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為種田有一爭(1 / 3)

水是必須屬於農民的。這是在我會念種田的經時,就一直這樣認為著了。但也從我上學開始,讀了自然了解到中國的水土資源依十分匱乏,需十二分珍惜。

最開始讀到“地球最後一滴水可能會是人類的眼淚”是在小學,雖然學校廣泛宣傳這句話的涵義,但當時我們倚著自己身為湘南人,背靠湘江,“江水綠如藍”,缺什麼都不會缺水,故對水資源匱乏理解的很少。

但是當2010年西南旱災災情在全國火速傳開之後,才料想到事情的嚴重性。在我的記憶當中,故鄉之水是最為可愛的,曾經每當放牛暮歸時分,有水的地方,微波粼粼,牛看見了也要去洗個澡或者喝口水,而我看見了呢?隻覺得那像塊綠寶石,在如絲絛一樣的水草的映襯下閃閃發光。但是當時,當看見曾經那樣肥沃與富饒的田地裂開了一道道口子的時候,似乎我的心髒也開了一道道縫。而不久後,傳出來的有關西南幹旱的照片更駭人聽聞,於是我心想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辦法遏製這場日益嚴重災難?

當時,我還在高三的教室。但是我的心情卻跌落低穀,如果是其他農民的災難,是否也同樣如同是我自己的災難?

也許我和其他的同學一樣畢業了之後,也同樣可以進入城市找到好的工作,生活工作不用著急不用愁,但是畢竟,我是一個農民,必須得本著農民的本分做事。

我一想到之前的我,還是讀小學的我,作為一名農民的我,最怕的就是田裏缺水。如果沒有了水才沒有了收成,沒有了一切,故管好田裏的水尤為重要。

但是現在,似乎人們的一切觀點都在不受任何約束和控製的在改變著。黨中央和******提出依然要加快建設小康建設的步伐與進程之後,全國各地依然隻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為了蓋房子、修馬路,一切的發展似乎都在朝著擴大城市的範圍,而且各大新聞也隻熱播著要不斷加快城鎮化的進程。

於是很多人最先討論的問題是如何致富的問題,譬如說馬路要怎樣修、房子要蓋得有多好,車子要買哪個牌子的。

雖然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道理:民富則國強。如果人民不富裕,國家哪能夠日益強大。但是我的內心卻還是糾結為什麼國家非要隻把這個富字擺在首位?想一想,這是一件多麼令人煩惱的事情呢?

城市在受汙染,農村因為蓋房、燒炭、做家具等,樹木每年也會在減少,難道這些都不需要明確的措施去管理?我不是要反對城市的一切建設,但是試想,一座城市周圍的城鎮,多一個商業中心就會少一片森林,同樣也會失去一片水源,甚至還會帶去一切汙染。而對於農村,一戶人家不就姊妹兄弟一兩所房子就足夠用了嗎?所以為什麼還要那樣辛苦的將人力、物力、財力全部都調到城鎮的建設中來。無論如何,我都是支持農村建設的。

我所說的支持農村的建設,不是我要在農村搞怎樣的建設。說到底,我是一個農民,我還是一個學生,我沒有錢回去農村就能夠直接搞建設,或者說連一個大棚都搭不起。

所以我真的不希望國家把一個富字擺在第一位。因為畢竟不是勤勤懇懇種田的農民會有多富。如果農民真的一輩子隻種了那一畝三分地的,你說他到底能有多富?

但是恰好是這樣樸實無華的農民才能夠將水和土地管好。如果真的不是他們能管好,那麼請問到底還有誰能夠將田地和水給管好?黨和國家領導畢竟也都不會去管你家裏的田、你家裏的水、你家裏的事。

故說到底我是一個農民,我也窮慣了。是農民看到的是田還是田,看到的是地還不用說的是地,看到要是田地裏麵缺不缺水時,還是要管好的是自己家的田地和田裏的水。

所有的還好好種田的農民也都靠的是自己,靠自己的一雙手,靠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正如作為一個農民,你不相信自己家裏的那一畝三分地就能夠養活自己就是不行的,而這個國家的每一分土地要想都有有其最珍貴的價值,也隻靠的是這樣紮紮實實的農民!

我是農民出生的,我想即使我長大,我還依然是農民人的骨氣,我也慶幸自己一生下來就一直呆在自己熱愛的土地上。所以才擁有了如土地一般黃種人的驕傲。

我記得曾在兒時,被奶奶背在肩膀上去幹農活,等到我終於能夠坐起或者走路的時候,我就一直跟著她呆在田埂上。夏天農忙時,她就在幾茬高粱中間用稻草給我搭一處陰涼地,一坐就是一整天。即使到能夠懂事時,大人們也還都嘲笑我,隻要用手指指我之前坐過的地方,就會笑出一片聲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