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女性嫌男性掙得少,常把這種嫌惡掛在嘴邊,時間長了男的會崩潰。有的女性可能覺得這樣的男生是潛力股,結果就不同。所以關於條件的看法,歸根結底還是不同個性的人在認識上的差別。舉個極端的例子,同寢室的同學,有一個找黑龍江首富的兒子做男友,看了比較,其他室友的想法會怎樣?有的可能就以找李嘉誠的兒子做男友為目標,有的無所謂。女性心態不同,麵對相同條件的男性時,反應會有天地之差。時代對擇偶觀有影響,什麼是觀念上的變化?一個男孩有娘娘腔,過去不接受,現在接受。但婚姻的本質不會改變。婚姻的本質就是相處藝術。戀愛可以隻談感覺。走入婚姻,相處中95%的要義是性格融合。這就是為什麼到民政局離婚的,一半的人都說性格不合,20年前是這樣,20年後還是這樣。
性格的匹配,婚姻中必須要考慮到這種相處的融洽程度。性格不能和諧相容、不默契,一定會有長期衝突,天天吵架,再好的愛情也一定是離婚的。愛情歸愛情,婚姻是婚姻,這是兩碼事。
Q: 在節目中可以發現,窮小子抱得美人歸幾無可能,你覺得在現實中會怎樣? 樂:關於《非誠勿擾》裏麵普遍引起爭議的話題,比如“喜歡坐在寶馬裏麵哭”,它肯定不是普遍現象,不要把節目中的感受變成了對一代女性的普遍認知——沒錢就不行,這不符合人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人在表達方式上的赤裸裸和直接,被電視媒介無限放大,前代的人有些不適應,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現實的。例如:我的電子郵件心理谘詢比過去多了50 倍,20%~ 30% 的問題趨同,比如女的家庭挺好,喜歡上一個很窮的男孩,但父母不同意怎麼辦?再有就是一個女孩喜歡上一個老男人,這老男人還沒離婚,事業也沒什麼發展,這個年輕女孩跟他在一起覺得像是得到了父親般的嗬護和關懷,她也不知道怎麼辦。這些問題給了我啟發。當代女性物質性要求比過去更高,但程度不是人們所猜想的那樣誇張。為什麼觀眾會把這個現象絕對化和極端化?因為“寶馬車”這句話直接觸及到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神經的敏感地帶,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分配不公諸如此類,現實刺激本已強烈,這句話又放大了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因而網絡和社會輿論上對這句話的批判會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