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牛羊生產經營管理(2 / 3)

1.確定好飼養過程管理的目標

奶牛飼養過程管理的目標,總的來講,是用盡可能少的勞動占有和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奶牛產品和創造更多的利潤。總目標的實現受生產勞動、銷售活動和財務活動的製約。所以,還要規定具體的目標,包括產品的目標和經濟收入的目標。產品目標包括飼養規模、犢牛成活率、牛奶產量等:經濟收入等於總收入減去總耗費,總收入包括的內容為牛奶銷售收入、犢牛銷售收入及其他收入,總耗費包括的內容為活勞動消耗、飼料消耗及其他勞動資料消耗。

2.確定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一般分為舍飼、放牧和半舍飼半放妝3種。

(1)舍飼:是集約化程度較高的一種飼養方式,舍飼根據是否拴係,可分拴係飼養和散放飼養兩種形式。舍飼的優點是容易做到規範化飼養和能較好地控製環境條件,滿足奶牛生長發育和產奶要求,一般產品率較高。但是,這種飼養方式要求的生產投資和技術水平亦高,如果經濟和技術條件跟不上,如缺吃少喝、畜舍不是冬暖夏涼、空氣不流通等,也會影響奶牛生產力發揮。

(2)放牧:主要靠在牧地放牧,飼養方式比較粗放,分遊牧和定牧兩種。在定牧飼養中有趕回法和全牧法之分。其優點是能充分利用廣大草原資源,節省精飼料和人工;缺點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太大,生產缺少保障。

(3)半舍飼半放牧:它的集約化程度相對也較高,是把舍飼與牧養相結合,自然條件不利的季節實行舍飼養,自然條件較好的季節實行牧養。因此,能兼舍飼與放牧的優點。目前在我國廣大農區戶養奶牛多采用這種方法。奶牛場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采用合適的飼養方式。一般奶牛飼養要求集約化水平較高,宜於選擇舍飼方式。尤其是城市郊區和經濟與技術條件較好的地區,以及遺傳品質較好的牛群更是如此。

3.組織好繁殖配種和牛群更新工作

(l)配種分娩:奶牛配種工作好與壞直接影響產犢和產奶。自然狀態下,沒有配種就不能產犢,沒有分娩產犢就不可能產奶。所以,要完成生產目標,就得搞好配種工作。提高配種妊娠率。具體工作主要有:

l)搞好選種選配。選種,就是要通過生產性能測定,采用綜合選擇指數或總性能指數給母牛排隊,留優去劣,建設好基礎母牛群:選配,就是用優秀種公牛的凍精給良種母牛配種,防止近交,提高後備牛群的質量。

2)適時配種。奶牛的繁殖特點是全年分娩,季節性不強。因此,從年初到年終都要堅持做好配種工作。所謂適時配種是指育成牛15~16月齡,體重達成年體重的70%時配種,產犢月齡控製在24~25月齡;產後發情配種,一般要求在產後第二情期酡種,產後60~80d受孕:發情後配種時間,發現有發情表現後6~8h配種,即早上發情晚間配種,晚間發情第2天早晨配種。

3)改善飼養。保持母牛良好的體況,及時幹奶和治療繁殖障礙病,提高繁殖率。

(2)抓好整群,及時淘汰老弱病殘牛:根據奶牛的產奶規律,一頭母牛可利用12年左右,第5~6胎次產奶量最高,以後逐胎下降,所以要根據產奶量情況及時淘汰。

對於體質不好、產奶量低的奶牛可提前淘汰,個別好的奶牛可以適當延長利用年限1~2年。整群後要用後備牛來補充,後備牛飼養頭數一般應是成年母牛淘汰和擴群數之和的1.5倍,以便有選擇的餘地。

4.正確組織勞動過程

(1)製訂操作規程:奶牛飼養要求的集約化水平較高,作業也比較複雜,應按一定的規程進行每天的操作。操作規程是根據奶牛的飼養要求,結合奶牛場的自然經濟條件,采用可行的先進措施製訂的。在操作規程中,要合理安排進行各項作業的次序和時間,主要安排好每天的飼喂、擠奶、飲水、運動、休息以及放牧等的次數和起止時間。

其中飼喂的次數和時間間隔,擠奶的次數和時間間隔,休息和放牧的持續時間間隔都要符合技術要求。對飼喂和擠奶等技術比較複雜的工作,還要規定好每次的具體操作內容和先後裎序,以便工人做到規範化操作,使整個擠奶和飼喂過程做到科學有序。

(2)製訂崗位責任製:崗位責任製是實現生產目標的重要手段。對牧場的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要規定常年責任。可通過承包、簽訂合同等方式,明確生產任務,固定飼養奶牛和使用生產資料數量,規定勞動報酬和獎懲辦法。

(3)生產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的內容為確定勞動管理定額;確定畜舍、設備和工具;做好飼料加工和供應,建立鞏固的飼料供應基地;進行基本生產活動時還要保證水電、燃料、必要的低值易耗品的供應。

(4)做好防病治病工作:牛場應做好疫病的預防和常見病的治療工作。牛場重點檢測的疫病是布氏杆菌病和結核病,一般每年進行兩次檢疫,對陽性牛要及時隔離治療或淘汰。常見病有消化係統病、繁殖障礙病等,應及時發現和治療。飼養人員也要懂得一般的防病治病知識,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疾病,經常保持牛舍和牛體衛生,定期對牛舍進行藥物消毒。

(5)搞好牛奶處理和銷售工作:奶牛的主要產品是牛奶,牛奶容易腐敗和吸收異味。有條件的地方應在擠完奶後及時送交乳品加工廠,不能及時送交乳品加工廠的要進行降溫處理儲藏,但儲藏的時間不宜過長。奶溫4℃左右時,保存時間最好不超過12h,以防止牛奶變質。

第二節牛羊場的技術管理

一、羊場技術操作規程

(一)羊場的日常管理

羊場的日常管理主要有:

(l)羊場丁作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有傳染病者不應從事飼養工作。羊場獸醫人員不應對外診療或從事其他動物的疫病防治工作,以免疫病傳染。

(2)防止周圍其他動物進入場區。

(3)各種記錄要完整、可靠。主要有種羊係譜和生產性能記錄;引進、購人、配種、產羔、增重、轉群記錄;飼料來源、配方及各種添加劑使用、飼料消耗記錄;免疫接種、疫病防治記錄;出場銷售記錄等。

(4)選擇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蟲藥,定期對羊進行驅蟲、藥浴。定期對羊接種免疫,定期消毒。

(5)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飼革。每天打掃羊舍衛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幹淨,地麵清潔。

(6)定期對成年種公羊、母羊修蹄。

(7)每年春季給綿羊剪毛一次。

(8)應經常觀察羊群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9)對可疑病羊應隔離觀察、診治,病死羊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

(10)羊治療時,不要使用已淘汰或國家禁用的獸藥。

(二)綿羊、山羊種公羊飼養管理操作規程

1.飼喂

精飼料的配製要嚴格按照種公羊的飼養標準進行,飼草質量要好,定時定量對種公羊進行飼喂,不得隨意變化。冬季供給胡蘿卜以補充維生素,采精公羊每天補給1~2枚雞蛋。

2.刷拭

種公羊每天上午刷拭一次,刷拭要全麵,使羊體幹淨潔白無汙垢。

3.運動

種公羊每天上午運動一次,每次2h,運動時要注意速度,即不要讓羊奔跑也要避免邊走邊吃和速度緩慢,保證運動質量。

4.修蹄

每年春秋各修蹄一次,保證公羊有健康的肢蹄。

5.環境

要保持種羊舍的安靜,不得威脅、恐嚇、嘻逗甚至毆打種公羊,防止養成惡癖頂撞飼養管理人員。

6.降溫

炎熱季節要實施降溫措施,一是用冷水衝洗運動場或羊舍地麵,二是衝洗睾丸。衝洗羊舍水量要少,防止過度潮濕。

7.采精

種公羊采精要固定人選,不可隨意換人、換場地,采精溫度一定要保持40℃,不可忽高忽低。

8.配種

配種季節前1個月種羊要加強飼養,提高飼料蛋白質含量,按體重的1.5%飼喂精飼料。

(三)綿羊、山羊母羊飼養管理操作規程

1.飼喂

母羊的精飼料配製按不同時期(空懷、懷孕前後期、哺乳期)的飼養標準執行。飼喂要定時定量。即每天9:00和15:00各喂一次,飼喂時要與水混合均勻,嚴禁喂幹料。喂量要按飼養標準規定的量喂給。飼草也要按規定的數量在飼喂時間添加,嚴禁浪費草料。

2.繁殖

(l)繁殖年齡:山羊達到8月齡,綿羊達到10月齡即可參加配種,以自然發情為準,實行本交或人丁授精。

(2)發情鑒定:對適齡未懷孕母羊每天早晚用公羊試情,發現發情羊及時配種。

一般母羊發情時外陰紅腫有黏液流出,尾內部有幹涸的黏液附著。母羊表現排尿頻繁、嗚叫,主動接近公羊,同時接受公羊爬跨。用開膣器打開陰道,可見大量白包黏液,子宮頸口粉紅色,呈開張狀。

(3)配種:母羊發情後要適時配種,配種方法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以人工授精為主。配種時間一般是早晨發情晚上配,晚上發情第2天上午配。配種次數是間隔12h兩次配種。配種後繼續觀察母羊是否發情。

3.成年母羊管理

(l)空懷母羊管理:空懷母羊如果膘性較好,飼草質量好,可不補料或少補料,能夠維持白身營養需要即可。

(2)妊娠前期母羊管理:妊娠前3個月為妊娠前期,此期因胎兒發育較慢,需要的營養不比空懷期多,補飼與空懷羊相同或略高於空懷母羊,但要加強管理防止流產。

(3)妊娠後期母羊管理:妊娠後2個月為後期,該期是胎兒迅速生長之際,增長了初生體重的90%。這一階段若營養不足,羔羊初生重小,成活率低。必須加強補飼和管理,要喂給優質幹草,每隻羊每天飼喂精飼料補充料0.40kg以上。

(4)哺乳期母羊管理:哺乳期羔羊的營養主要依靠母乳,應加強母羊補飼,每隻羊每天0.5kg以上。哺乳3個月(或2個月)後實施羔羊斷乳,以利於母羊盡快恢複體質進行配種。

4.產羔

(l)分娩前準備:羊的妊娠期為150d左右。根據配種記錄計算好預產期。產羔前要準備好產羔羊舍,冬季要保溫。產羔間要幹淨,經過消毒赴理,冬季地麵上還要鋪有幹淨的褥草。準備好台秤、產科器械、來蘇水、碘酒、酒精、高錳酸鉀、藥棉、紗布、工作服及產羔登記表等。

(2)接羔:母羊分娩前表現不安,乳房變大、變硬,乳頭增粗增大,陰門腫脹潮紅,有時流出黏液,排尿次數增加,食欲減退,起臥不安,咩叫,不斷努責。接產前用消毒液對母羊外陰、肛門、尾根部消毒。一般羊都能正常順產,羔羊出生後采用人工斷臍帶或白行斷臍帶。人工斷臍帶是在距臍10cm處用手向腹部擰擠,直到擰斷。臍帶斷後用碘酒浸泡消毒。當羔羊出生後將其嘴、鼻、耳中的黏液掏出,羔羊身上的黏液讓母羊舐幹,對戀羔性差的母羊可將胎兒黏液塗在母羊嘴上或撒麥麩在胎兒身上,讓其舔食,增加母仔感情。羔羊分娩後,用剪刀剪去其乳房周圍的長毛,然後用溫消毒水洗乳房,擦幹,擠出最初的幾滴乳汁,幫助羔羊及時吃到初乳。正常分娩時,羊膜破裂後幾分鍾至半小時羔羊就出生,先看到前肢的兩個蹄,隨後嘴和鼻。產雙羔時先產出一羔,可用手在母羊腹下推舉,觸到光滑的胎兒。產雙羔間隔5~30min,多至幾小時,要注意觀察。

(3)助產:當羔羊不能順利產下時要及時助產。首先要找出難產原因,原因有胎兒過大、胎位不正或初產羔。胎兒過大時要將母羊陰門擴大,把胎兒酌兩肢拉出再送進去,反複三四次後,一手扶頭,待母羊努責時增加一些外力,幫助胎兒產出。胎位不正的情況,如兩腿在前,不見頭部,頭向後靠在背上或轉入兩腿下部;頭在前,未見前肢,前肢彎曲在胸的下部;胎兒倒生,臀部在前,後肢彎曲在臀下。遇見胎位不正的羊,首先剪去指甲,用2%的來蘇水溶液洗手,塗上油脂,待母羊陣縮時將胎兒推回腹腔,手伸人陰道,中、食指伸人子宮探明胎位,幫助糾正,然後再產出。

羔羊生下後0.5~3h胎衣脫出,要及時拿走。產後7~10d,母羊常有惡露排出。

5.羔羊培育

羔羊培育是指羔羊斷乳前(2~3個月)的飼養管理。必須掌握3個關鍵:首先,加強泌乳母羊補飼,使奶水充足;其次,及時做好羔羊的補飼;第三,對母仔要精心細致的照顧管理。

羔羊出生後l~3d,一定要讓羔羊吃上初乳,以利於羔羊胎便的排除和增強體質增加免疫功能。對初產母羊或母性不強的母羊,要人工輔助吃乳。羔羊生後1周內容易發生羔羊痢疾,要搞好防治工作。綿羊羔羊4~7d用皮筋斷尾。

羔羊生長到15~20d後開始訓練吃草料,飼草的質量、適口性要好,料以玉米、豆餅等配成混合料,讓其自由采食,滿足供給。

6.育成母羊管理

育成母羊是指斷乳後到第一次配種酌母羊。母羊在育成階段正是生長發育較快,營養需求旺盛的時期,除保證供給充足的優質飼草外,要適當補飼精飼料,根據月齡大小每天0.15~0.4kg,冬季寒冷季節可適當增加喂量,要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

(四)羊育肥飼養管理操作規程

1.選購

年齡為3~5月齡的公羔或7~8月齡的母羊,最好為雜交羔羊。膘情中等,體格稍大,山羊體重15~17kg、綿羊體重20~25kg以上。健康無病,被毛光順,上下頜吻合好。健康羊的標準為活動自由,有警覺感,趨槽搖尾,眼角幹燥。

2.進舍後管理

購進當天不飼喂混合料,隻供給清水和少量幹草。安靜休息8~12h後,逐隻稱重記錄。按羊體格、體重和瘦弱等相近分組,每組15~20隻。用蟲克星或丙硫咪唑驅蟲。接種三聯四防疫苗、口蹄疫疫苗。

3.育肥期飼養管理

(l)第一階段(1~15d)

:1~3d:僅喂幹草。自由采食和飲水。注意:幹草以青幹草為宜,不用鍘短。

3~7d:逐步用日糧I替代幹草,幹草逐漸變成混合粗料。注意:混合粗料指將幹草、玉米秸、地瓜秧、花生秧等混合鍘短(3~5cm)。

7~15d:喂日糧I,日喂量2kg/隻,日喂2次。自由飲水。

日糧I配方:玉米30%、豆餅5%、幹草62%、食鹽1%、羊用添加劑l%、骨粉l%。

(2)第二階段(15~50d):

13~16d:逐步由日糧I變成日糧Ⅱ。

16~50d:喂日糧Ⅱ,先粗後精,自由飲水。混合精飼料日喂量0.2kg/隻,日喂2次(拌濕);混合粗料日喂量1.5kg/隻,日喂2次。

日糧Ⅱ配方:混合精飼料為玉米65%、麩皮13%、豆餅(粕)10%、優質花生秧粉10%、食鹽l%、添加劑l%。打碎、混勻。混合粗飼料為玉米秸、地瓜秧、花生秧等(鍘短)。注意:若喂青綠飼料時,應洗淨,晾幹(水分要少),日喂量為每隻羊3~4kg。

(3)第三階段(50~60d):

48~52d:逐步由日糧Ⅱ過渡到日糧Ⅲ。

注意:過渡期內主要是混合精飼料的變換,精飼料或青綠飼料正常飼喂即可。

52~60d:喂日糧Ⅲ混合精飼料,日喂量0.25kg/隻,粗飼料不變。

日糧Ⅲ混合精飼料配方:玉米91%、麩皮5%、骨粉2%、食鹽l%、添加劑1%。

注意:粗飼料采食量會因精飼料喂量增加而減少。夏季飲水應清潔,供給不間斷;冬季飲水應溫和為宜,3次/d。

3.出欄

普通山羊在22kg以上,雜交山羊在30kg以上,綿羊40kg以上時,應及時出欄上市。注意:當育肥體重達到目標體重時,若羊膘情良好也可出欄;若膘情稍差,可延長5~10d出欄:若膘情特別差,應淘汰。

(五)綿羊、山羊配種操作規程

羊凍(鮮)精配種、深部輸精難度較大,但它又是提高受胎率的關鍵。因此,要求配種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輸精技術,熟悉母羊子宮頸口變化情況,多次反複練習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1.器械消毒

①配種前一天必須對輸精器、試管、溫度計、鑷子、開膣器,按肥皂水一清水一清水一清水的順序認真洗滌,以達到清除油垢又不留堿性餘液為目的。洗滌的器械置於幹淨的方盤內,上用清潔紗布蓋好備用。②配種當日要對輸精器、試管、紗布等器械用水煮沸消毒15min,用前須用解凍液(或生理鹽水)反複衝洗,防正水分混入精液。③輸精器或輸精槍用生理鹽水反複衝洗,再用解凍液衝1~2次,用浸有解凍液或生理鹽水的棉球擦淨輸精器械,備用方可。

2.輸精要點

(l)母羊保定法:一是配種欄法:配種欄長1~2m、高70~80cm,畜主用腿夾住羊頭頸部,用手提母羊後腿搭在配種欄上,腹麵向地麵,左手按住臂部,右手掀起羊尾待配;二是徒手保定法:由畜主提起母羊兩後肢,腹部向外,用腿夾頭頸部待配。

(2)清洗消毒:主要是擦淨外陰部汙物,準備3個臉盆,均倒人一半清水,其中一盆加少許食鹽,配成等滲鹽水(0.9%NaCl);一盆加10mL來蘇水,將開膣器先放在來蘇水中浸一下,再在清水盆中洗淨,最後用等滲鹽水刷洗,用一塊幹淨的濕布擦淨外陰部。

(3)操作:配種員用右手持開膣器打開陰道,左手拿吸有精液的輸精器,找準子宮頸口後迅速插入,深度1.0~1.5cm,緩慢注入,對初產或個體小的母羊可用陰道輸精法,即用食指、中指分開羊陰門、將輸精器插入陰道底部輸精。

(4)注意事項:一是使用開膣器時頂端要稍上挑,開膣器不要硬插,隨著母羊陰道努責插入;二是輸後先抽出輸精器,開膣器不能在陰道內合上,以免夾傷陰道黏膜出現炎症:三是要“等溫操作”,冬、春氣溫很低,室內外溫差大,凡是接觸精液的器械都需要預熱、保溫,防止精子冷休克,冰涼的開膣器常引起配種母羊陰道痙攣,器具使用前須用等溫生理鹽水或稀釋液衝洗一次。

3.鮮精人工授精技術

鮮精輸精是現場采集公羊精液經處理後直接輸給母羊的方法,特點是配種受胎率高,分為小倍稀釋法和大倍稀釋法。稀釋倍數取決於友情母羊的數量,最大稀釋倍數可達到30~35倍,輸精母羊150~200隻。稀釋液配方很多,現介紹其中的一種。即葡萄糖39,檸檬酸鈉1.49,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49,加蒸餾水至100mL,溶解後水浴煮沸消毒20min,冷卻後加青黴素10萬IU,鏈黴素0.1g,若再加10~20mL卵黃,可延長精子存活時間。稀釋10倍以內,采用一次稀釋法,10倍以上采用多次稀釋法,即分幾次將稀釋液緩緩放人精液中稀釋。早晨采得精液稀釋處理後放在3~5℃的冰箱保鮮室或放人深井中可保存到下午再用,節約精液,提高配種效率。

4.提高羊受胎率的措施

(l)凍精質量:凍精質量好壞是提高受胎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精子解凍後的活力。鏡檢時精子活力必須在0.35以上,畸形率小於14%方可使用,在購進凍精和臨輸精時必須進行鏡檢,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所謂精子活力就是鏡檢時呈直線前進的精子數占總精子的百分比,也稱精子活率。

(2)配種技術:

1)正確使用凍精:使用凍精要求“三快”,即從液氮罐裏取出凍精要快,要求5~10s;凍精取出後要及時解凍;解凍後要及時輸精。常見的凍精有顆粒凍精和細管凍精,輸精時一定要將精液全部輸入子宮頸肉,防止輸精不完全。

2)正確使用配種器械:配種器械使用時必須消毒衝洗好,操作一定要小心謹慎,以免引起生殖器官炎症,造成不孕。

3)適時輸精:羊表現發情症狀後12~24h後輸精最佳,間隔12h再次配種。在實踐中可采用早晨發情,晚上配種,晚上發情,次日早晨配種。

4)輸精部位要準確:尋找羊子宮頸口很關鍵,經常有配種人員因找不到子宮頸口而把精液輸到陰道內,或輸精的深度不夠,甚至輸到尿道口內,從而造成受胎率不高。

因此,輸精時要仔細尋找子宮頸口,用輸精器頭部撥開子宮頸口緩慢地插入1~2cm處方可輸精。

5)輸完精後,把母羊臀部提高並保持幾分鍾,防止精液倒流出子宮;也可輸完精後在山羊的外陰部輕拍一下,以刺激羊肌肉收縮,使精液快速流人子宮深部。

6)輸精劑量:細管凍精和顆粒凍精每次一支(粒),顆粒凍精解凍液每次放人0.ImL,稀釋量不可過大。

5.做好配種記錄

先給羊打耳號或標記。要注明配種日期,與配公羊號,預產日期等,便於掌握產羔日期,提高羔羊成活率。

二、奶牛場技術操作規程

(一)成年母牛的飼養管理操作規程

(l)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飼喂和擠奶,根據各齡牛群特點和要求分別飼養。飼料要多樣化,定時定量,以粗飼料為主,精、粗合理搭配,並隨時注意奶牛飲食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2)牛上槽前,應檢查飼料有無混入異物,工具、擠奶器具等是否正常清潔。然後向牛槽添加草料,再放牛上槽並拴好牛。

(3)擠奶前應先準備好洗乳房用水(水溫不低於50℃),用毛巾細致周到地擦洗和熱敷乳房,洗乳房的溫水要及時更換,一般3~4頭牛一桶溫水。如上擠奶台擠奶,在人口處設有噴洗裝置。

(4)對乳房要進行按摩,擦洗乳房時進行第一次按摩,用兩手捧住乳房前後左右,由上往下進行緩慢按摩5次,按摩後迅速擠奶:在奶將流盡時再進行第二次按摩,較第一次稍用力,使乳房上部的奶沆人乳池,然後將奶擠盡。

(5)用拳握壓榨法擠奶,要棄掉第一把奶,擠盡最後一把奶,擠奶中途不能停止操作。要求連續進行且速度要快,手工擠奶一般每分鍾為80~120次。

(6)每頭牛擠完奶後應立即過秤、記錄,倒人盛奶桶時要進行過濾;病牛或患乳房炎的牛,應最後擠奶,其牛奶要單獨存放。

(7)每天擠奶次數一般為2~3次。每天3次擠奶的時間間隔為7h、8h、9h不等時間或8h、8h、8h相等時間。采用哪一種,要根據牧場的具體情況而定。

(8)每天對牛體要刷拭2次,每班次刷牛體時間不得少於40min。牛蹄要定期修整,刷牛體時要把蹄夾中汙物清理掉。

(9)牛舍內要經常清理糞便,保持舍內衛生;運動場要保持清潔幹燥;水槽每天要刷洗,保持足夠的新鮮清潔飲水。

(10)奶牛產後可在第一個發情期進行配種,一般在60~80d配種妊娠,計算分娩、停奶日期。奶牛在分娩前一般有60d的幹乳期,高產奶牛幹乳期可為75d左右。

(11)奶牛幹奶一般采用快速幹奶法,幹奶前對母牛要進行乳房炎檢查,若患乳房炎或隱性乳房炎的要進行治療處理,然後再進行幹奶;幹奶牛要加強飼養,調整膘情,運動時盡量避免頂撞:孕牛在產前15d轉入產房,進入產房時,產虜班組對孕牛進行全麵檢查,並進行登記驗收。

(12)發現有臨產症狀時,應及時準備好分娩用具及消毒藥水(2%~5%煤皂酚),用清水洗淨臀部、後腿及外陰部,再用毛巾擦幹,並更換清潔褥草。分娩時盡量讓其自然分娩,必要時請獸醫助產。

(13)犢牛出生後,應及時擦幹身上汙物和黏液,特別是耳、鼻、口腔的黏液要及時清除:進行斷臍帶,臍帶留10cm長,用5%的碘酒消毒,然後送人犢牛室稱量初生重並記錄登記:觀察分娩後的母牛胎衣是否及時排出,若超過12h(夏季時間應在6h內)還沒有排出,要請獸醫進行處理。

(14)母牛分娩後應飲1~2桶(10~15kg)溫麩皮鹽水(溫度為36~38℃),也可飲溫紅糖水。母牛產後th左右擠初乳,第一次擠初乳2kg左右,然後馬上喂犢牛。

初乳不能馬上擠淨,一般到產後的第5天擠淨全部初乳,這樣有利於促進乳房發育和防止產後癱瘓發生。

(15)母牛產後在產房飼養2周左右,此期間不能催奶,以粗飼料為主。視母牛的消化狀況逐日增加精飼料。期滿後經獸醫檢查批準送回原飼養組,同時辦理交接手續,以便回原組後進入正常飼養。

(二)母犢牛飼養管理操作規程

(l)犢牛哺乳提倡早期斷奶,哺乳期45~60d,全期哺乳量為200~250kg。日哺乳量的大致分布為出生後10d內4kg,11~20d5.5kg。21~30d5kg,31~40d4kg,41~45d3kg。犢牛生後1h左右喂初乳,第1天初乳不限量,喂5~7d初乳後換喂常乳。

(2)給犢牛喂常乳必須做到“三定三淨”。“三定”指定時、定量、定溫(奶溫38℃);“三淨”是指奶要潔淨,用具要淨,喂奶後犢牛嘴要擦幹淨。

(3)犢牛出生後7d左右開始訓練采食犢牛料,10d開始訓練吃幹草,牛欄內可設料槽和幹草架,讓犢牛隨意采食,1月齡內犢牛料可不限量。

(4)注意給犢牛飲水,白第三次喂奶後隔th就可給適量溫水,或加到奶中給水(奶:水=3:1),滿1個月後,可白飲普通清水,但要有逐漸適應過程,冬天水溫要保持36~38℃。

(5)應隨時觀察犢牛身體狀況,注意精神、飲食、呼吸、大小便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獸醫人員。同時,要注意天氣變化,發現天氣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加強管理。

(6)每天給犢牛刷拭2次,保持牛體衛生。犢牛舍要保持幹燥、通風、清潔衛生。

(7)要給犢牛建立檔案,編號、帶耳標、填寫卡片。按月齡稱體重,3月齡、6月齡各測一次體尺。

(8)犢牛容易患病,要搞好疾病的預防工作,牛舍要經常打掃,每個月消毒一次,周圍環境亦應保持清潔。

(三)育成牛飼養管理操作規程

(l)育成午最初階段的飼養管理,應盡量做到與轉群前的生活條件一致,避免因轉群改變飼養管理條件,影響其正常發育,並應根據體重,按規定的飼養標準飼養。飼料要多樣化,以粗飼料為主,用精飼料補充其營養不足。

(2)育成牛每班應進行認真刷拭牛體,搞好牛體衛生。

(3)育成牛達16~18月齡,體重達375kg左右時,要注意觀察發情,及時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