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魔後賈南風和她挑起的八王之亂(1 / 3)

中國曆史上自秦代起一共經曆了好幾十個朝代,其中最糟糕的就是西晉這個短命的朝代。西晉緊接三國之後,三國英雄輩出,為爭正統,互相攻戰五六十年,打得精疲力竭,民窮財盡。別的朝代開國之後總要經過一段安定時期,才會逐漸腐敗,糜爛,西晉則是一開始就糜爛不堪,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開國之君司馬炎是個不圖振作不思進取的庸才。當他在公元265年輕而易舉地篡奪了魏國的皇帝寶座之後,有人勸他,魏國之所以速亡,是因為沒有分封宗室,皇室孤立無援所致。要想長治久安,隻有廣封諸王,才能長期捍衛皇室。他不了解魏之速亡原因複雜,非止一端,居然信以為真,就在稱帝的當年,大封司馬氏諸王27人,遍布全國各重要城市。結果一家人的爭權奪利比異姓還要厲害,不久就爆發了“八王之亂”,此伏彼起,大亂二十年,死傷數十萬人,最後是西晉亡於五胡,全國大亂三四百年之久。原先認為魏國速亡,魏國國祚還有46年,西晉國祚更短,隻有37年。

西晉是司馬家族幾個陰謀家依靠陰謀得國

過去我們批評秦始皇建立皇帝製度,是“帝製之為也,天下為私”,認為他遠遠不能與中華民族從古以來的政治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相比。但是西晉的建立,其“為私”的程度,比秦始皇更加嚴重,是由司馬氏一家幾個人擅自決定的。而且不是由這幾個人共同商量決定,常常隻由其中一兩個人作出決定,而且皇位繼承問題的發展變化,還是由其中個別的人鉤心鬥角、打肚皮官司來決定。這幾個人的名單如下:

這張表上隻有六個人的名字(虛線表示過繼關係,人名是重複的,不算)。其中司馬炎之弟司馬攸為人忠厚,從不參與司馬氏家族中的任何陰謀活動;司馬炎長子司馬衷是個白癡,也就是以問災民為何不食肉糜的那個大名人,他既然是弱智人物,自顧不暇,陰謀活動也就沒有他的份。真正能夠做主的,隻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和司馬炎這樣祖孫三代四個非常奸滑的陰謀人物。因為司馬家族是個職業性陰謀家族,在這個家族裏,凡是不願或者不會從事陰謀活動的人,都會成為被整治的對象,而且必被整死,很難逃脫。例如這個名單中的齊王司馬攸,就是被逼帶病上路,病死途中,整他的人就是他的同父同母的親哥哥司馬炎。惠帝司馬衷雖然是個白癡,仍然是在多次被貶之後,難逃在食餅時被人毒死的厄運,整死他的人是“八王之亂”的八王之一東海王司馬越。

拿曹氏家族與司馬家族進行比較,兩者既有相同之處:都是陰謀家族,多數家族成員都會以陰謀整人;也有不同之處:曹氏家族除了會以陰謀整人之外,也還有一些別的本領,例如三曹都有文學才能,曹操在政治上、軍事上也有一些能耐。司馬家族是職業的陰謀家族,除了能以陰謀整人之外,別無任何本領。例如司馬懿這個老奸雄,與曹操族孫曹爽同受魏明帝遺詔輔政,他以退為進,對曹爽處處忍讓,裝病多年不被別人發覺,直到公元249年之初,才突然發動一場軍事政變,殺曹爽,夷三族,曹家重要人物均受株連,幾乎是一鍋端。從此,魏國大權完全入於司馬懿之手,魏國的朝廷上,隻選了一個未成年的曹家小皇帝當個小傀儡而已。兩年之後,司馬懿病死,長子司馬師自立為撫軍大將軍,繼其父秉政,比其父更為跋扈。

曹操的文才武略都比司馬懿強,他奮鬥了大半生,還未登上帝位;諸葛亮更是司馬懿衷心佩服的人,他也是奮鬥多年,最後竟以“出師未捷身先死”而使後人無限惋惜。司馬懿的正當本領比不上別人,隻以一場更陰險更厲害的陰謀一舉奪得魏國與蜀漢的江山。在一些心術不正的後人看來,什麼文才武略都比不上搞陰謀,隻有搞陰謀最為合算。

司馬炎就是靠陰謀得國的庸才

司馬家族與曹氏家族不同,曹操因為門第不高,還得靠自己從軍、奮鬥,才能闖出一番事業;司馬家族世代當官,都是紈袴子弟,隻要會拉人事關係,會搞陰謀活動,就能坐得高官,坐掌大權。此外不需要有任何本領。

司馬炎能當上西晉的開國之君,全靠祖宗六代餘蔭,坐享其成,自己並無任何本領,更無遠大政治理想。對於臣下,會拍馬屁的就能得高官,不需要你有什麼才能。丞相何曾因帶頭勸晉王(司馬炎)稱帝,就拜太尉,進公爵。他曾在參加國家大宴後告訴兒子何遵說:

國家應天受禪(司馬炎篡位時自稱受禪,如同演戲),創業垂統,吾每宴見,未嚐聞經國遠圖(沒有聽見皇帝談過國家大計),惟說平生常事及身而已,後嗣其殆乎?(《晉書·何曾傳》)

就是這個何曾,曾經“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每天要花費萬錢買菜,還說沒有下筷子的地方)。晉廷君臣的豪侈,可以想見。

司馬炎成天隻知道享樂,懶管政事。即位以後,廣選公卿之女以備六宮,不許隱慝,違者論罪。宮中選妃,母女相別,號啕痛哭,聲聞於外。采選未完,嚴禁天下嫁娶。晉宮原有美女五千,滅吳以後,更選吳宮姬妾宮女五千餘人,從此後宮超過萬人。他為了欺騙老百姓,表示自己節儉,曾經下令在大街上燒掉雉頭裘這些名貴衣物。舍不得遣散後宮上萬美女,燒掉幾件衣服又有什麼用,豈能一手掩盡天下人耳目。他身為皇帝,每日悠閑無事,就坐上羊車,任羊自行,羊停留在何處,他就在何處宴寢。那些宮女競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吸引羊車停留。

晉廷政風敗壞,到了渾渾噩噩的程度。平吳之役,司馬炎命賈充為統帥,賈充不赴前線,戰況均聽部下轉報。孫皓投降,他事先一無所知,還上奏說吳不可平,結果他的奏章與孫皓投降的捷報竟然同時送達朝廷,司馬炎也不加追究,一笑置之。滅吳的水師由王濬、王惲同時領兵,王濬首先攻破建業(吳國首都),俘獲孫皓,王惲恃其子是駙馬,奏報孫皓是他所俘,兩人激烈爭功,武帝不問是非,同加封賞了事,軍中傳為笑談。

司馬炎從篡魏之日起,大封司馬諸王,第一批就封了二十七個。王國共有三等,二萬戶為大國,萬戶為次國,五千戶為小國;大國有兵五千,次國有兵三千,小國有兵一千五百。封王全無限製,想封就封,願封就封。不久之後,司馬家族幾乎人人封王,個個有兵。封王之後,群王聚居京師,坐享富貴,不肯外出就國,各王國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捍衛皇室的作用。諸王為了爭權奪利,大家展開陰謀活動,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樣的西晉王朝,不亂才怪!

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哪八王,說法不一。按照《晉書》的說法,是以下這八個王:(按出場的先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