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太妃之謎(1 / 2)

已故紅學家吳世昌先生在其《紅樓探源》一書中,注意到《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裏寫到一位老太妃薨後,“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製”,結果賈母及邢王二夫人乃至尤氏、許氏(賈蓉續弦)等每天都要入朝隨祭,後來這位老太妃到離京來回需十來日的陵寢安靈,不僅賈母等女眷需去參與守靈,賈珍、賈璉、賈蓉等老少爺們也都隨去,很長時間不在家裏,賈府為了好歹留個主子照應家裏,便報了個“尤氏產育”,協理寧、榮兩府事體;吳世昌先生經過一番分析,認為曹雪芹本來是到這幾回要寫賈元春之死,後來卻把賈元春之死的情節推後,為的是把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賈母等回府前的種種情節安排進去,老太妃子虛烏有,是將賈元春“掉包”的結果,他認為“把這位不知名的老太妃如此孟浪地闖入小說的主文,至少是太露斧鑿。”

《紅樓夢》裏的皇家,是把康、雍、乾三朝的情況藝術地壓縮在一起表現的。小說裏有太上皇出現,實際上清代在曹雪芹活著時是沒有太上皇的,乾隆內禪讓嘉慶當皇帝,成為太上皇時,曹雪芹去世已逾三十年,他不可能也沒必要去“預言”。但在曹雪芹祖父輩時,康熙曾立太子,一度呈現康熙接見朝臣時,太子就坐在禦座旁的特殊座位上參與國事的情況,康熙出征時更讓太子留京處理朝政,秋獮、南巡也總是帶太子同行,很有點“太上皇”訓政於“見習皇帝”的味道,康熙自己在第二次廢掉太子後這樣說:“皇太子服禦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注,與朕無異,儼若二君矣”,因此那時的官員已經習慣於謝了皇上的恩再去謝太子恩,這就不難理解《紅樓夢》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裏,賴大向賈母等報告賈政行蹤時說,在跪見過皇帝後,“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第五十八回說“誰知上回所說的那位老太妃已薨”,這顯然是接續第五十五回裏“目下宮中有一位太妃欠安”的話茬兒,“老太妃”和“太妃”可以指同一人,比如雍正稱其父康熙的一位妃子為太妃,這位皇家婦女如活到乾隆朝,那就會被稱為老太妃了。實際上康熙的妃嬪極多,其中不少一直活到乾隆時代,有的甚至活到97歲,乾隆時陸續病薨的老太妃有記載的便達十二人。

據周汝昌先生考證,《紅樓夢》從第十八回後半到第五十三回寫的都是發生在乾隆元年的故事,“所敘日期節序,草木風物,無不吻合,粲若列眉”。第五十五回的老太妃欠安到第五十八回在年初其薨逝,顯然就都是發生在乾隆二年的事情。乾隆二年正月初二恰有一位老太妃薨。這是巧合嗎?我在《北靜王的原型》一文裏指出,《紅樓夢》裏北靜王的原型主要采自康熙的第二十一王子允禧,從書中描寫反照生活,乾隆初年重新起複的曹家與被晉封為多羅慎郡王的允禧應該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乾隆二年正月初二薨的那位老太妃,就是指允禧的生母陳氏。陳氏是江南漢族女子,父親叫陳玉卿,身份不詳;她很得晚年康熙的寵愛,但因為康熙在冊封嬪妃時重滿輕漢,她直到乾隆時才被冠以“皇祖熙嬪”的稱號,小說裏給她晉級為妃,是必要的藝術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