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鳳的哥哥樂嘉: 你好!好多年沒寫信了,或許是因為我這樣的人並不需要用文化去交流吧! 因為我隻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而又大眾的人,沒有太多的關注,也沒有太多的被關注。我們不需要太多語言去和這個社會交流,當然是也屬於被社會遺忘的人群吧!( 寫到這裏,我覺得有點怪怪的,為什麼我會給你寫信?)先介紹下自己吧!我是一個做家庭裝潢的水電安裝工,服務對象是在某地區某縣的某鄉鎮,現已婚,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我現在想起為什麼給你寫信了,是網絡中有句你的話“節目播出來的成品,讓我覺得自己很無聊,看不出來我在台上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我沒什麼文化,經曆卻很多,至少知道“非”是一個好節目,它可能存在毛病,但瑕不掩瑜,至少它能給我們一個真實的社會,僅此而已!我隻想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管他人怎麼評價,你和孟非,至少像我這樣社會真正底層的人會給予你們足夠的聲音。一個微弱的聲音
樂嘉老師:因為同學聚會時大家熱火朝天的談論,讓我這個拒絕大眾媒介、從來不看電視的人無話可說。帶著好奇心,通過網絡看了你們的節目。“非”是不錯的娛樂節目,對於需要每天看理論書寫論文的我來說,偶爾娛樂一下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可是“非”並不是一般的娛樂節目,因為有您,您的話語賦予了節目娛樂之餘的思考,使得它不會匆匆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在電子媒介熙熙攘攘的時代裏,信息和娛樂,總是如同華麗的煙火一閃而逝。大眾傳媒難免打口水仗,真的為“非”受到了種種“指責”或連累感到不平。首先,“非”是一檔娛樂節目,它的定位就是“娛樂”,它不是新聞更不是評論。中國媒介市場化體製的改革剛剛起步,“收視率為王”是市場的邏輯,對“綠色收視率”的呼喚雖然合情合理,但其“度”始終無法量化,不定量隻定性,必然會產生很多不夠使人信服的判決。其次,對於“相親類節目要體現溫情”一說,就好比是以製度在要求愛情,如組織上說你們一定要相愛一樣滑稽。“非”是一檔相親交友類節目,不是“熱戀類”,更不是“婚姻類”,初次見麵的男女除去寥寥的一見鍾情,何來“濃烈溫情”?如果一定要讓節目有,那麼就是“有意濫情”,是“故意煽情”。我從讀大眾傳媒這個專業以來,就一直遠離它,我還是更喜歡紙質媒介的時代,我喜歡文字,喜歡安靜的思考,喜歡相對獨立的判斷。文字,書卷,就如同某種情緒,淡淡的,雛菊般,就很美好。希望很快可以靜下心看看您的書。J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