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環顧四周,見須發花白的老者嘴巴張了一張,然而卻沒有說出話來,於是問道:“老丈,你有何解?”
老者眼中閃出異樣的神色,口中卻道:“沒,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山伯盯著對方看了片刻,然後對眾人道:“大家去挖別處的河道吧,這一段等等再弄不遲。老丈請留步,您老熟悉本地情況,我還有話相詢。。”
於是眾人便都散了,隻有老者站著沒動。
趙德彪想要扶山伯坐回滑竿,卻被他拒絕了。
山伯道:“你也下去吧,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
趙德彪也退了下去,現場隻剩下山伯和老者。
山伯指指突起的沙堆道:“本縣體力不支,不得不坐著說話,您老也坐吧。”
老者讓了一讓隨後便坐了下來,對著山伯望了又望,頗有些心疼地道:“縣君,請恕小老兒無理,我看你年紀輕輕,似乎身體不好,心肺俱傷,五髒已損,不得不勸上兩句。您要好生調養才是,否則隻怕……”
山伯微微搖頭:“老丈,您說這九龍墟是怎麼回事?此地並無旁人,還請以實相告。你放心,我知道也不會亂說。”
老者望著他形容枯槁的樣子歎了口氣:“縣君即使想跟別人說,隻怕也沒多少機會了。此地名為九龍墟,你可知道何謂九龍?”
山伯答道:“九龍者,九五之尊也。隻有皇上的朝服上繡著九條龍,無論從哪麵看都能看到五條。莫非,此地埋著某位先皇?”
老者點點頭:“不錯,《傳書》言:‘舜葬於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田。’縣君看看背後,那座百鳥齊鳴的小山,便是大禹之墓了!”
山伯驚疑地回頭看了一眼:“會稽?此地非是會稽,何來禹之墓?老丈莫要以訛傳訛!”
老者不慌不忙地道:“古之會稽地方千裏,非今日區區一縣可比。實不相瞞,據我猜測,此處黃沙隻恐便是先皇之墓有些古怪的緣故。因此,還請縣君令河床改一改道,也算是給華夏先人留一寸安息之地。”
山伯望著小山沉吟良久道:“《呂氏春秋》曾言:‘堯葬於穀林,通樹之;舜葬於紀市,不變其肆,禹葬於會稽,不變人徒’。麵對如此儉節葬死的先皇,我們不能再委屈了他們。既如此,我便令河水改道,前移五十丈!”
老丈稽首道:“謝縣君賢達!”隨即目注山伯,意味深長地道:“我觀縣君命運多桀,此地風水極佳……”說了一半,他就停住了。
山伯卻明白他的意思,隻覺得渾身一陣虛弱,口中喃喃道:“時日無多……或許,我也該找一處安身之所了。”
數日之後,河水改道早已完成,山伯依舊在九龍墟逡巡。
他讓隨從待在山下,一個人上了山。
他努力支撐著久病的身軀不讓自己倒下,踩著漫山的雜草一步步往前走。
走著走著,他忽然停住了腳步,自言自語道:“葬在哪裏不是一樣?我山伯不忠不孝,可不能葬在先皇的墳邊,沒來由玷汙了禹帝的豐功偉績,不行,我得下山去。”
正在這時,他忽然腳下一軟,整個人跌倒地上,沿著山坡滾了好幾丈,才在一個略微凹陷的地方停下來。
(本章完)