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牛羊生產經營管理(3 / 3)

(4)準確記錄配種時間,搞好妊娠診斷,準確計算預產期,按時送人產房。

(5)注意對剛妊娠的青年母牛進行保胎,防止互相頂撞造成機械流產。

(6)妊娠前期的青年母牛飼養管理與育成牛相似,妊娠後期的飼養管理類似幹奶牛,適當調整日糧結構,產前兩月開始每天按摩乳房兩次,產前兩周結束按摩乳房。

(四)檔案管理

1.成年母牛檔案

成年母牛檔案應記載其係譜、各胎次生產性能(產奶量、乳脂率等)、配種妊娠情況、產犢情況、飼料消耗、患病記錄等。

2.犢牛檔案

犢牛檔案應記載其係譜、哺乳期內每月奶量消耗、飼料消耗、各月齡體尺體重、患病情況等。

3.育成牛檔案

育成牛檔案應記載其係譜、各月齡體尺體重、飼料消耗、配種情況等。

三、肉牛場育肥生產的技術管理

(一)育肥方式的選擇

肉牛育肥方式可分為全舍飼育肥、放牧育肥和放牧結合舍飼育肥3種方式。采取哪種育肥方式應根據當地的白然條件、飼料條件和技術條件等確定。例如,在我國農區選擇全舍飼育肥,牧區選擇放牧育肥,半農半牧區選擇放牧結合舍飼育肥比較合適。

(二)肉牛易地育肥取得成功的關鍵問題

肉牛易地育肥是國內外多采用的肉牛生產方式,它是指由一個地方繁殖並培育的犢牛,集中到另一個地方進行架予牛育肥,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肉牛生產。這種方式可以是一個國家內的易地育肥,也可以是跨國易地育肥。肉牛易地育肥取得成功的關鍵要做到:一是把好架子牛的挑選關,主要是根據市場對牛肉產品需求變化,選擇好牛的品種、架子牛的年齡、體重以及保證健康體質等;二是加強架子牛運輸途中的管理,減少掉膘和傷亡損失,縮短架子牛到達育肥場的過渡期,10~15d便能進入育肥期:三是製訂嚴格的強度育肥方案,進行有效的育肥生產:四是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五是及時出欄上市,減少維持需要支出。

(三)采用適宜的育肥生產製度

育肥牛生產製度不同,生產出的牛肉檔次有較大差別。不同國家或地區,由於飼養條件、飼養習慣、飼養者追求的利益及消費者對牛肉不同的要求,飼養者為適應市場需求,應采用不同的生產製度進行肉牛育肥。

美國的肉牛生產專業化程度較高,是根據肉牛生長階段的區別以及牧場經營的範圍不同,分為種牛場、商品犢牛繁育場、育成牛場、強度育肥場。采用易地育肥方法,把西部地區繁育的犢牛,斷奶後轉移到產糧食較多的中部地區,進行短期育肥後出售或屠宰。在美國肉牛業中,極少有繁殖場把犢牛飼養到屠宰體重再出售給屠宰廠。肉牛易地育肥不僅限於國內,還從墨西哥等國進口槊子牛每年達100多萬頭。美國的肉牛育肥方法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借鑒。我國肉牛生產製度雖然還沒有統一模式,但是隨著肉牛業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肉牛育肥製度。我國目前肉牛的育肥製度主要有以下幾種:

1.6月齡犢牛育肥製度

每年春季產的公犢由母牛哺乳(奶公犢人工哺乳),斷奶後犢牛轉移到精、粗飼料和氣候條件較好的地區飼養越冬。越冬期舍飼,自由采食或定時定量飼喂,日增重5009左右。牛達到12月齡時,開始一般育肥;到15月齡時,進入強度育肥階段;18月齡體重達到450kg左右出售或屠宰。

2.12~14月齡牛育肥製度

犢牛在出生地越冬,12~14月齡時轉移到飼料條件較好地區或專業育肥場,進行8~10個月的優厚育肥飼養,在24月齡體重達到530kg左右出欄。

3.大架子牛易地育肥製度

對於淘汰奶牛、公牛及2歲以上的黃牛或改良牛進行易地集中育肥,采用拴係舍飼或圍欄舍飼法,飼養到適宜的膘情進行出售。

四、牛場的數據管理

牛場的一切經濟關係,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關係。在牛場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複雜的記錄和數據。各種生產表、經濟責任製、定額管理、成本核算、開展技術經濟管理等,都要由原始記錄提供數據。因此,一定要做好牛場的記錄和數據處理工作。

1.建立健全牛場原始記錄

加強數據管理,首先應該抓好原始記錄工作。建直健全各項原始記錄製度,設置各種原始記錄表格,並指定專人登記填寫,要求準確無誤、完整無缺。在牛場的經營活動中,需建立的原始記錄項目很多,這裏介紹常用的幾種:

(l)飼草和飼料消耗原始記錄:包括飼料供應運送日記,該日記表每個飼養組每月一張,按供應日期由過秤人員填寫,並於月末整理存查。

(2)各齡母牛群飼料消耗日記:該日記每月各牛群填寫一張,由填寫人員參照飼料供應運送日記和日實際消耗量填寫。每月末整理存查,在此表上可以清楚看出1個月內每天各種飼料消耗量,同時可根據飼養日計算出每頭每天平均飼料消耗量。

(3)牛群日記:該表一般牛場每月一張表,奶牛場每日記錄一次成年母牛數、育成牛數、犢牛數、全群產奶量、銷售奶量、喂犢牛奶量、其他耗奶等;肉牛育肥場每日記錄各品種及各齡牛出欄數、牛隻死亡數等。

(4)奶牛場乳品處理日記:該表每天一張,各成年母牛組將當天一、二、三次擠奶量經稱重後及時送人乳品處理室降溫處理:乳品處理室驗收後填寫記錄。

(5)肉牛場的育肥牛稱重記錄:對於育肥牛每個生長階段、育肥期開始和結束都應及時準確的稱量活重,並計算出日增重。

2.按月、季度和年度彙總數據

(1)數據的彙總:對每天的原始記錄與日圮表所記載的各種原始數據,應首先及時進行月末計算彙總:每季度末和年末,亦及時對本季度和本年度的數據認真進行彙總計算。如果需要半年數據,可於半年末及時進行彙總。

(2)數據的圖形化:即將在生產中獲得的數據及分析結果用各種圖形表示出來。

圖形化與統計表比較,有其鮮明、生動、直觀特點。常用的圖形表示形式有直方圖、線形圖等,可根據所表達的數據特點進行選用。

第三節牛羊場的財務管理

牛羊場財務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管理和資金管理。成本管理,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而支出的各種費用的總和,成本管理就是對產品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開支進行的一係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製等管理內容。資金管理,就是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需要的各種資金的來源、分配和使用,施行計劃、組織與協調、監督及核算等管理職能的總稱。主要包括資金籌集、流動資金、固定資金及營業收入等管理內容。

一、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是經濟核算的中心,產品成本是牛羊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畜產品成本是畜牧場生產畜產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總和。畜牧場實行成本核算就是為了考核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消耗,分析各項消耗和成本增減變化的原因,以便尋找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根據養牛業特點,成本核算不僅要計算和考核牛產品單位成本,而且還要計算和考核飼養日成本等。

(一)羊場成本計算

羊場成本項目主要包括:工資及福利費用,飼料及其他材料費用,其他直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歿大修理費用,共同生產費用及管理費用。單位產品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成本=成本項目費用總計/產品生產量總計

(二)羊場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它與生產經營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有關。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計劃、目標成本預測、成本控製與分析。

1.成本計劃的內容

(l)羊場各類產品成本計劃:反映計劃期內各類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應達到的水平。

(2)生產費用預算:按照生產費用要素,對全場生產耗費製訂計劃,主要反映計劃期內在生產中預計支出的全部生產費用總額。

(3)降低成本的措施計劃:在各工作組提出措施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平衡彙總,提出節約項目、內容、預計效果、計劃節約額等。

2.目標成本預測

目標成本預測是在正式編製成本計劃之前用試算平衡法,對計劃期內成本降低目標進行可能性的預測,為編製成本計劃提供可靠依據,基本方法如下:

(1)確定成本降低額和降低率目標:

單位目標成本=單位售價×(1-稅率)一目標利潤/計劃產量

成本降低額目標=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期內產品產量-單位目標成本×計劃期內產品產量

成本降低率目標=成本降低額目標/(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期內產品產量)×100%

(2)成本降低可能性的預測:有5種可能性。

第一,由於勞動生產率提高超過工資增長的速度而形成的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l+(1+平均工資增長速度)/(l+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生產工人工資占成本比重

第二,由於材料物質消耗定額的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材料物質消耗定額降低%×材料物質占成本比重

第三,由於生產量的增加超過共同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增長而形成的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l-(l+共同生產費和管理費增長率)/(1+產量增長率)]×共同生產費和管理費占成本比重

第四,由於廢品損失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廢品損失降低率×廢品損失占成本比重

第五,由於節約開支、壓縮共同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而使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共同生產費和管理費降低%×共同生產費和管理費占成本比重

3.成本計劃的編製

(l)綜合費用計劃編製:綜合費用計劃包括輔助生產部門費用及其共同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

(2)分配綜合費用:綜合費用計劃編製完成後,要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記人各業各產品成本。輔助生產費用按其實際耗用分配。

4.成本控製與分析

(l)成本控製:即在成本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對可能與成本計劃出現偏差的情況給予特定的處理措施,努力使成本計劃全麵實現。

1)羊場成本控製的辦法:根據羊場各業的成本特點,羊場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半變動成本。對變動成本可采取定額控製的辦法,對固定成本應采取限額控製的辦法,對半變動成本則可采取定額和限額相結合的控製辦法。

2)羊場成本控製標準:包括成本計劃指標、各種料工費的消耗定額和料工費開支標準、各種產品的目標成本以及各種技術操作標準等。羊場成本標準有3個等級:本場曆年實際平均水平標準,是本場曆年已實現過的最好水平標準,同類型羊場中先進水平標準。

3)建立分口分級管理的成本控製體係:形成層層負責,環環相扣,縱橫結合的有機整體,把各個方麵各個環節的成本納入控製範圍,以達到全麵成本控製的目的。

4)完善成本核算製度:建立賬內和賬外、場部和家庭相結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2)鹹本分析: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成本構成的分析和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等。

(三)牛場成本核算

養牛業實行各齡牛群組飼養日成本核算,它不僅與產量、產值、消耗資金和利潤等指標有密切關係,而且與畜群變動、飼養日頭數和飼料品種、價格、供應等也有關係。

因此,開展日成本核算,首先要做好有關組織技術工作和各項基礎工作。

1.組織準備

要向牛場職工宣傳開展成本核算的意義,講明實行飼養日成本核算有利於加強企業管理,有利於調動職工參加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有利於領導指揮生產心中有數,有利於節約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對於進行成本核算的人員應進行嚴格考核,熟練掌握成本核算業務。還要把財務、畜牧獸醫和各齡牛群、乳品處理、飼料供應運送等生產管理部門有機地結合起來。

2.數據準備

搞好飼養日成本核算,主要依靠數據計算和考核。要有各項定額數據;日產奶量、肉牛日增重和日飼料消耗等原始記錄;掌握各牛群的年度、月份和每天的總產奶量計劃、育肥期增重計劃、總產值計劃、總成本計劃、總利潤計劃、飼養成本計劃和產品單位成本計劃的數據:掌握各種精粗飼料計算價格以及每天應攤人的獸藥費、配種費、水電費、維修費和物品費的數據;掌握工資福利費、燃料和動力費、產畜攤銷、固定資產折舊費、固定資產維修費、共同生產費、企業管理費等。

3.核算表格

進行飼養日成本核算的表格有3種:一是日飼料和其他生產費用計算表,奶牛包括成年母牛組、產房組、青年牛和育成牛組、犢牛組4種計算表格,內容基本相同:肉牛包括架子期和催肥期兩種表格。每月每個飼養組一張,按日計算。包括的內容有:混合料、幹草、青貯飼料、塊根、糟粕料、獸藥、水電、維修、物品、固定開支(產畜攤銷、共同生產、管理費等)等費用項目。二是日成本核算表,同樣奶牛包括成年母牛組、分娩母牛組、青年母牛組(育成牛)、犢牛組4種核算表:肉牛包括架子期和催肥期兩種表格。其成本項目奶牛包括總產值、總成本、日成本、千克成本、總利潤和利潤盈虧等;肉牛包括總成本、總產值、飼養日成本、增重成本、活重成本和主產品成本等。奶用青年母牛組、與育成牛組和犢牛組無畜產品,隻計算總成本、日成本和節餘核算表。日成本核算表每月一張,按日核算。三是成本核算報告表,內容與各飼養組的日成本核算表相同,每天填撮一次。

(四)奶牛場成本核算的方法

奶牛場成年母牛實行上午、下午和晚上3次擠奶,當日各組產奶量要到第2天上午才能計算出來。因此,成本費用的計算和核算要到第2天上午才能進行,即今天算昨天的賬。核算的步驟和方法如下:

1.核算步驟

第一,核算員於每月1日以前要準備好各飼養組的費用計算表和日成本核算表,並將本月的計劃總產奶量、總產值、總成本、日成本、千克成本、總利潤等數字分別填人日成本核算表。同時,將固定開支和配種費、水電費、物品費等填人費用計算表上。

第二,核算員每天上班後持準備好的日成本核算表和費用計算表,分別到飼養組了解畜群變動、各種飼料的消耗量,並經資料員核對填人表中:再到乳品處理室了解各組牛產奶量情況,並填人相關表中。

第三,根據各種數據資料,按計算方法,先計算出日費用合計;再根據成本核算表中的項目逐項計算,最後計算出各群組飼養日成本和牛奶的單位成本。

第四,對已核算出的日成本核算表,認真進行複核後,填寫日成本核算報告表。

2.計算方法

(1)牛群飼養日成本和主產品單位成本的計算公式:

牛群飼養日成本=該牛群飼養費用/該牛群飼養日頭數

主產品單位成本=(該畜群飼養費用一副產品價值)/該畜群產品總產量

(2)按各齡母牛群組分別計算萬法:

成年母牛組:總產值=總產奶量×牛奶千克收購價

計劃總成本=計劃總產奶量×計劃千克牛奶成本

實際總成本=固定開支+各種飼料費用+其他費用

產房轉入的費用=分娩母牛在產房產犢期間消耗的費用

計劃日成本=根據計劃總飼養費用和當年的生產條件計算確定

實際日成本=實際總成本/飼養日

實際千克成本=實際總成本(減去副產品價值)/實際總產奶量

計劃總利潤=(牛奶千克收購價一千克計劃價)×計劃總產奶量或計劃總產值一計劃總成本

實際總利潤=完成總產值一實際總成本

固定開支=計劃總產奶量(kg)×每千克牛奶分攤的(工資+福利+燃料和動力+維修+共同生產費+管理費)

飼料費=飼料消耗量×每千克飼料價格

獸藥費=當日實際消耗的藥物費

配種費、水電費和物品費,因每月末結算一次,采取將上月實際費用平均攤人當月各天中。

(3)產房組:產房組隻核算分娩母牛飼養日成本完成情況,產奶量、產值、利潤等均由所在飼養組核算。

(4)青年母牛和育成母牛組:

計劃總成本=飼養日×計劃日成本

固定開支=飼養日×(平均分攤給青年母牛和育成牛的工資和福利費、燃料和動力費、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修理費、共同生產費和企業管理費)

(5)犢牛組:

計劃總成本=飼養日×計劃日成本

固定開支=飼養日×(平均分攤給犢牛組的工資和福利、燃料和動力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固定資產修理費、共同生產費和企業管理費)

(五)肉牛場成本核算方法

在肉牛生產中一般要計算肉牛群的飼養日成本、增重成本、活重成本和主產品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飼養日成本=該肉牛群伺養費用/該肉牛群飼養頭日數

幼畜活重單位成本=(產畜群飼養費用一副產品價值)/斷奶幼畜活重育肥牛

增重成本=(該群飼養費用一副產品價值)/該群增重量

該群增重量=(該群期末存欄活重+本期離群活重)一期初結轉、期內轉入和購人活重育肥牛活重

單位成本=(期初活重總成本+本期增重總成本+購人轉入總成本一死畜殘值)/(期末存欄活重+期內離群活重)

千克牛肉成本=(出欄牛飼養費一副產品價值)/出欄牛的牛肉總產量

二、資金核算

(一)畜牧企業的資金分類

畜牧企業要進行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就必須有一定的資金。畜牧企業資金按其來源不同,可分為白有資金和借人資金兩類:按其用途和周轉方式不同,可分為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兩類。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劃分的理論根據是:固定資金是購置勞動手段如機械、設備等所占用的資金,它的物質實體就是固定資產;流動資金是購置各種勞動對象如飼料、物品等所用資金,其物質實體稱流動資產。在牛羊生產中有些東西,既可為勞動手段,又可為勞動對象,並可以相互轉化,比如在養牛生產中,犢牛在培育過程中是在產品,應為勞動對象,是流動資產;產犢後則轉化為勞動手段,是固定資產:在淘汰前進行催肥後出售則轉化為產品,又成了流動資金。在實際中,為了簡化手續,常把各類牛作為流動資產。所以,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是區分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理論根據。但是在實際中,又要根據各種具體情況來規定其劃分標準。

(二)固定資金的核算及管理

1.固定資金的標準

固定資金是固定資產的貨幣表現,包括房屋、建築物、材木、機械、設備以及文化衛生、生活設施等。固定資產的特點是:使用年限較長,以完整的實物形態參加多次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保持固有的物質形態,而隨著它們本身的磨損,其價值轉移到新的產品中去。固定資產一般是根據使用年限和單位價值的大小來決定。我國牧場固定資產的標準是使用年限1年以上,單項價值在500元人民幣以上。凡不同時具備這兩個特點的,為簡化手續,視為低值易耗品,其購置費由流動資金解決。

2.固定資金核算

固定資金核算包括固走資金利用情況和固定資產折舊核算兩方麵內容。

(l)固定資金利用情況核算:既可進行單項核算,也可進行綜合核算。單項核算是對某項主要的固定資產利用率的核算,通常用每年使用的天數來表示。綜合核算是對企業全部的固定資產利用情況進行核算,一般采用以下三項綜合經濟指標表示:①企業每年每百元產值(或銷售收入)占用固定資金數量。占用的越少,說明利用的越好。

②企業閑置的固定資產價值占全部固定資產價值的比例,其比例低,說明閑置越少,利用越充分。③企業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價值占全部固定資產價值的比例。如比例越高說明用於非生產的固定資產越多,而用於生產的則越少。在一定的生產水平下,二者應保持適當的比例。

(2)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折舊核算是為了保證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逐漸磨損消耗,並已轉移到產品中的那一部分價值及時地得到補償。所謂折舊費,就是指這一部分應補償價值的貨幣表現。固定資產折舊分為兩種:為固定資產更新而提取的折舊稱為基本折舊;為支付大修理費用而提取的折舊,稱為大修理折舊。計算固定資產折舊,一般采用“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兩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年基本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一殘值+清理費)/使用年限

每年大慘理折舊額=(使用年限內大修理次數×每次大修理費用)/使用年限

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事先規定折舊率,然後根據固定資產原值計算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某項固定資產折舊率(%)=該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固定資產原值×100%

某項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固定資產原值×該固定資產折舊率

(三)流動資金的核算及管理

流動資金是企業墊支在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中使用的周轉金,它的特點是隻參加一次生產過程就被消耗。在生產過程中,完全改變了它原來的物質形態。一般地把全部價值一次轉入新的產品成本中去。

1.流動資金的表現形態

流動資金在畜牧企業經營過程中是周轉不息的,隨著生產的不斷進行,流動資金依次經過供應、生產、銷售3個階段,表現為3種不同的存在形式。

(l)生產儲備資金:它的實物形式主要包括飼料、燃料、藥品等。這時流動資金準備投入生產,是處在生產準備階段的資金形式。

(2)在產品:它的實物形式主要是犢牛、育成牛、成年母牛等。在產品就是流動資金投入生產之後和取得完整形態產品之前的資金形式,稱為生產過程的資金。

(3)產成品:一個生產過程結束後,得到了最後產品,從而脫離生產過程,進入銷售階段,稱為銷售過程資金。

2.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評價方法

畜牧企業銷售產品後取得貨幣,再購買各種生產資料或直接將自己生產的一部分產品作為原料,準備投入下一個生產過程,開始又一次周轉。這樣,周而複始周轉不息,便是資金循環。流動資金周轉一次所需的時間,稱周轉期。流動資金周轉速度愈快,利用率愈高,愈節省。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是評價流動資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一般采用以下3種指標表示:

(1)以一年內流動資金的周轉次數表示:

年周轉次數=年銷售收入/年流動資金平均占用額

流動資金平均占用額是指在一午內平均占用流動資金的數額。一般按4個季度會計賬上的流動資金平均計算。

(2)以流動資金周轉一次所需天數表示:

周轉一次所需天數=360/年周轉次數

(3)以一定時間內實現每百元收入所占用的流動資金額表示:

每百元收入的流動資金額=年流動資金平均占用額/年銷售收入總額×100

一般說,畜牧業生產周期長,有很大一部分資金長期處於在產品的狀態;有一部分產品是白產白用,經常占用大量資金;流動資金陸續投入生產過程,產品一次收回出售,全年占用很不平衡。

(四)牛羊場的利潤管理

盈利狀況能綜合反映羊場生產經營的優劣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

1.利潤計算

利潤計算可分3個層次進行。

(1)經營利潤:指從事生產經營業務所取得的利潤,即經營總收入減去經營總成本(包括銷售費用、稅金)的餘額。計算公式為:

經營利潤=經營總收入一經營總成本(包括銷售費用、稅金)

(2)淨利潤:是反映養殖場在一定時期內的最終財務成果,即經營利潤加非生產收入減非生產支出。計算公式為:

淨利潤=經營利潤+非生產收入一非生產支出

(3)財務包幹結餘:根據國家對良種場實行財務包幹的規定,由良種場白行支配淨利潤份額。計算公式為:

財務包幹結餘=淨利潤+虧損包幹補貼一包幹上繳利潤一彌補以前年度的超包幹虧損一歸還經批準的基建和專項借款利潤

2.利潤計劃

包括產品銷售利潤計劃和全場利潤計劃。

(1)產品銷售利潤計劃:以產品為單位,由各生產單位采用直接計算法進行編製的,即按照規定的銷售價格、稅率和產品計劃、銷售成本,分別核定各種產品的計劃和利潤數額,而後彙總確定全部產品的銷售利潤。計算公式為:

某種產品計劃銷售利潤=計劃銷售收入一計劃銷售產品成本一計劃銷售費用一計劃銷售稅金

全部產品計劃銷售利潤是各種產品計劃銷售利潤的總和。

(2)全場利潤計劃:經過綜合生產單位產品銷售計劃,並確定各業經營收入和成本,再加上非生產收支計劃數後進行編製的。

3.利潤的預測

有3種預測方法。

(l)直接預測法:就是某種產品預測利潤等於預測銷售收入減去預測產品成本減去預測銷售費用再減去稅金。

(2)分析預測法:分析預測法的公式為:

預測產品銷售利潤=計劃銷售利潤±銷售數量變動對利潤影響±銷售價格變動對利潤影響±產品成本升降對利潤影響±銷售費用增減對利潤影響±稅率變動對利潤影響

(3)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的公式為:

目標利潤=預計銷售量×(單位售價一單位產品稅金一單位產品銷售費用一單位產品變動成本)一固定成奉總額

計劃銷售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產品單位售價一單位變動成本)

計劃銷售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創利率

創利率=(l-單位變動成本)/單價×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