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寶座不是那麼好坐的,也無論是江山一統的大皇帝或者偏安一隅的小皇帝,一年到頭,總有人覬覦這個位置。一不小心,別人就會來搶來奪,把你撬下來。諸葛亮在世,可以說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諸葛亮去世後近30年,阿鬥有事得自己頂著,頂不住就會垮台。他一頂就是幾十年,能說他沒有一點能耐麼!隻不過他拙於言辭,不大會自我宣傳而已。
阿鬥頗有自知之明
古語雲“知人曰智,自知曰明”,“人貴有自知之明”。比較而言,“知人”不易,“自知”更難。有很多人評論別人的時候說得頭頭是道,對自己則缺少起碼的自知。醜八怪常以為自己貌比天仙,豬頭三總覺得本人才高八鬥。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卻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聰明人遍地都是,多少有一點自知之明的人卻少之又少。因此,頗有自知之明的阿鬥就顯得十分難能可貴。諸葛亮其人一無大學文憑,二無高級職稱,但無疑是一位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高級知識分子。頗有自知之明的阿鬥深知自己在任何一方麵都比不上他,因此對他十分信賴,把一切軍國大事全都托付給他,毫不掣肘,十分放心。諸葛亮不幸病故,他又把一切軍國大事都托付給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蔣琬、費禕、薑維等人。這樣,有權者大膽放權,垂拱而治;有能者人盡其才,放手辦事;雙方各得其所,人心安定。拿現在的話來說,阿鬥還很能重視知識,尊重知識分子,而且大膽放手,用人不疑。
如果阿鬥缺少這一點自知之“明”,事情的發展就不堪設想。他若自不量力,自以為是,時時揮舞指揮棒進行瞎指揮,要想遙控大軍作戰,那就會使前線作戰部隊一敗塗地。他若想過“權癮”,定出許多清規戒律,條條框框,要求諸葛亮事事都得請示彙報,捆住其手腳,則諸葛亮將無所作為,不待病死,早就被氣死或者拖死。
曆史上有不少皇帝,自己雖然多少有一點本事,卻患有致命的忌才病,不能容人。有如武大郎開店,自己是矮子,就見不得大個子;自己幹不了,就生怕別人幹得好;遇到有人在某一方麵超過自己,就坐臥不安,必欲除之而後快。就才能而言,阿鬥自己是平庸之輩,與他手下一批文臣武將相比,他自知在很多方麵皆不如人。如果他也患有忌才病,蜀漢的文武群臣恐怕都不會有好結果。幸虧阿鬥心胸坦蕩,能夠放手用人,隻要於國有利,不怕才高於已。這樣,大家才能安心效力,沒有什麼後顧之憂。
曆史上有不少皇帝,一旦登上寶座就睡不好覺,唯恐別人謀反篡位。於是時時防人,處處防人,防之猶嫌不足,更思先發製人、整人、害人、殺人。越殺人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殺人。鬧得臣下惶惶不可終日,自己也惶惶不可終日。為了保住帝位,他可以置國家前途、人民利益於不顧,一年到頭忙於窩裏鬥,弄得國事日非,直至垮台而後已。與他們相比,阿鬥的心情就要平靜得多。也許是他17歲登上帝位時就受到“相父”諸葛亮的保護,皇帝做得十分安心,以後養成習慣,每天吃得下睡得著,全不庸人自擾。如果有人認為這是“糊塗”,竊以為這正是他的“大智若愚”。他對人不犯疑心病,並不費盡心力去防人、整人,結果也沒有人想害他。別人不擔心挨整,一心做事,彼此相安,他自己也不會得失眠症。這種“糊塗”,於國、於民又有何害!與那些過於“精明”,為了防人必須整人,每天過著擔心受怕日子的大皇帝相比,不是還要安全得多嗎!
阿鬥是有道之君
我們對於曆代皇帝的評價,概括言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曰有道之君,或曰有道明君;另一類是無道之君,或曰無道昏君。對於阿鬥,我們一向認為他無用、糊塗,大概不會同意把他列入有道明君之列;但也覺得他並無多大罪過,也不至於就要算做無道昏君。但從上述情況看來,把他列入有道明君並不過分。因為:
一、他有自知之明。而且他的糊塗是大智若愚,心中明白。稱為明君,有何不可。
二、至於他是不是有道,這就要看“什麼叫“道”?何謂有道?何謂無道?如果我們把道解釋為“客觀規律“,能夠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是有道,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就是不按牌理出牌就是無道的話,那麼,阿鬥又何嚐不可以稱為有道之君。
曆史上有不少皇帝,一旦登上帝位,就會像暴發戶發了橫財一樣,大肆揮霍,大肆折騰。或則濫用民力,大興土木,聲色犬馬,窮奢極欲,從物質上盡量滿足自己;或則好大喜功,興師動眾,逼迫臣民歌功頌德,從精神上盡量滿足自己。至於老百姓的死活,他是不管的。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要想大國富強,還需要執政者小心翼翼,與民休養生息,何況是貧國弱國。像隋煬帝楊廣那樣頗有文才的大皇帝,因為把老百姓折騰得太厲害了,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無道之君,你有天大的功勞也抵消不了“無道”的惡名。以此標準來衡量阿鬥,則阿鬥的表現總算不錯。他從來沒有好大喜功,既不擺闊,也不逞強,自知“益州疲弊”,蜀漢貧弱,謹謹慎慎維持著他爸爸留下的這個爛攤子,愛惜民力,從不大肆折騰。在諸葛亮導演下的主角劉備還闖過冒險伐吳的大禍,幾乎把整個蜀漢斷送;阿鬥在位41年,兢兢業業,連小禍也不敢闖,總算盡到了一個主角的責任。從老百姓這一方麵來說,與其在那些無限“英明“的大皇帝治下,被折騰得死去活來,倒不如在這位貌似“無能”的阿鬥皇帝治下,過幾年太平日子。既然這樣,阿鬥既有自知之明,又治國有道,稱之為“有道明君”,誰曰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