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寵愛孩子,就讓他做“中等生”吧!(1 / 2)

寵愛孩子,就讓他做“中等生”吧!

這不完全是一本私人的紀錄,而是時代背景、文化背景下,一對父母和他們的孩子的心路曆程。從中,聰明的讀者一定可以獲得多種啟發。

這本書中,我提倡“寵愛教育”,也提倡“養兒當做中等生”。兒子過去 12年間經曆的點點滴滴,都為這兩個理念做著注腳。

想出《我的孩子是“中等生”》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清楚地知道會遇到兒子的強烈反對。果不其然,雖然我事先做了充足的鋪墊,但一說出這個書名,兒子仍然大叫:“太丟人了!你別寫我名字了!應該是《我的孩子是“優等生”》。”

我對他解釋: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中等生”,“中等生”不一定不好,“優等生”不一定好。

我寫完這書的時候正值 2010年高考過後,媒體有調查和總結,過去 20多年那些身為“高考狀元”的優等生,工作後都成績平平,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沒有傑出的人才,而那些昔日的中等生,許多人卻成為精英人才。因為“優等生”太規矩了,可能喪失了很多創造力,而中等生一方麵應付著規訓,另一方麵保存著自己的創造力。

我還告訴孩子:規規矩矩、老實聽話、成績永遠 100分的“優等生”,你確實不是。你就是一個淘氣活潑、經常惹禍、不聽訓教的中等生。但是,讓父母自豪的是,你擁有太多的快樂,你保持了太多孩子的天性,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的心靈是開放的,我們從你身上看到了潛在的優秀品質。今天的中等生,很可能是明天最優秀的人才。

我對兒子說,我要給中等生正名,讓為人父母者、為人師者,知道他們是傑出的好孩子,珍惜他們。

兒子說:“你的書如果賣好了,我的名聲就慘了。這樣吧,你給‘中等生’加個引號吧。”

於是,我們就成交了,因此才有了現在這個書名。

事實上,“中等生”上的引號是我原本就要加的。

我們的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講,仍然是一個充滿等級偏見的社會,當我們使用“優等生”、“中等生”,甚至“差等生”這些名稱的時候,就強加了汙名與歧視。因為,我們通常是以學習成績來做這樣的劃分的。

但是,學習成績的中等,可以被說成一個學生是“中等”的嗎?孩子的思考能力、創造力、人格整體素質,又該如何劃等呢?

我們的教育體製,在對一個個幼小心靈進行規範的時候,在把他們往“等級”裏麵強塞的時候,又剝奪了多少快樂、自由心靈的成長呢?在“優等規範”下長大的孩子,保持了多少反思的能力、獨立的精神,以及創造力呢?

當我們哀歎中國沒有產生世界級的頂尖人才的時候,是否反思過,這個將學生按等級規訓的教育體製,在這過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我的兒子,以我們的眼光,在他的學校,他應該算是優等偏下、中等偏上的。但在中國的教育體製下,“牛孩”太多了。一比,他就是絕對的中等生了。不是我們不夠“優秀”,是“優秀”的太多。不是我們不可以“優秀”,而是我們不願意承受“優秀”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