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華掌櫃講,上幾輩子老家兒都幹這個。不開商號,走街串巷,沿街叫賣,曆來的規矩。華家的牛頭肉遠了不說,躥到前門外,一準兒盆幹碗淨。無論長袍還是馬褂,都好這口兒。碰上軍頭警爺,點頭哈腰不算,還得行點兒賄賂才是。
“清真”講究。宰殺由阿訇操持,行了些禮數才下刀見血,這就是對一條生命的敬重。想想也是,一輩子勤勤懇懇,頂多了瞪瞪牛眼睛,發發牛脾氣,活兒不耽誤,走不動了還得“獻身”人類,是值得尊敬的生靈。“清真”幹淨。沒有一點兒癖疵,總是追求完美。那麼多年了,茲要掛“清真”牌子,我就認,肉擱嘴裏頭,放心。“清真”實在。不蒙人、不缺兩、不欺小,許是這規矩傳了多少年。“清真”義氣。茲要常光顧他的生意,一來二往成了常客,非但不殺熟兒,多少讓秤杆翹得高兒高兒的。
華掌櫃就住姥姥家後頭那個大雜院,十幾戶人家盡是養家糊口的小生意人。碰著刮西北風,一股股肉香氣直往鼻子裏鑽,一猜準是華掌櫃家加工牛頭肉呐!說句實的,牛頭肉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肉,其他的也就算是“牛雜碎”。除了牛肝還有牛蹄筋、牛肺、牛肚,經華掌櫃加佐料祛腥氣、除穢氣、提香氣,聞起來就想立馬叼上幾口,解解饞。華掌櫃做的牛雜兒肉味異香,有好閑聊的鄰居問有啥訣竅“跟大夥兒做的味道沒啥區別吧”華掌櫃憨憨地笑著,說與沒說一個樣兒。黃酒大料蔥薑蒜、豆蔻香葉花椒鹽,都這些習以為常的案邊佐料,華掌櫃做的味道與平常挑子的味兒就是不一樣。據說,其中有幾味中藥那是華家的絕妙之處,祖傳的不會外露。華掌櫃憨憨一笑,隻能算是一種待人的禮貌。
華掌櫃的獨輪車很有特點。木輪銅軸,輪子裏外鑲滿了亮閃閃的銅釘。車麵上,滿鋪著鍍鋅板,鋥光瓦亮。熟牛頭肉以及各類牛雜碎,分別盛在幾個荊條圓筐裏。長而尖的刀,固定在一個位置,防備晃動。白白的蓋單,嚴嚴實實地覆蓋著所有熟食品。
張姨見門口兒車子沒動窩兒,忙打過招呼,“來半斤牛頭肉,花椒鹽兒的!”隻見華掌櫃撩開蓋單子,提溜一小塊,“您看,這塊兒行嗎”見張姨點了頭,上稱稱。“高高兒的,您不瞅瞅”說話間長刀用上了,切出來的片兒薄薄的,您要是後影兒放張帶字的紙,還能讀出來哪!
“掌櫃的,您看著湊一斤雜碎,蹄筋多來點兒,涼拌的,多擱些辣油兒!”李大爺家來人兒,都好這口兒就酒。等華掌櫃切完拌完,趁交錢找零兒的工夫,李大爺趕緊擱嘴裏一塊兒。用個詞兒形容:迫不及待。嘴兒比手還急。就這樣,獨輪車還沒出胡同,好幾斤都就地撂下了。
您問,華掌櫃後人還幹這行嗎不瞞您說,幾個兒子都是大學問,孫子們不是留洋就是京城白領。賣牛頭肉、獨輪車那好像與他們的生活軌跡無關。一提華掌櫃在世的時候,牛肉味如何如何,華家沒抻茬兒的。嘚!華家祖傳的味道就這麼著截止啦!據說,有個白領孫子有意向轉行兒,可秘方跟誰要啊怎麼著了沒下文。就是有著落了,誰也不知。您想,城市森林一片迷茫,就是在一棟樓裏,誰又認識誰
街頭,人頭攢動,趁著沒城管管著,還是有牛頭肉買賣,晃悠在邊緣地帶打遊擊。蹬三輪的、騎自行車的,魚龍混雜。表麵上白布帽、白圍裙、白套袖,也支著“清真”字樣,賣的是什麼誰也不敢說。那會兒遛彎,遇見回。這邊兒,打老遠招呼,“是長脖子不是”“犄角還沒長哪!”三輪車主詭秘地笑著、應著。一聽對話,熟人兒。
“今兒的牛剛宰得啊!牛頭肉,就是便宜啦”!千萬甭聽,要是長脖子駱駝、老馬肉那算是好的,弄點兒不明不白死的牛,是牛頭肉了,得不得病誰保得齊如今買熟食,還是認大超市吧!找原先街巷的牛頭肉味我看,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