別人的意見,同時又很害怕。最後一種,是完全不聽,自己走自己的路,讓自己發揮出來。
G:更多的是第三種,雖然我不聽別人的意見往前走,但還是害怕。想往回走。按自己的方式走的時候,實際上是有一點恐懼。我會往後看,怕失敗,徹底的失敗。
谘詢師:太好了,你精辟地解剖了自己的人性,害怕失敗。失敗會給你帶來什麼?繼續走。
G:因為本身在惶恐,同時又努力去做,覺得這份責任更重一些。如果失敗了,就覺得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我的的確確走著自己的路,然而同時又希望有個靠山的感覺。但是最終發現任何靠山,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聖經》裏,我記得有一句話:“你隻要心中懷著情欲看婦女的話,你的心已經泯滅了。”我當時看到這句話,覺得說得太可怕了,但是心裏又想去了解它。了解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結果我又屈服了。潛意識裏想去認識正確的想法,想改變。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
谘詢師:是啊,我能理解你的迷惘,其實我在聽你這段話時,也感覺到困惑,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是嗎?你現在可以停止走動,坐下來。基督教裏的這句話,其原意是關於情欲,認為即使意淫也是錯誤的,因此,每個人都會犯錯,眾生是平等的。G在動態催眠中突然把話題不自覺地引向這裏,這又讓谘詢師想到前次谘詢裏談到的性壓抑的相關話題,而精神分析的理論恰恰表達了,人的恐懼源自羞澀和自責,而其根源又由性壓抑所引發。G的迷惘、不知所雲、不知所措……種種一切難道都源於此?弗洛伊德被後世屢遭詬病的理論突然在他的案例中得到了印證。G:(坐下來)我有時候潛意識裏有種害怕,我希望和您說得再長一些。我希望您不要覺得煩。聽到G這麼說,谘詢師略微愣了一下。沒想到剛剛無意識地看了一眼手表被G捕捉到了。谘詢師願意鼓勵G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再給他作出澄清。G:有時候,我覺得這種想法是沒意義的。於是我就壓抑呀!但是越壓抑這種想法越強烈。
谘詢師:你前麵說的都很好,我這裏的設置,就是一個小時。你有很多的話要和我說。我甚至也想和你說到今天淩晨。我們意猶未盡啊!但這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工作。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可持續性。因為我們的改變和進步是逐步的,分階段的。我每次快到時間點的時候就要結束工作,我會做一個提示,看手表也是一種提示。我非常欣賞你能直接表達出來。把你內在所有感受說給我聽,你說給我聽的時候一方麵其實是把很多事情置於解決的方向。而 “說出來”本身也是一種解決。至少我的答案說明你擔心的“我煩”並非如此。我希望能解釋一下,我看表並不是煩你,而是為了把握我們谘詢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