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被押至紹興知府衙門,當晚即由貴福、徐方詔、李鍾嶽、李瑞年等對她進行了會審,第二天又繼續進行審訊,在審訊中,不論敵人怎樣花言巧語,或是嚴刑逼供,秋瑾始終以凜然不可冒犯的英雄氣概對付敵人。她斬釘截鐵地告訴敵人:“論說稿是我所做,日記箋折亦是我辦,革命黨之事,不必多問!”
敵人逼問她已經逃走的王金發、竺紹康等人的去處,她以對敵鄙夷,不屑一顧的口氣回答:“不知道。”敵人刑逼她供出匪黨共有幾人時,她再也不予理睬,任憑敵人怎樣軟硬兼施,她始終不說一字。
最後,秋瑾揮筆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作為交給清政府的唯一的筆供,也以此表達自己對革命失敗的惋惜,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從此再也不肯寫什麼說什麼了。
秋瑾的被捕給了清廷極大的震撼,實在不知道一個女子,竟然是浙江的起義領袖,這真是古今少有的奇事。
在用盡各種方法皆不能迫使秋瑾屈服之後,貴福決定盡快殺害秋瑾,以免浙江各地光複軍,特別是竺紹康、王金發帶人進攻紹興,營救秋瑾。於是他一麵命幕僚編造一份《秋瑾口供》向上司交賬,一麵電請張曾敭批準殺害秋瑾。張曾敭立即複電同意。
光緒三十三年六月六日(公元1907年7月15日)晨,這位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英勇鬥爭的戰士,就這樣懷著對革命未成、壯誌未酬的遺恨,結束了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年僅三十三歲。
逃走的王金發終沒辜負秋瑾的重托,他後來終於掌握了紹興府的軍政大權,實行新政,公祭英烈,使得秋瑾的事跡在當時的上海、香港及南洋、日本、歐洲的留學生團體中廣泛流傳。
秋瑾的革命失敗了,實事求是地說,由於時代的局限,以秋瑾為代表的一批早期的革命青年,在革命的理論上是缺乏的,他們常把封建製度的罪惡和異族入侵混在一起,把“驅除韃虜”作為了主要的革命任務,這樣就忽視了漢族統治者中的封建勢力,有礙反對封建專製大目標的實現。
秋瑾是這樣,孫中山也是這樣!
但是,秋瑾仍舊是我們曆史上的女英雄,她的革命思想、獻身革命的精神喚起了千千萬萬的民眾對於推翻帝製,走向共和的向往。
秋瑾應該會想到,在未來的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資產階級革命,也就是辛亥革命,或稱之為武昌起義,而那場革命的成功隻是在她死後僅僅四年就完成了。
根據秋瑾“埋骨西子”的遺願,秋瑾紀念碑於1930年在西子湖畔落成,碑座正麵刻有蔡元培撰、於右任寫的碑記,碑身鐫有張靜江的題書“秋瑾烈士紀念碑”。後壁上鐫刻“巾幗英雄”四字,係孫中山先生生前手書。
秋瑾成為民國女性這部書的魁首人物,是因為作為民國的開創者,她的事跡震撼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心,激勵他們在爭取祖國解放和富強的道路上奮發圖強。如果沒有秋瑾等人的革命實踐,也許那場關乎中國命運的革命來得還要更晚一些。
天津大俠霍元甲
先說一句套近乎的話,霍元甲是我的老鄉!
霍元甲,字俊卿,清朝末著名愛國武術家,精武體育會創始人。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現在這個地方隸屬於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為紀念霍元甲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經天津市民政局審核並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其故鄉天津西青南河鎮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為精武鎮。
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秘宗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有多部影視作品描述他的事跡。
霍元甲生在一個秘宗拳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因霍恩第的秘宗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鏢,霍恩第隻鏢窮苦百姓,清白之人,對貪官汙吏決不保鏢。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
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誌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麵,方準父兄一起習武。
沒想到霍元甲後來居上,武藝竟然超過了哥哥和弟弟。
在二十四歲那年,一位武師來找霍家的麻煩,僅僅三招就把霍元甲的哥哥與弟弟打倒在地,而霍老爹此時年紀已經不小,霍家一門的榮辱就落在了霍元甲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