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其人
機會來了
骷髏塔
屠戮公卿
去哪裏搞軍糧?
“不要迷戀哥,哥隻是個傳說”,這句現在十分流行的網絡語言,非常適合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
瘋狂迷戀黃巢的人中就有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宋江。《水滸傳》中記錄了宋江那首非常有名的反詩:“他日若得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很多人被宋江這句話,感動了好久,激動了好久,但是他們不知道,宋江此詩並非讚揚黃巢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義行,而是在崇拜黃巢曾經殺人無數,而且殺人的方法是那麼的殘忍。
宋江和他的兄弟非常忠實地做了黃巢的Fans,在《水滸傳》的篇章中,我們多能看到這些所謂的正義英雄動輒就殺人全家,甚至屠城屠莊的行徑。
我隻能這麼說,黃巢並非我們口口相傳的義士,曆史上的黃巢是一個甲級戰犯,宋江無恥的樣子頗有黃巢當年的風範。
黃巢其人
中國曆史上真是到了活不下去才起義,後來又能夠善待百姓,善始善終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明朝的創始人朱元璋。
其他的所謂農民軍起義領袖,窮苦出身的多無朱元璋的見識,有見識的卻無朱元璋對於人民的那種樸素的感情。
黃巢屬於後者。
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出身於一個世代販賣私鹽的家庭。要特別說明的是黃巢家中並不窮,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小資。
《新唐書》上說他:“世鬻鹽,富於貲。”
因為家族裏幹的就是犯法的買賣,所以黃巢家族實際是很有黑社會背景的,而且江湖地位比較顯赫。黃巢自己,因為常要出去和那些不要命的鹽販打交道,還要時常和官府動刀子,所以黃巢的武功是很過硬的,弓刀馬箭是樣樣精通。(《新唐書》:“善擊劍騎射。”)
黃巢不僅武藝好,也頗愛讀書。
黃巢很想把自己黑社會這個汙點洗幹淨,而轉作仕途,做個白道的人。所以他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是考完才發現,自己賴以自豪的那點文采,不足以為自己博得功名。
黃巢科第失敗後,沒有在自己身上來找原因,而是把這種心有不甘轉化成了一種對唐王朝的憤怒,我黃巢文武雙全,難道沒有資格在你這裏混上個一官半職嗎?
此時,黃巢的一種報複的心理油然而生。他難以排解心中的鬱悶,提筆寫下一首名篇,被記錄在了《全唐詩》中,而這首詩在一千多年後,還被大導演張藝謀引用了一次,大大忽悠了一把觀眾。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不第後賦菊》
其實,人們並不知道,在黃巢寫下這首詩篇之後,一個人已經徹底地轉變了,他走到了人生的另一個極端中去,他要為報複而活著,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活著。
要讓別人知道,我黃巢也能成功。
當然,要成功就要不惜一切。
機會來了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追求總要有動力,黃巢有了。但是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還要有機會,很幸運黃巢很快也等到了。
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當時的唐朝藩鎮割據,戰事不斷,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
一般的情況下,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另一個是碰上了百年一遇的大災。
而唐僖宗兩個條件都遇上了,全國範圍內爆發了大旱災,河南省受災最重。所以在河南出現了一位牛人,這就是王仙芝。
公元875年,以王仙芝等為首的上千人,於長垣揭竿而起。很快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今河南範縣)、曹州,並擊敗了前來鎮壓的官軍。
當時待在曹州家中非常鬱悶的黃巢,看到了王仙芝的作為,興奮極了。(《新唐書》:“巢喜亂。”)
亂世出英雄,這是無數“有誌”青年心中的口號。
黃巢無數次地乞求上蒼給自己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現在機會就擺在了他的眼前。
膽壯吃個夠,膽小吃不著。
黃巢立即把族中的兄弟子侄召集來商量,結果大家一致讚成參加起義軍,撈點實惠的。
唐末起義從此變了味道,因為黃巢等人根本不是什麼要餓死的饑民,相反他們有吃有喝非常快活,其實這場起義隻是他們的一次投機而已。
黃巢與族兄弟子侄黃存、黃揆、黃思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各地饑餓的農民爭先加入起義軍。數月之後,這支起義軍已經達到了數萬人。
起義軍聲勢浩大,唐朝政府非常恐懼,詔令五路節度使出擊義軍。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天平節度使宋威在沂州(今山東臨沂)城下擊敗了義軍,宋威失誤,認為王仙芝被打死了(實際跑了),所以奏報賊亂已平。幾路節度使就這樣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