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美洲指揮作戰的軍官缺乏本領或幹勁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肩負主要責任的威廉·豪爵士雖然是個有經驗的傑出將領,但他貪圖安逸、賭博、嗜酒、行為放蕩。豪爵士不願采取殘忍粗暴而果斷的懲罰措施,為此,他采取了通過占據紐約和費城並封鎖沿海一帶來拖垮愛國者的策略。如果不是法國人用海軍進行幹預,他的計劃可能會取得成功,但事態的種種變化造成了他的厄運。

美洲革命事業的有利因素中還包括地理環境的優勢。英國人必須跨過3000英裏的海洋,然後在南北延伸達1000英裏的戰場上進行戰鬥。雖然海軍幫助他們輕易奪取了海港,但當英軍深入內地的時候就遭到了挫折。因為被包圍切斷了給養,伯戈因在薩拉托加被迫投降;英軍1780年攻占查爾斯頓,但他們遠離海上的支持就無法向前推進;康沃利斯雖然能夠隨意攻擊北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的沿海一帶,但他不能保持曾占領的內陸地區。總之,要用武力征服美洲大陸,就必須用軍事方法進行正規統治,然而派遣到美洲的英軍對此無能為力。

在英國的議會兩院,關於美洲的爭論聲此起彼伏,查塔姆宣稱,根據憲法議會無權向殖民地征收內部稅,讚成取消高壓措施;但在武裝衝突發生後,他又拚命反對美洲獨立。羅金厄姆堅決讚成議會擁有征稅的權力,但是攻擊諾思勳爵采取的措施是權宜之計。與此同時,殖民地人民提出的要求更加劇了輝格黨的內部混亂。少數輝格黨人主張以獨立為條件同美洲媾和,大多數輝格黨人則考慮用什麼樣的策略來擊敗內閣並恢複他們對政府和官職的控製。

那時,輝格黨人本來是可以結束同美洲的衝突的,同情美洲的輝格黨政治家福克斯曾建議這樣做,但遭到了拒絕。但1783年的和平條件主要是輝格黨的功績,是他們將諾思勳爵趕下了台,並勸說喬治三世屈從於命運,並通過承認合眾國的自由和獨立地位來結束這場戰爭。

在締結和約的談判中,英國政府和在巴黎的富蘭克林都十分傷腦筋。根據大陸會議的指示和美法聯盟的條款,在交涉的每一階段,美國代表都要和路易十六的大臣們商議。然而法國是懷著擴大自身勢力範圍的企圖才支持美洲的,它希望收複密西西比河流域並擴大在西部海域的捕魚權。西班牙也是如此,它們一致認為美國人應滿足於占有沿海地區,準備阻止美國將內地包括在它的領土之內。

在談判期間,有人提出照顧合眾國,也有人建議加惠於法國和西班牙,英國內閣傾向於照顧反叛的殖民地。美國特使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信息,不顧外交禮節地地同英國代表進行了秘密談判,並在將自己的活動告訴法國外交大臣以前,已經與英國協商了和約的一般條件。最後,美國特使的精明手法和英國內閣的寬宏大度促使了1783年合眾國的勝利。獨立得到了母國的明確承認,西至密西西比河、北至加拿大、南至佛羅裏達,被承認是年輕共和國的應得遺產。西班牙獲得了米諾卡島和佛羅裏達,但沒有得到直布羅陀;法國並沒有得到領土和商業上的好處,付出的流血犧牲和財力支援,換取的隻是英帝國遭到肢解和力量對比的重新調整。在美洲遭遇失敗的英國仍然保有加拿大、紐芬蘭和西印度群島的島嶼,依舊保持著海洋上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