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表示要搞個隆重的入城式,毛澤東不同意:“我們進城,千萬不要驚動老百姓,聲勢不要搞得太大。不用宣傳全世界都知道了,不必花銀子搞儀式。”
1949年3月23日上午十時,值班衛士叫醒了毛澤東。毛澤東問了問時間有些不高興:“幾點啦?叫你們九點叫,為什麼現在才叫呢?”警衛員急忙解釋,是周恩來副主席特意關照的,讓主席多睡一小時。毛澤東才沒說什麼。這一覺也隻睡了四五個小時,當時毛澤東睡得很少,常常連續熬兩三晝夜才睡三四個小時。
吃過早飯,毛澤東率中央機關離開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上車前他與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人一一握手,想起剛才睡覺的事,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麼行呀?”周恩來笑了:“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語氣中帶著自信:“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偉人毛澤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784頁。]
早在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甲申三百年祭》,敘述了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以後,若幹首領腐化,並發生宗派鬥爭,以致造成徹底失敗的過程。
毛澤東把這篇文章列入整風文件,並致信郭沫若:“小勝就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他如此重視這篇文章,目的在於“叫全黨同誌引以為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以後他多次說過:“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他們共坐了十一輛小汽車和十輛大卡車,毛澤東坐的是第二輛中吉普。 車隊下了山區,就進入華北大平原。行車途中,毛澤東很高興,在車上不斷同警衛人員說笑:“今天又是三月份,為什麼老在三月份咱們有行動 呢。你們記得這幾次行動的時間嗎?你們說說。”警衛排長閻長林回答:“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號撤離延安啊。”“去年三月份呢?”“去年三月二十二 日,由陝北米脂縣的楊家溝出發,向華北前進啊!”毛澤東接著說:“今天是三月二十三號;與去年三月二十二號隻差一天,我們又向北平前進了。三年三次大行動都是在三月份。明年三月份應該解放全國了。等全中國解放了,我們再也不搬家了。”[ 《偉人毛澤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784頁。]
那天本來是準備趕到保定的,因為路不好走,天黑以前就在唐縣附近的淑閭村住下了。毛澤東住在村民李大明家裏。這一夜他沒有休息,前半夜同村幹部座談;後半夜坐在小凳子上,趴在用木板支的床上寫材料。
第二天上午車隊繼續出發,中午到保定,毛澤東聽了冀中黨委書記林鐵的彙報。吃過午飯,又出發,傍晚抵達涿縣,住在第四野戰軍四十二軍軍部大院裏,北平市長葉劍英已等候在此,專為彙報工作,接風洗塵。葉劍英表示要搞個隆重的入城式,毛澤東不同意:“我們進城,千萬不要驚動老百姓,聲勢不要搞得太大。不用宣傳全世界都知道了,不必花銀子搞儀式。”見葉劍英麵露難色,周恩來在旁邊勸道:“他們已經準備了好幾天了,是不是這樣,我們不進市區,可以在郊區搞個小型的閱兵式,請社會各界代表參加,大家見個麵,也算個安民告示。”毛澤東同意了。
3月25日清晨,他們從涿縣改乘火車到達北平清華園火車站,隨後坐車到頤和園休息。散步時,毛澤東發現偌大的公園空空蕩蕩,沒有一個遊人。他問機要秘書葉子龍,葉子龍說:“為了首長的安全,今天公園不開放。”毛澤東很不高興:“公園不是私園,沒有遊人像什麼樣子。不遊了,不遊了!”
大家來到益壽堂休息。臨近中午,這裏沒有準備飯菜,連個工作人員也看不到。房間裏很冷,隻有一個煤爐,也很久沒有生火。葉子龍指揮大家生火做飯,可衛士們都是剛從農村出來的,以前一直用柴灶,沒用過這種鐵爐子,半天生不著火。毛澤東還在為剛才沒有遊人的事生氣:“葉子龍,你們怎麼連爐子都不會生?統統撤職。”
情急之下,葉子龍親自跑到街上,買了些芝麻燒餅和熟肉回來,做“燒餅夾肉”。他回來時,爐子已經生起來了,火很旺,水也燒開了。毛澤東吃著夾肉的燒餅,高興起來:“葉子龍,你很會采購嘛,這是京城的名吃呢。三十年前在北平的時候,我就經常吃的。”
1918年夏,毛澤東從湖南省立師範大學畢業,為組織湖南學生赴法國勤工儉學運動,第一次來到北平。由他的老師楊昌濟的介紹,毛澤東來到北京大學擔任圖書館的管理員,而當時圖書館的館長就是李大釗。正是在這裏,他得到李大釗等人的指引和熏陶,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如果沒有那一次北平之行,毛澤東也許終身都默默無聞,走的是另外一條別樣的人生軌跡。
1919年春,毛澤東離開北平,那時他還並不怎樣出名,當時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功,是得到了楊開慧的愛情。整整三十年後,1949年的春天,毛澤東又來到了北平,而這一次,他是即將要改寫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的偉人。
吃完飯,周恩來從西郊機場趕來了,說那邊已經準備就緒,請主席過去。
政協籌備會上,談到國名,馬敘倫、陳叔通、郭沫若、沈雁冰等十多位代表認為應取消“簡稱中華民國”的字樣。
隨著解放軍在前線的節節勝利,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被提上日程。6月15日到19日,新政協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開。為了工作方便,毛澤東暫時從香山雙清別墅移住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
會議期間,毛澤東先後會見了張瀾、李濟深、沈鈞儒、陳叔通、何香凝、馬敘倫、柳亞子等人。他對這些民主人士很尊敬,十分親切有禮,一聽說哪位老先生到了,馬上出門到汽車跟前迎接,親自攙扶其下車、上台階。一些民主人士見到毛澤東總要先豎起大拇指,連聲誇獎“毛主席偉大”。對於這種情況,毛澤東十分不安。一次,毛澤東出門迎接李濟深,李老先生一見麵就誇毛澤東了不起,毛澤東扶他進門坐下後誠懇地說:“李老先生,我們都是老朋友了,互相都了解,不要多誇獎,那樣我們就不好相處了。”
有一天,毛澤東準備會見張瀾先生,事前他告訴衛士長李銀橋:“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們要尊敬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李銀橋在他僅有的幾件衣服裏選了半天,也沒找到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於是訴苦道:“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說:“曆來紈絝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有補丁不要緊,整齊幹淨就行。張老先生是賢達之士,不會怪我們的。”
8月28日,新政協特邀代表宋慶齡在鄧穎超陪同下,從上海抵達北平,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李濟深、郭沫若、蔡廷鍇、張治中、龍雲、李德全、史良等人都到車站迎接。
1949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就聯名致函宋慶齡,邀請她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宋慶齡因身體欠佳等原因沒有成行。上海解放後,周恩來本來想親自到上海迎接她,但由於公務太繁忙而無法成行。6月19日,鄧穎超帶著毛澤東的親筆信來到上海,曾長期在宋慶齡身邊工作的廖夢醒與她同行。因孫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在北平,宋慶齡一向深感北平是最為傷心之地,但經與鄧穎超、廖夢醒交談,她考慮數日,終於欣然應邀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