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注美洲殖民試驗的政務家中,天主教紳士喬治·卡爾弗特爵士取得了自己的成功,他是弗吉尼亞公司的股東,升作貴族並被封為巴爾的摩勳爵,他從國王那裏取得了一大筆金錢和在新世界從事冒險事業的機會。經過一係列比較後,他選擇了弗吉尼亞附近的一大片土地,將其命名為馬裏蘭,表示對國王的法籍王後昂裏厄塔·瑪麗亞的敬意。

自始至終,巴爾的摩家族都把建設馬裏蘭殖民地看作是一種經濟事業。他們一開始設定了有利於開發領地的規定:每一個願意運送5名強壯男子到殖民地的紳士,可獲得1000英畝土地,每增運5名就增撥1000英畝,而這樣的田產將建成一個采邑,擁有和英國采邑一樣的特許權;自費前來的男女,給予一份土地,隨同前來的家人和仆從也有額外補貼;為了加速土地的開發耕種,他們采用了契約傭工和黑奴製,將馬裏蘭建成了一個半封建領地。

巴爾的摩勳爵執行宗教自由的寬宏原則,他們慎重處事,老巴爾的摩草擬的特許狀明文規定,殖民地的教會應“遵奉英國的教律”;他的繼承人也是如此,在發給首任總督和地方官員的訓令中,告誡他們不許對新教徒施加任何侮辱或誹謗。忠於羅馬的他命令“要使羅馬天主教的一切行動盡量秘密進行”,為避免可能發生的麻煩,他選擇了信奉國教的人員擔任使者。

即使如此,當1688年第二次革命將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趕下英王寶座時,巴爾的摩家族也還是失去了馬裏蘭殖民地。20年後,本尼迪克特·倫納德·卡爾弗特放棄了祖先的宗教信仰,並通過這種背教行為挽回了祖產。

巴爾的摩家族一方麵在新教徒的派係爭論中巧妙周旋,一方麵將注意力放在如何使他們的領地擁有更多種植業者和勞工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幫助與自己信仰相同的神父,也願意將土地出售或出租給信仰新教的農民,同時也爭取新英格蘭的清教徒。許多馬薩諸塞的清教徒和弗吉尼亞的國教徒接受了巴爾的摩向他們所提供的條件,並定居在切薩皮克海灣的肥沃土地上。如果沒有1649年的信教自由法,天主教徒應該會屈從於新教徒的統治。但信教自由法所給予的喘息時間十分有限,40年後的動亂將詹姆斯二世趕下王位,信教自由的保證便遭到嚴重損害。之後,國教徒在馬裏蘭確立了英國國教教會,授權征收維持教會的稅款,不許天主教教徒公開舉行禮拜儀式,甚至禁止天主教徒的遷入。

雖然巴爾的摩家族經曆了許多困難,但他們的成功還是激起了其他宮廷大臣的欲望。當查理二世登上寶座時,他的擁護者便開始索要賞賜,查理便賞給這些寵臣一處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的大殖民地,通稱為卡羅來納,允許他們在服從英國法律和取得當地議會同意的前提下,以業主身份實行共同治理。

殖民地被劃分成南北兩大地區,業主們相繼派去的總督經常和平民議會發生衝突,因為企圖征收免役稅和其他捐稅,多個行政長官被憤怒的人民驅逐。由於缺少硬幣,南卡羅來納議會堅持發行大量不兌換的紙幣,由此開始了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長達200年的爭論。一次,一些抗議發行紙幣的當地商人被關進了監獄,當大洋彼岸的英國商人勸告業主們否決通貨法時,南卡羅來納議會以革命作為回答。南北卡羅來納的業主們對這種既沒有好處也沒有結果的爭執感到厭倦,於是在1729年將領地出售給了英王,這兩個地區便成了王室的殖民地。

在最初一批卡羅來納業主中,伯克利勳爵和喬治·卡特雷特爵士決心自己承擔風險進行冒險。1664年,他們設法得到了介於哈得孫河和特拉華河之間的一片土地,將其命名為新澤西,以紀念卡特雷特的故鄉——英吉利海峽的澤西島,並開始以寬厚的條件向移民們提供可以永遠保有的小塊土地。第一任總督菲利普·卡特雷特攜同30多名冒險家建立了一個村落,從康涅狄格前來的清教徒建立了紐瓦克鎮,蘇格蘭—愛爾蘭長老會的教徒居住在東部各縣,英國貴格派選擇了特拉華河以西的肥沃地帶。

雖然業主們企圖在平民議會的幫助下進行溫和的統治,但衝突還是不可避免,當免役稅於1670年正式開征時,議會驅逐了總督,爭論了4年的伯克利不耐煩地將自己的權益出售給貴格派的冒險家,不久,卡特雷特也轉出了自己的那一部分,新澤西分為東西兩部分,但它們的新業主並沒有堅持多久,1702年,這塊殖民地被移交給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