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嚐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穀關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穀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麼可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隻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嚐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隻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隻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嚐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穀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後來,人們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不正當的小伎倆稱作“雞鳴狗盜”,也把使用這種小伎倆的人稱作“雞鳴狗盜之徒”。
但是這種人的技術,到了關鍵的時候,真能救命,所以這些人也並不為人反感。
後來,明清的時候,流行各種各樣的武俠小說,比如說什麼《三俠五義》之類的,這些小說裏,統一都要有一個情節,就是有個俠客肯定會去偷皇帝的東西。
比如,《三俠五義》裏有個叫白玉堂的。白玉堂的外號叫錦毛鼠,還有個南俠展昭,他的外號叫禦貓。
這個白玉堂就不服,為啥我是老鼠,你就要叫貓呢?這不是欺負人嗎?就把皇帝的東西給偷走了,然後嫁禍給展昭。
《三俠劍》這部書裏有個叫楊香武的,也是個飛賊,他的故事就叫做三盜九龍杯。
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浙江鏢師黃三太腦子一熱,誇下海口,今後宮內不管丟失了什麼東西,我黃三太一定去找回來。誰知這句話給自己惹下了大禍,不久,康熙的一對九龍玉杯不見了,於是傳旨黃三太,限期一個月內將九龍杯找回,否則要將黃三太全家斬首。
黃三太接旨後,又驚又急,吃不下,睡不著。就搭設宴席,請來天下的英雄。此時一位英雄匆匆到來,他就是黃三太的師弟,叫楊香武。楊香武說出自己曾夜入皇宮,盜走了九龍杯。黃三太聽罷大喜,連忙給楊香武下跪,說明了原委。大家聽後都大吃一驚,但楊香武說,他雖然盜走了九龍杯,可是在路上不小心又把九龍杯給丟了。黃三太聽到玉杯丟失,不知去處,急得頓時昏了過去。
正在這時,一貫偷雞摸狗的王伯彥站了出來,說九龍杯是他拿走的,不過他又把玉杯轉送給好友周應龍了。黃三太聽罷,先是一喜,後是一驚。因為當年黃三太和竇爾敦曾在李家店比武,黃三太用暗器打傷了竇爾敦,從此兩個人結下了冤仇。而竇爾敦與周應龍是師兄弟,現在這玉杯落在周應龍手裏,如果是旁人,也許周應龍就送還給他了,但如果是黃三太,周應龍是決不會輕易把九龍杯交出來的。眾英雄你一言我一語,一時想不出好辦法。楊香武在周應龍過生日那天,備上一份厚禮前去拜壽,趁機將杯討回,如果他不給,就由楊香武再把玉杯偷回來。黃三太覺得這個計策可行,便分頭準備去了。
周應龍也是個綠林好漢,勇猛無比,人稱“金翅大鵬”,他使用的兵器叫镔鐵雙鐧。在他生日那天,楊香武果真帶了一份厚禮前來拜壽。周應龍想,我與楊香武並沒有什麼交往,今天他來肯定有事相求。楊香武將索要九龍杯的事說出,周應龍二話沒說,慨然應允,將九龍杯拿出送給了楊香武,楊香武連聲拜謝。
飲酒間,周應龍問起要九龍杯的是什麼人,楊香武也是嘴欠,當他聽到是要營救黃三太時,頓時變了臉色,趁楊香武不備,把玉杯奪了回來。周應龍告訴楊香武,說黃三太曾經用金鏢傷了他師弟竇爾敦,他們之間有仇怨。楊香武聽罷後悔不已,隻得好言相求,可是周應龍堅決不肯給。這時,楊香武也翻了臉,他和周應龍約定,三天之內一定從周應龍手中偷走九龍杯。周應龍連忙吩咐手下嚴加看管。
楊香武有一身絕頂輕功,能自如地穿房越脊,來去無蹤。他趁半夜三更,潛入周應龍的後廳,先到後院將周應龍的妻子用薰香熏倒。在一陣混亂中,楊香武高喊捉賊。周應龍中計,急忙趕到後院,一時忙中出錯,人杯分離。楊香武趁機盜走了九龍杯。
周應龍發現玉杯丟失,方知上當,急忙帶領眾人追出莊外。楊香武剛把九龍杯交給前來接應的黃三太等人,周應龍已經追趕上來。黃三太好言解釋,怎奈周應龍怒氣衝天,舉起雙鐧朝黃三太砸去。黃三太無奈,隻好還手應戰,雙方廝打在一起。經過幾十個回合,周應龍被打倒在地。黃三太並不想傷害他,急忙將周應龍扶起,並向他道歉。周應龍羞愧難當,從心裏佩服黃三太,彼此握手言和,成了江湖上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