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翻過雪山、越過草地之後,最有名的戰役就是打臘子口了。
臘子口是個有名的天險。甘肅省迭部縣東北部,從北到南,有一條60裏長的峽穀,叫臘子溝,溝底流的是臘子河。我在臘子河邊行走的時候,親眼看見了那臘子河水在狹長曲折的山穀裏激濺奔騰的狂野勁頭。
峽穀十分險峻,河右岸是高達300米的峭壁,河左岸是通往岷縣縣城的曲曲彎彎的小路。右崖的險峻是超常的,連隻山羊都無法在那上麵站立。
山口寬30米左右,到了緊要處也隻有3米寬了,這裏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臘子口。
別看臘子河不怎麼寬,但它水深流急,想涉水過河根本沒門兒!要過臘子口,必經河上架著的小木橋。當地老百姓說:“臘子口就是老虎口啊!”
紅軍到來之前,敵人就在這木橋和山口處布下了重兵,修築了碉堡。橋頭堡內排列著4挺重機槍,把接近木橋的道路封鎖得死死的。國民黨曾狂妄地宣稱:“此帶地勢,其荒蕪險竣,森林之密茂,鳥道之羅空,白龍江渡口上,其橋梁之簡單,江岸之削拔,直非未身曆其境之沿海沿江之士所能想象。在此地防禦,直可僅用拆橋削路的方法,再配以極少數的軍隊,則紅軍雖生兩翼,亦有難於飛渡此天險之歎,攻打臘子口的艱巨任務,又給了英的紅四團。師部紿他們囲的指示信中說:“軍團首長命令即速繼續北進,著第二師第四團為先頭團,具體向甘肅之南的絹姆前進,三日之內奪取天險臘子口,並掃除前進途中攔阻之敵人!”
又要行軍趕路,又要消滅路上碰封的敵人,又要拿下臘子口,三天!任務繁重啊!可是紅四囲官兵麵無難色,他們就是在長征路上完成一個又一個急難險重的任務而摔打成長起來的。
突破烏江,他們是先頭團;
飛奪瀘定橋,他們是先頭團;
翻越夾金山,他們是前衛團;
過草地,他們是先頭團……
這次,他們又和天險臘子口摞上了!
他們隻感到光榮,沒覺得是個負擔;隻想前進再創奇跡,再立新功,沒有任何退卻的念頭。
紅四團接受任何後,找了個當地老百姓當向導,夜以繼曰地趕路。可是向導也多年沒走這條路了,在夜色裏方向迷失了!怎麼辦?紅四團官兵依靠一張普通的中國大地圖和一枚指北針,終於趕到了臘子口。在趕路的過程中同阻擊的敵人打了兩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怎樣拿下臘子口?紅四團堅持發揚軍事民主,召開連隊士兵“諸葛亮會”,發動群眾獻計獻策。
有個貴州入伍的苗族小戰士,外號叫“雲貴川”。他“毛遂自薦”說能攀高山,爬陡崖,因為他自小在家打柴,采藥,練就了這個本領。他隻要有一根帶鉤子的長竿子,用鉤子鉤住崖壁上的樹根、石縫或石嘴,就能躥上去。他怕大家不信,還當場表演了一下子,表演得很成功。這使戰友們很開心,完成任務也是個鼓舞。
各班各排各連紛紛表決心,他們喊著同一個口號:“臘乎口就是刀山劍穀,我們也要打上去!”
主攻任務交給了6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