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
大胡子老外托爾斯泰說:三代出一貴族。
兩句話加起來的邏輯就是:中國出不了貴族。
中國出不了貴族,如果放在現代,是有根據的。諸位看看曆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榜上的富豪們,有多少已經翻身落馬。胡潤富豪榜更是成了富豪們的落馬榜,大倒黴蛋黃光裕坐上富豪榜,屁股都沒捂熱,就進去住單間了,更別說三代了。個中緣由,小三不去深究,隻說現象。
小三有個奇怪的發現:中國曆史綿延幾千年,沒出現文化斷點;但是,中國的名門望族卻更迭輪換,很少有哪個家族興盛不衰,即便是孔老二家族、孟夫子家族,延續傳承的也隻是排了幾十輩的輩分而已。中國的家族史就好像是一部不斷被革命的輪回史。
從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傳續三十代,計三十七王,前後達七百九十一年。三十代,什麼概念?按照托爾斯泰的計算,大周嫡胄個個都是超級貴族了吧,其實不然。我們看看大周那些王室嫡胄的分封國的多舛命運就知曉了。
特別是自公元前771年平王東遷,拉開了春秋的序幕後,周天子腳下的這些嫡胄們就沒有一日不在惶惶中度過。整個中原亂成了一鍋粥,之前那種井然的秩序伴隨著野心和殺戮、雄心和抱負,像一鍋東北亂燉一樣撲騰撲騰都下了鍋。
如果把此時的大周王室比作證監會,那麼其下的分封諸侯就是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比如薑太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等等;而像管仲、範蠡、樂毅、李斯之徒,無疑就是董事長任命的CEO——首席執行官們了,各國小民無疑就是所謂的散戶了。
每一個分封國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至於這家公司的市盈率、散戶的命運、機構的權謀,一切的一切,在這個風雲激蕩的偉大時代,在這個不圖謀即滅亡的鐵血時代,顯得如此現實和殘酷,又如此符合動物界的生死法則。
下麵,不妨讓我們逐一看下春秋戰國的那些CEO們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