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服堿化劑與大量靜脈輸堿無效的原因,布勞德建議首次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500毫升,以後6~12小時內注射13%碳酸氫鈉67500毫升(450公斤體重),如不改善還要輸液,連續觀察3天,再配合其他綜合療法,如利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增加乳酸異生為葡萄糖的功能等等,但是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由於脫水時各組織無氧酵解仍產生大量乳酸,肝、腎缺氧雖有激素催促亦難把它異生為葡萄糖。
口服堿化劑隻能中和胃內酸性物質,不能降低滲透壓,而堿化劑本身就會增加滲透壓(如稀釋不夠)會加重瘤胃脫水過程。
3.洗胃立即逆轉脫水過程,在循環改善與充分供氧情況下乳酸會被進一步氧化分解利用。大部分乳酸被肝腎異生為有用的葡萄糖。乳酸血症迅速消失。洗胃導出瘤胃有機酸使酸立即下降同時增加對酸的吸收能力,把它吸收到體內變為有用的能源。
口服抗生素無效的原因:瘤胃酸中毒時值下降到5以下,瘤胃蠕動消失,灌進藥物停留在賁門周圍,無力製止全瘤胃的細菌酵解過程,發病時瘤得滲透壓已相當髙,抗生素無助於滲透壓之下降,是各國學者重複驗證無效的原因。
4.灌服鹽類瀉剤的評價:發病時瘤胃值在5以下失去動力,鹽類瀉劑停留不動,不會發生瀉下作用。相反每口服500克醫用硫酸鈉要加水15625毫升,醫用硫酸鎂每每500克要加水12500毫升才成為等滲,如加水不足就會加重脫水使病畜加快死亡。
5.灌服瘤筒液的評價:瘤臂酸中毒時呈高滲低狀態,胃中原蟲幾乎全部死亡。如不改變這狀況灌入的原蟲同樣要死亡。洗胃可改變這一現狀,創造原蟲繁殖條件,使之成對數繁殖而迅速複原。
6.腦水腫與應用脫水劑的看法:瘤胃酸中毒主要矛盾是脫水性休克,血壓積從正常的20~32.上升到50~60,脫水劑應用可以商榷。相反洗胃使病畜快速處於水過剩狀態,從無尿迅速出現大貸排尿。從昏迷狀態中蘇醒,不遺留後遺症。
7.發病後禁水:文獻介紹發病後飲水可加速死亡。我們充分給予飲水可加速胃內容物之導出,關鍵在於迅速恢複瘤胃內環境,飲水可減少灌水時間,對完成洗胃操作大宿益處。
8.內毒素休克:有關學者發現瘤胃酸中毒時胃內容物中內毒素含量增高,對是否引起內毒索休克意見不一。單因子洗胃療法,沒有治療內毒素措施效果良好,看來內毒素在該病發病因素上沒有多大意義。
9.蹄葉炎:快速死亡病例沒來的及出現就已死去。而慢性幾乎無一幸免,主要原因在血液粘稠缺氧條件下,蹄代謝產物蓄積所致。早期洗胃不出現蹄葉炎,而晚期明顯蹄葉炎情況下,應配合蹄頭放血,加速局部血流暢通排出毒物可加快康複。相反時間太長或病畜自己耐過之後遺留的蹄葉炎治療效果應持慎重態度。
10.肌無力問題:在脫水缺氧條件下肌肉進行無氧酵解,產生能量不足,而酵解產物——乳酸又大量蓄積難以在肝、腎異生為葡萄糖,使能量更加不足。肌肉缺糖,缺少能量與大量乳酸蓄積對肌肉的損害,可能是引起肌組織酸痛無力起不來的原因。及早治療,幫助起立與運步,對促進有害產物的排出與損害肌肉組織的康複是有利的。
11.真菌性胃炎與肝膿腫:大劑量輸液補堿有助於血液與組織的正常化而暫時好轉。但它無力改變瘤胃高滲低口過環境對胃壁的直接損害,特別是瘤胃下部出現嚴重出血,水腫與壞死。細菌極易從此侵入進入肝髒引起肝膿腫。這是一度好轉後又惡化的原因之一。早期洗胃對製止瘤胃損傷與促進其康複大有好處,所以不容易發生肝膿腫。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認為該病發病機理主要環節是瘤胃高滲性脫水。單因子洗胃療法的效果證實這個觀點。傳統針對乳酸中毒的綜合療法收效甚微,我們認為乳酸不是致病主要環節,因而認為病名有商榷的必要。
總之,網胃炎破壞前胃消化功能可繼發許多疾病對養牛業危害相當嚴重,這就是世界各國特別是先進國家把防治該病列入牛的保健計劃的重要原因。
今天,由於儀器的進步,網胃炎的防治措施已變得相當方便。但真正落實到每個牛身上都要:付出可觀的勞動。我們研製的產品性能雖已超過國外類產品。如何使它更加先進與方便,有待同仁共同為祖國獸醫事業的興旺發達同策同力。由於學術水平與思想方法的錯誤出現許多錯誤觀點望加以批評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