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謬論:要想有認真的感情,就隻能找有可能結婚的人 (1)(1 / 1)

第五章 謬論:要想有認真的感情,就隻能找有可能結婚的人

如今你28歲了,你覺得是時候該結婚了。或者你45歲,離了婚,擔心這輩子恐怕不會再有愛情了。你沒心思再跟那些不願作承諾的薄情寡義之徒約會,或者跟身材臃腫的中年人來往,這種人以為在地心引力作用下一屁股坐下就是所謂的"安定下來"。你隻想跟那些有資格提名為"此生最愛"的人打交道。時間不等人,這麼做看起來合情合理,不是嗎?你想不到我對此會有意見,是吧?

沒錯,我是有意見,因為基本上我是不在乎人們的看法的。人在愛情方麵隻會越來越衰老,不會越來越睿智。事實上,某種程度上說我覺得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愈加不擅長談情說愛,因為越老越會強調自己已經"步入固定軌道"了,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但是,人並不總是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比如咱們說說那些讓你幫忙介紹對象的人吧。你挑選了你覺得和他們很相稱的人,但他們卻覺得受到了侮辱。他們和自己感興趣的人一起回家,你覺得不可思議,至少是有些驚訝。他們說他們隻對高、瘦、黑頭發的女人感興趣,但他們卻挑了一個矮、胖、紅頭發的。她們說她們喜歡有創造力、搞藝術的男人。她們的歸宿是一個豆製品工廠的質保專家。抓破頭皮想去吧。

所以有的人到底想要什麼往往是很難搞清的,因為有很多意外的因素在等著呢,隨時把規則顛覆個底朝天。如果你把尋覓的目標限於那些有可能與之結婚的人,你可能會因為太過粗心或者不敢嚐試,導致錯過整整一大類的高質量產品。我來舉一個朋友的例子吧。

我的朋友李在當地生意做得很大。她是時尚一族(盡管她的出身背景並不是這樣),是金融界一個不可小視的人物。李有許多好朋友,住在她自建的一座美輪美奐的房子裏。但是她已經40歲了,隻在20來歲的時候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她感到孤獨,想要結婚。她心裏想:"我的事業從零起步,如今如此的成功,這麼難的事都讓我做到了。既然我的才智能讓我生意順利,為什麼就不能幫我找到一個我愛的人並嫁給他呢?"李除了勇敢什麼也沒有,她決定把她用在尋找新商機上的篩選機製用在這個問題上。在尋覓過程中,她偶爾看到了一個名叫"怎樣才能結上婚"的課程。看到這裏,一個驕傲的、或者有點謹小慎微的、或者有自知之明的女人也許會笑一笑,翻過這一頁。但李不是。她打了電話過去,覺得聽起來不錯,然後就注冊為學員了。

在這裏我不打算把整個課程都說一遍,不過講師有兩個要求我覺得很精彩。首先,你一周內必須結識十個新人,哪怕是在電梯裏握了握手也算;其次,如果有人顯得挺友好,提出跟你約會,你必須答應--即便這約會是在一間燈光明亮的房間裏待上20分鍾,你要讓你的朋友坐在附近的餐桌邊,一等你揮手隨時實施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