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很自豪:我的兒子是一個中等生。
您會看到,這是一個在父母寵愛而非溺愛下長大的中等生,這是一個生活中充滿著愛的中等生,這是一個快樂的中等生,這是一個自由的中等生,這是一個思想開放的中等生,這是一個具有創造力潛質的中等生,這是一個完好地保存著純淨心靈的中等生,這是一個在以思考的目光看世界的中等生……
這,就是財富。
這是一個普通男孩兒的成長曆程。他既不是神童,也沒有顯出任何一方麵的異乎尋常。所以,這不是一本你想培養“天才”時可供借鑒的書。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也從未想將他塑造成天才。我們隻是希望他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享有快樂、自由、幸福的幼年,以及整個人生。所以,本書記錄的,是如何使一個孩子更快樂與自由的心得。
讓孩子真正擁有快樂與自由,其實絕不比塑造出一個“天才兒童”容易。
天才兒童也好,快樂兒童也罷,在我看來都需要我們加倍寵愛才有可能。
我在本書中論證說:好孩子都是寵愛出來的,所以,讓我們充分地寵愛自己的孩子吧!
中國文化一向反對寵愛孩子。但是,寵愛並不是沒有章法的溺愛,本書試圖探討一些寵愛而非溺愛的“章法”。其中許多觀點,對傳統的育兒理念提出了挑戰。
我想告訴人們:
孩子其實從來不會犯錯誤,犯錯誤的總是成人。如果孩子不接受一種規則,則一定是這規則本身有問題……
孩子從來不會說謊,說謊往往是上進心的表現,而成人誤讀了他們……
世界上沒有“問題孩子”,認為孩子有“問題”本身便說明有問題的恰是這些成人……
孩子不會“淘氣”,也不會“搗亂”,成人斥之為“淘氣”與“搗亂”的行為,都是因為沒有真正讀懂孩子的心……
要鼓勵孩子的虛榮心,虛榮心同樣是成長的動力之一……
……
這本書,是過去 12年間每年隨手寫的。出版前做修訂的時候,我仿佛便又一次目睹了從他出生之前的準備,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小學,再到小學畢業,這 12年間我們和孩子一起經曆、一起思考、一起成長的過程。其中一些教育理念,在 12年間發生了變化。但是,“寵愛教育”與“養兒當做中等生”這兩個核心沒有變化。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天使。我們不會遊泳,但我們還是嬰兒時不會淹死;我們以為自己跑得不快,但我們最初其實都是跑得最快、最有激情的那枚精子。
為人父母者,為你的孩子是一個“中等生”而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