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月8日(2 / 3)

蘇軾也是大書畫家,但是他也不會去賣文。不要說蘇軾了,就是那個時代的大奸臣,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去賣那個字兒。文人那個時候的風格就是,我再怎麼怎麼落魄,也不能幹這個。

所以到最後他已經很窮了,在宋朝被貶到海南島,意思就是永遠都回不來了。這個時候有兩個讓我覺得特感動的事情。海南島那時候就是窮山惡水,那個時候也沒有今天這麼好的船,現在好了,大家都去海南島,三亞“天涯海角”那四個字,就是蘇軾寫的啊,到那兒可以看到大師的書法。那個時候的海南島,那簡直就是沒法形容的地方,漂洋過海到了那個地方,連廟也沒有。因為蘇軾到了那兒以後,沒地方住,所以就打算住廟裏,和尚永遠是好的。

每一個時代宗教都是穩定劑,宗教能保護住知識分子,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各國,宗教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養活了曆朝曆代的很多偉大的藝術家和詩人。

結果到了海南連廟也沒有,最後隻能在大樹底下刨一個坑,但是他依然樂觀。最感人的事情是,他的那些朋友,那些文人隱士,漂洋過海來看他。有一首歌叫《漂洋過海來看你》,現在漂洋過海就是因為愛情,那時候不是,那時候是你都到了那個地步,而且我知道我去看你,肯定會得罪當朝的官員,可是我就要去看你。他的那些朋友漂洋過海去陪他,一個人陪幾個月,一個人陪幾個月。海南什麼也沒有,肉也沒有,鹽也沒有,藥也沒有,什麼都沒有,都從海上運,他又不是什麼達官貴人了,所以有的時候有,有的時候沒有,有的時候台風來了,就沒吃的,就餓成那樣。

當然特別感人的是,他餓成那樣的時候,在海南還教了個學生。海南這個地方,世世代代一直到那個時候,從來沒有出過一個進士,因為那兒當時不是一個開化的地方。他教了一個姓江的學生,教完了以後還給這個學生作了半首詩,說等這孩子金榜題名後續上後半首,結果那個姓江的學生真的金榜題名了。海南的生活帶給蘇軾身體上巨大的傷害,因為那時候實在是太艱苦了,蘇軾最後在海南待了三年,終於徽宗上台把他弄回來。他有信心他一定會回來,但是回來差不多三天,就去世了。去世之後,他那個學生終於不辜負他,成了海南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士。但是那後半首詩是誰寫完的呢?他找到了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蘇軾的弟弟蘇轍,把這首詩最後寫完。蘇家兩位大才子,成就了海南島的第一位進士。

說蘇軾可以說三天三夜啊,咱們時間很短,我隻說對蘇軾最崇敬和他最美好的一部分,身為藝術家,自由、浪漫是最重要的,我覺得蘇軾是真正做到了。蘇軾身上有所有浪漫藝術家共同的優點,當然也有人說是缺點,就是比較愛女人,也是個大情種。一輩子先是愛自己的表妹,愛到比賈寶玉愛林黛玉還愛,然後表妹去世哭得跟鬼似的。然後愛自己老婆,也是傳誦千古的詩篇,“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他是一個大才子,我要說尤其是一個會寫歌的人,大家知道那些詞牌其實都是唱出來的,尤其是蘇軾愛寫的這個《蝶戀花》,據我考證是非常好聽的小調曲,因為它全是仄聲結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看起來就是一個小調結尾的歌,而且是套曲。大家聽那個詞牌,聽著就像青樓裏頭唱的歌,那時候流行音樂是在青樓裏的。《蝶戀花》是所有詞牌裏頭傳下來最多的,大概傳下來好幾萬首,說明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曲子,所以蘇軾還會寫歌,非常討女孩喜歡。

這個傳統一直傳到今天,今天傳到我們那時候,寫歌還是討女生喜歡的。但是今天不知道,今天聽說有房子,是討女生喜歡的,傳了幾千年的寫歌傳統沒有了。

“貓王”出生

講到寫歌了啊,“貓王”是不是寫歌比蘇軾寫得好聽呢?西方這個文字傳統是很少的,沒有多少偉大的光輝詩篇傳下來,但是音樂的傳統是非常偉大的。全世界流行音樂,一說到那些大腕,當然也有些英國的啊,英國這些大腕也是要到美國才紅起來。美國是一個熱血民族,愛寫字的人都留在歐洲,這些熱血的人都來了美國,所以說美國的流行音樂傳統是非常深厚、非常廣闊的,因為他囊括了世界各地來的人。

“貓王”影響了全世界的年輕人。戴蛤蟆鏡、穿大喇叭褲,這個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還算好,因為人家一直有時尚傳統,隻是說“貓王”來了,時尚變成了喇叭褲、蛤蟆鏡。但是對於當時我們中國這代年輕人來說,簡直就是開天辟地,因為那之前我們是封閉的,大家都得穿一樣的衣服,全是灰的、藍的、綠的,北京話叫“察藍板綠”。那會兒突然一開放,第一波時尚就是“貓王”帶來的,所以大家看到那個時候的人,包括我自己那時候都穿一尺寬的喇叭褲,褲腳特別寬,膝蓋處特瘦。

“貓王”在美國,我覺得一個重大的影響就是他奠定了白人音樂裏麵重要的一個類型:搖滾樂。搖滾樂是白人流行樂史上最重要的類型,振聾發聵。這之前的流行音樂,大家都是抒情唱法,很不男人,“貓王”奠定了那種特別激揚的風格,變成那種很有男人勁、陽剛之氣的調子,所以“貓王”特別招女人喜歡。

那時候男子三大美,胡子、鬢角、大毛腿。“貓王”長得帥,還有倆這麼大的鬢角,女的都喜歡極了。當然,搖滾音樂總的來說,在全世界我覺得都是正麵的,在中國也是正麵的,從崔健開始,從羅大佑開始,我覺得是解凍年代,最振聾發聵的呐喊。

“貓王”的很多情歌也很好聽,我們那時候追女生,最經常唱的一首歌就是“貓王”的Love Me Tender,然後每次特別柔情地給女生唱。

“貓王”給了一代一代年輕人很多精神食糧和彈藥。感謝“貓王”,“貓王”生日快樂!到今天為止,如果大家看新聞的話,今天晚上的新聞,或者明天晚上的,一定會有新聞說又有多少多少“貓王”的歌迷,在這一天去了“貓王”誕生的地方、他的故居等。大多都是很大歲數,胖成那樣的女歌迷,但是一到了Grace Land(恩賜之地),還是懷著當年那種小姑娘對“貓王”的青澀情感,特別美好。

阿爾及利亞獨立

1961年的1月8日,法國舉行公投,大多數人對阿爾及利亞獨立投了讚成票,法國政府也表示同意。當然了,每一次自由、每一次獨立,都不是帝國主義賞賜的。阿爾及利亞最後能夠讓法國人民公投說同意獨立,也是阿爾及利亞人民長期浴血奮戰的結果。早在1953年就奮起戰鬥爭取獨立,1958年又成立了自己的政權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更是越戰越勇。打到最後,法國實在是付不起這些鮮血的代價了,才會投票說同意獨立,才會在1962年3月18日被迫同阿方臨時政府簽訂《埃維昂協議》,正式承認她的獨立。同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終於正式宣布獨立。對於法國以及對於前殖民地的國家有一個後遺症,挺有意思,就是阿爾及利亞一獨立,它就不再是法國的地方了,於是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這一百萬法國人,長得跟法國人一模一樣,當然很多人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然後大家就說,那我們回法國。還有一批阿爾及利亞的,本來就是阿爾及利亞人,但是他們也願意忠於法國,或者願意去法國,不願意留在阿爾及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